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 洁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4)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支柱产业之一。它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肩负着城市建设,村庄建设,城市基础建设和城市管理的重任。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建筑业的逐步国际化,新知识的应用,新技术和新技术的应用不断加强,迫切需要大量的专业建筑人才有创新的实践能力来投资于时代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高校需要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和创新应用能力的人才。
房屋建筑学是土木工程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建筑设计内容和程序、建筑设计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建筑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等基础知识,具备进行一般民用建筑设计的能力。课程在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体系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综合性强,涉及工程力学、工程制图、建筑材料、建筑设计、建筑构造、建筑环境、建筑经济、工程结构等领域,内容繁多,知识面广。虽课程理论知识难度并不大,但起到引导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的重要作用,若能科学有效地开展教学组织,将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
随着“互联网+”技术兴起、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推行及BIM 技术应用等,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必须通过改革,才能在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目前,首先对一些知名的建筑院校、土木工程企业和研究生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查阅文献资料,对原有的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体系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对课程大纲、教学内容、考核方法和实践教学进行了探索。有一些问题。在这个基础上,现代教育理念的引入和改革是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比例被适当调整,理论知识的应用在实践中得到了强调。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实践教学链接使学生具有基本的专业素质,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大纲的改革,课程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指挥棒,通常是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在开始教学前完成的一种规范性教学指导性文件。通过社会需求和知名院校的调研及查阅文献,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了教学大纲,进一步突出课程的专业基础课地位,注重前后续课程的衔接,体现应用型培养特色。改革的目标是系统化并不断地教授住房建筑的课程,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内容是在教学之间的互动过程中所传递的关键信息。a.根据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安排教学内容。教研室按照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拟定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多个子任务,便于驱动式教学,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b.依据现行国家规范、标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修订教材。修订时将“互联网+”思维融入新版教材,将纸质教材与数字资源有机整合,扫描二维码获取学习资源,方便学生随时随地移动学习。全书注重理论内容的精练,以“实用”为主要宗旨,突出实践教学内容的重要性,论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极大提高学习过程中知识的直观性,受到学生好评。
教学方法改革,探索讨论式教学、项目案例式教学、观窗教学法、模块化课程体系等创新型教学方式在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中的应用。a.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利用或合作开发“翻转课堂”在线开放课程等新的教学资源,探索远程交流手段。b.建立网络课程教育平台。通过建设基于互联网技术网络开放课程教育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横向交流合作;探索全程在线、网络开放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信息化教学新模式。
考核方式的改革,为全面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在传统的期末卷面考试基础上,增加了平时成绩比重,基础性实践教学四个大作业强调学生对课程核心理论知识的掌握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注重循序渐进学习。
设计性实践教学,设计性实践教学主要通过课程设计实现。课程设计对掌握某一课程内容具有重要作用,在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传统培养方式是在理论课学习结束后集中安排一周进行课程设计,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会出现理论与实际不能很好衔接的障碍。经改革引入基础性实践环节后,学生已经在各分项设计训练如平面、立面、楼梯等设计中解决了该障碍。改革后学生在课程设计时面临的不是设计合格方案而已,更着重解决的是在符合相关规范的基础上设计更经济、更人性化的方案,设计质量、效率大幅提高。[2]
房屋建筑学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对理论教学(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法)进行了教学改革,引入BIM 技术、等方法切实提升课程教学效果。通过递进式教学体系,教学改革在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教学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