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朝海
江苏徐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邳州 221300
由于电气设备的高压试验具有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操作复杂等特点,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安全隐患,以致于很容易出现人员伤亡、设备受损等后果。因此,需加强对一次电气设备的高压试验分析工作,进而从根本上防范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供电效率有效提升。
直流耐压试验在进行过程中所需要的电压较高,目的是达到设备的最大电压峰值,因此试验中所出现的供电问题和故障比较容易被发现。直流耐压试验属于破坏性试验,会对一次电气设备造成损害,在试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直流电压试验可以和泄漏电流试验同步进行,从而节省了操作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试验成本[1]。
泄漏电流试验的试验目的是探究一次电气设备是否存在绝缘老化问题,其试验方法是对待测一次电气设备加上一定数值的交流电压,在此电压值下测量绝缘对地及相之间的泄漏电流,通过这些泄漏电流的数值来判断设备的绝缘情况。测得的泄漏电流的数值不仅仅和一次电气设备本身有关,还会受到其它因素例如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试验时要通过控制变量法排除环境因素的影响,然后再对纯电压试验进行分析,从而减少试验中的误差。
交流耐压试验是测定一次电气设备的绝缘强度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与直流耐压试验相比,交流耐压试验对一次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要求较高,通过交流耐压试验可以最有效地发现设备的绝缘问题[2]。
基于当前我国相关供电行业在进行一次电气设备高压试验过程中的效果体现,不难发现,其实际试验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操作方面、设备运行方面和安全方面等,其中对设备运行以及供电质量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造成安全危害最严重的问题在于触电方面。一旦发生触电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试验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这主要是因为在对一次电气设备进行高压试验时,往往需要创造较高的电压环境,而在此前提下的电压数值范围远远超过人体可以承受的安全范围。但是在实际试验过程中,为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往往需要使用的导线是无绝缘外层的裸线。因此,要求试验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相应的安全防护服,并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科学操作,从而尽可能地避免出现触电行为的发生,减少不必要损失的发生。除文中描述的安全问题外,在一次电气设备高压试验过程中也经常存在不设隔离防护区或界限不明确等问题。当前一些电力企业在进行高压试验操作时,没有根据高压试验区和普通工作操作区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设置必要的隔离区或隔离警示标志,一旦没有防备的普通员工进入高压试验区,其超出人体安全范围的高压环境很容易导致其发生触电事故,严重时甚至导致触电身亡的事故[3]。
在一次电气设备高压试验实际操作过程中,试验人员是最核心的主导和参与人员,其承担必要的试验责任和专业素质外,还需要承受巨大的安全威胁。为了对试验结果以及自己人身安全负责,试验人员有必要充分具备丰富的操作经验和充足的专业理论知识。依托于当下知识科技时代,我国电力行业部门各种软硬件设施专业水平和先进程度取得非常可喜的进步和发展,传统的电力知识和操作方法可能与现代化实际操作水平有较大的出入,不能很好地适应和满足实际需求,而这就需要电力企业不断吸取当前最先进的相关电气设备信息和高压试验操作方法,并且第一时间组织相关试验操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电力企业的发展节奏,充分保证高压试验的正常稳定运行[4]。
为进一步提高对一次电气设备的高压试验效率,最大限度的减少或规避触电事故的发生,电力企业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划分和设置高压试验区和普通工作区,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警示牌、拉隔离带、划分隔离区等。同时还要在企业内部做好广播宣传和公告通知工作,以便让企业所有工作人员均了解和知道当前正常进行高压试验,避免到高压试验区逗留,保护好个人安全。
在试验正式开始之前,首先需要向设备管理人员了解试验检测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并开具相应的工作票,以确保试验组相关操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此外,根据试验许可制度中相关要求,试验组负责人必须认真全面填写试验联系单,并将其告知于设备管理人和具体的试验人员,从而确保实际试验过程的良好监督,有效提高试验操作的透明度和安全性。同时,还要落实好对一次电气设备的定期安全检查工作,在充分保证电气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下,减少各种安全隐患的发生,加大对电气设备安全防护工作的力度[5]。
综上所述,为最大程度地提升电力的利用效率,减少电能的损耗,降低触电事故发生的概率,有必要加强对一次电气设备的高压试验操作,并且落实好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制度。此外,还要加强对试验操作人员专业操作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且依托于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操作准则,确保高压试验的安全可靠进行。相关试验人员需要及时记录并总结在实际试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有效提升一次电气设备高压试验的准确度和安全度,从而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工业和群众的用电需求,进而推动电力行业更好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