VR/AR技术在气象科普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2019-11-29 11:52:47徐嫩羽王海波
科技传播 2019年17期
关键词:气象科普用户

徐嫩羽,王海波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气象科普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目前气象科普产品还主要以传统的图文、展板、模型等为主,形式不够新颖、吸引力不够、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气象科普工作更好的发展。

当前,VR(虚拟现实)技术和AR(增强现实)技术得到了快速应用和发展。VR(virtual reality),是一种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中提供沉浸感觉的技术,给人以前所未有的真实体验,目前在游戏、健身、购物等领域中有一定应用,未来将在娱乐、设计、教育、科普等方面发挥强大作用。AR(Augmented Reality),是一种通过屏幕把虚拟世界融合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的技术,用户可以透过屏幕看到叠加在真实世界之上的虚拟对象,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和娱乐型,目前在科普领域已有较多应用。

1 国内外VR/AR 技术在(气象)科普中的应用现状

VR/AR 交互技术在国内外科普中已有一定的市场,非常受人们欢迎,对增强用户参与度、提升用户体验产生积极作用。如日本的JST 科学机构建设了日本虚拟科技馆,通过多媒体技术和VR 技术对科学场景进行模拟和三维成像,其中《地球恐龙》馆便是一款人们深受喜爱的产品,它模拟了地球历史的发展和环境演变,有助于中小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球生命和恐龙物种。美国气象频道利用AR 技术介绍冰上安全知识以及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冰层,帮助提高公众对天气现象的认识,并进一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据了解,美国气象频道已借助AR等技术模拟了飓风天气,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在虚拟和混合现实技术方面的应用。

在国内方面,获得2017 年电子科技奖的“中国数字科技馆”,搭建了90 多个不同主题的专题馆,更通过VR 技术帮助从业者进行虚拟飞行体验、模拟组装、模拟飞行等操作训练,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共同搭建。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制成的海底VR 展示研究系统,将VR 技术应用于地球海洋科普,人们通过屏幕可以清晰地看到海底岩石及生物的分布情况,并可以随意走动寻找目标物,仿佛身临其境一般,还可以根据不同场景调整灯光,感受真实的海底世界。

在气象科普方面,中国气象局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玩转气象AR 互动气象装备”“AR 气象灾害”等产品通过AR 技术和三维建模形象地将气象观测站、人工影响天气飞机等气象装备展现出来,并能三维模拟暴雨、台风、大风等常见气象灾害,还可以详细地演示各类气象装备、气象灾害的发生原理等知识,极大地增强了科普产品的吸引力。而基于VR 技术的《穿越台风》《天兵行动》《漫游气象博物馆》《太阳风暴》等气象科普影片,使用户能够亲临其境体验体验台风、了解人工影响天气等,在各类气象科普产品中广受好评。

利用VR/AR 技术,可以制造出一种优良的虚拟学习空间,可以说是科普宣传方式一次革命性重塑,这种全新的视觉体验彻底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大大激发人们对科学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未来将成为(气象)科普领域的标配。

2 VR/AR 技术在(气象)科普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VR/AR 技术还处于发展的处级阶段,因此,其在(气象)科普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缘于技术发展本身的问题,主要包括:

一是硬件有待发展。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是廉价的VR 设备,整体的效果很差,而一些较高端的设备虽然效果较好,但依然存在笨重、做工粗糙等问题,而当前硬件VR 硬件成本较高无疑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VR 自主创新和技术集成方面还有待突破。

二是软件有待完善。当前,几乎在任何一款VR设备上都存在的问题是,VR 内容不仅不丰富,内容质量也令人不敢恭维,用户普遍反映画面粗糙、内容乏味,有的用户直言玩了一会就感到恶心或头痛,而真正寓教于乐、将精致画面与科学知识有机融合的好作品几乎没有。

三是交互有限。目前VR 技术应用成果多为VR视频,带来的虽是新型的体验方式,但几乎没有互动;AR 技术有一定的互动,但也仅限于几个简单固定的动作,互动不够。

四是没有真正实现沉浸式体验。目前在VR 技术动作体验包括蹲、躲避甚至是攀爬等动作,而这些目前来看还无法给使用者带来真正的沉浸式体验,要实现电影中《头号玩家》中那种沉浸式体验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当然这与目前VR 技术软硬件方面存在的问题息息相关。

五是没有针对受众个性化服务。当前VR/AR 技术在科普领域的应用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已有的应用较少且比较简单,更没有针对不同受众、个性化的内容和服务,未来随着VR/AR 技术普及,应进一步关注科普的受众群体,了解他们的需求进行针对化的设计,满足观者的不同需求。

总体来看,包括VR/AR 技术在内的新型数字化气象科普产品起到了良好的科普效果,但由于技术本身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后续缺少创新性的数字化内容更新,(气象)科普游戏的开发力度不足、制作水平不高,且技术与内容的融合不够等问题,VR/AR 技术在(气象)科普产品的应用相对还较少,未来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3 展望和建议

虽然当前VR/AR 技术还存在软硬件等各方面的问题,但是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各方面的相互推动,VR/AR 技术将走入寻常百姓家,并引领(气象)科普领域的变革。为进一步促进VR/AR 技术在(气象)科普中的应用,更好促进(气象)科普事业的发展,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支持和引导:

一是鼓励支持气象科普资源的创新。通过职称评定向科普倾斜、奖励科技成果转化、增设各类奖项等方式,鼓励和支持气象科技工作者、艺术家、程序员、大众传媒等各方力量参与到气象资源科普创作工作中,并充分利用VR/AR 技术实现最新科普资源的转化。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前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可以加强与一些知名科普自媒体人的合作,进一步推广VR/AR 技术在科普中的应用。

二是加强气象科普资源的共享。搭建气象科普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各方对气象科普资源尤其是VR/AR 资源相互提供便利利用的机制,实现气象科普资源的共享利用,充分利用气象科普资源的现有成果,不断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VR/AR 技术在气象科普领域的不断创新。

三是支持VR/AR 产业技术和内容的发展。从产业、税收政策等方面进一步鼓励支持相关技术的发展,解决技术层面存在的问题,同时推动VR 技术的普及。另一方面,加大对优秀VR/AR 内容的支持力度,依靠各级政府的支持,鼓励更多的人去拍摄、制作科学普及的影片和游戏,不断更新科普片源,使民众切实体会到科普的魅力和作用。

四是进一步增强VR/AR 技术的交互性和吸引力。目前,在(气象)科普领域已有的VR 技术,更多的是视频内容,由于游戏天然的交互性和用户粘性,建议进一步加大VR/VR 游戏的开发力度,如将已有的《穿越台风》VR 视频完善成为一款VR 游戏,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采用不同游戏方式和内容吸引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用户,进一步提升吸引力。

猜你喜欢
气象科普用户
气象树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内蒙古气象(2021年2期)2021-07-01 06:19:58
科普达人养成记
学生天地(2020年23期)2020-06-01 02:13:30
气象战士之歌
心声歌刊(2019年5期)2020-01-19 01:52:52
大国气象
关注用户
商用汽车(2016年11期)2016-12-19 01:20:16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关注用户
商用汽车(2016年6期)2016-06-29 09:18:54
关注用户
商用汽车(2016年4期)2016-05-09 01: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