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商务委员会最新数据显示,上海吸引外资延续2018年增长势头:2019年1月,上海新设外资项目563个,同比增长69.1%。合同外资超过100亿美元,达到100.97亿美元,同比增长197.6%,实到外资14.22亿美元,同比增长33.5%。
服务经济、总部经济和研发经济,成为上海高质量吸引外资的升级动力,落“沪”外资结构持续优化。
外资服务业是上海吸引外资的第一大领域。1月,上海新设外资服务业项目552个,实到外资12.84亿美元,同比增长24.8%,占比为90.3%。其中,商务服务业实到外资6.45亿美元,同比增长66.5%;科技服务业实到外资1.46亿美元,同比增长263.8%。
跨国企业的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继续加快在沪集聚。1月份,上海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家。截至2019年1月底,上海市累计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74家。
此外,上海吸引外资制造业延续增长势头。1月,上海市新增外资制造业项目实到外资1.26亿美元,同比增长315.7%,占比8.8%。
上海已于2月初推出 “优化营商环境2.0版”,包含开办企业、施工许可办理、获得电力等25方面的内容。上海市提出,要多维度、立体化、全方位地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力争全面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据了解,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将进一步为外资企业提供贴心服务,包括年内组织多场政企合作圆桌会议、实施总部拜访计划、完善和推进外企维权机制等。
“在上海购物,直接就能在柜台领取退税现金,不仅可以再次购置伴手礼,而且节省了我去机场办理退税的时间。”来自日本的柳宗一郎作为上海“即买即退”服务试点体验第一人在办理过程中连声称赞。
近日,离境退税“即买即退”便利服务在上海试点落地。试运行首月,上海市首批三家“即买即退”试点商店已成功向来自日本、澳大利亚等地旅客开具12份申请单,退税物品销售额共7.1万元,为旅客当场办理退付款约6500元。
“即买即退”服务是上海离境退税工作迈出的崭新一步。只要是符合条件的境外旅客在试点退税商店购物,获取 《离境退税申请单》后,都可先行在试点商店领取相当于退税物品实退增值税款等额的人民币现金。
享受“即买即退”服务的旅客离境时,虽然仍需先向海关办理退税物品验核,再到离境口岸隔离区退税代理机构投递资料办理相关确认手续,但整个流程非常简明方便。
据悉,位于上海市南京路商圈的新世界大丸百货、芮欧百货和毗邻虹桥商务区的百联奥特莱斯是上海首批“即买即退”试点商店。
从2月26日举行的浙江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18年,浙江涉农贷款、农户贷款、农房抵押贷款三项乡村振兴重点金融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统计显示,2018年,浙江全省涉农贷款余额3.6万亿元,比年初新增3800亿元,同比多增818亿元;农户贷款余额1.3万亿元,增长20%;农房抵押贷款余额205亿元,占全国2/3。涉农贷款、农户贷款、农房抵押贷款余额均居全国第一。为深入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在全国率先出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20条举措,全力加强乡村振兴金融支持。
据了解,今年浙江省还将持续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加大三农信贷投入,继续保持浙江省涉农贷款、农户贷款余额居全国领先地位。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的定向支持力度,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创客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继续大力推动农村“三权”抵押贷款。继续优化涉农金融服务,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日前,大江东印发了《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 《办法》)。根据《办法》,将由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导设立大江东产业投资基金,基金规模不低于10亿元。实施市场化运作后,产业基金将实现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的有效结合,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实体经济,助推创业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产业基金将重点投向符合大江东未来产业发展战略定位的产业,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航空航天、机器人与自动化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及生命健康、文化创意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助力大江东做大做强产业发展平台,优化提升产业发展环境。
产业基金,一般采取“子基金”与少量“直接投资”相结合的运行模式。其中,子基金主要包括 “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办法》中明确,子基金投资于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的总规模不低于产业基金实际出资额的1.2倍,这有利于实现产业投资基金规模的二次放大。”相关负责人谈到。
除此之外,产业基金还能进一步推动资本招商,促进资本与产业融合发展。“基金已确定由盛世投资集团担任运营管理机构。”据其介绍,盛世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政府引导基金管理机构和最大的股权母基金管理机构,不仅有着强大的管理团队,还拥有众多优质的项目资源。目前,大江东依托盛世投资集团,已成功对接了2个产业项目,分属生命健康与智慧农业领域,现已进入洽谈阶段。
近日宁波市召开人才联络服务站派驻干部座谈会,紧扣宁波发展大战略,聚焦产业升级大需求,放眼长远,整装出发,到一线开展人才联络服务,绘制招才引智“人才地图”,为推动宁波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谋篇布局。
2018年年初,宁波市启动首批人才联络服务站建设,从宁波市重点部门中选派干部前往高校资源、高端人才、高新技术集聚的区域进行人才联络服务工作,用好“朋友圈”、借好“招商路”、打好“乡情牌”,使其成为联络服务甬籍人才的“纽带”、与国内重点城市开展人才合作的“桥梁”、定向引进人才的“窗口”。
现场,来自各人才联络服务站负责人讲述了别具特色的引才故事。据统计,过去一年间,首批9个站点累计走访高层次人才1600余名,对接联络人才项目500余个,协助引进人才项目94个,在谈意向项目160余个,促进引进知名高校院所平台12个,引导申报“3315系列计划”34个,构建了涵盖院士、医疗教育、金融文创、专业服务等12个领域的2500余名的人才库,为宁波招才引智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会议强调,抢占制高点,紧扣聚焦点,要充分把握当前引才工作的关键点和切入点,准确把握宁波区域发展需要,聚焦发展战略、平台建设、重点产业,抓好高精尖人才、支撑性人才、青年人才,做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到哪里,招才引智工作就推进到哪里。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全年GDP首次超过香港,成为粤港澳大湾区GDP排名第一的城市。
日前,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公布了最新经济数据,2018年香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453.17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24000亿元,同比增长3%,高于香港过往十年平均2.8%的趋势增长率。而根据广东省统计局最新数据,2018年深圳GDP达24221.98亿元,同比增长7.6%,超出香港大约221亿元人民币,这是深圳的GDP首次超越香港,深圳也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GDP排名第一的城市。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新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曹钟雄表示:与香港高度发达的服务业有所不同,近十年来,深圳的工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尽管深圳在GDP上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龙头,但是可以看到,在市场的开放程度、法制环境和营商环境等多方面,深圳仍需耐心向香港学习,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协作,形成湾区优势互补、功能互动才是大湾区发展的根本。
曹钟雄说:“我们对标香港的过程中可以看到,香港的高校、香港的科技实力、香港的文化魅力,以及他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的能力,这是深圳目前无法达到的。在大湾区的发展当中,深港之间能不能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融合,这也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大湾区未来在世界城市群中的角色和定位。”
珠海市横琴新区管委会主任杨川2月20日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后,珠海市横琴新区将发挥全国唯一一个路桥直接联系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的特有优势,在对澳合作重点任务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对港合作。
他表示,目前在民生合作方面,横琴已经有较多举措。如澳门单牌车已经可以进入横琴行驶,数量现在已经达到2500台,未来会进一步扩大配额,让更多单牌车方便进入横琴。将澳门的莲花口岸搬迁到横琴的工程也有望在今年12月20日前投入使用,而且旅检将实行“一地两检”更加便捷的通关模式。
杨川表示,港珠澳大桥通车以后,横琴对香港的合作也具备了良好的条件。横琴正在搭建跨境电商的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经在横琴保税一体化区域跑通了首单“1210”模式下跨境电商业务,待其成熟后,这一业务将让香港机场的物流向西辐射,通过该桥进入横琴保税一体化区域。同时,横琴将强化与香港科创产业的交流合作,也欢迎香港青年人才团队能够到横琴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