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银 刘鎏 张子璇
摘 要:体育教学评价研究的发展决定了体育教学评价的发展,对于推进体育教学管理和国家学校体育改革至关重要。运用文献资料、历史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研究的发展脉络进行回顾,反思体育教学评价研究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研究的趋向展望。根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动向,将改革开放40年来的体育教学评价研究分为 4个时期,认为体育教学评价研究在内容、方法、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同时也存在标志性研究相对匮乏、研究方法理论化、研究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等问题。展望未来,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研究应:1)融合多学科知识,促进更多标志性研究出现;2)运用新的评价理念指导促进研究方法的更新;3)加强评价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研究。
关键词:改革开放;体育教学评价;研究回顾;发展前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840(2019)04-0059-06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PE teaching evaluation research determines the development of PE teaching evaluation,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for promoting the management of PE teaching and the reform of national school P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evaluation research in 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by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ical analysis, reflects on the shortcoming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evaluation research in the development, and looks forward to the trend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evaluation research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trend of the reform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the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 the past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s divided into four periods.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has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in terms of content, method and system,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relatively lack of symbolic research, theorization of research methods and relatively low conversion rate of research results. Looking forward to the future, the research o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evaluation in China should: 1) integrate multi-disciplinary knowledge to promote more symbolic research; 2) use new evaluation concepts to guide the updating of research methods; 3)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of evalu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Key words:reform and opening up;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evaluation; research review; development prospects
教育领域作为社会发展的关键与引领,成为改革的首要突破口,教学评价研究在40年的探索与实践中,成绩斐然。体育作为学校教育开展的必要内容之一,教学评价能够为具体教学提供正确导向、服务与改进策略,其教学评价研究能够帮助发现与改进教学不足之处,促进教与学的双向发展,对于推进体育教学管理和国家学校体育改革至关重要,评价研究什么、怎么展开评价研究也会对具体教学评价的过程与结果产生影响,最终影响教育公平、学生发展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在知识、能力为本的新时代,教育发展更加注重对合理、高效、公平的教学评价研究,更加关注教学质量提高与学生发展。在新一轮教育改革即将到来之际,本文对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研究动态进行回顾与反思,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体育教学评价研究现状,促进体育教学评价研究的补充与完善,推动体育教学评价研究的改革与发展。
1 教育体制改革与体育教学评价研究
我国国情决定了体育教学评价研究的产生与发展总是与历史教育体制改革发展遥相呼应。從1978年到2018年的40年间,中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推进,体育教学评价研究深受影响,不断发生变化,甚至可以说,体育教学评价研究及其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因此,本文以教育体制改革为依据,以改革开放40年的教育和体育相关重要的政策法规作为时间节点来划分体育教学评价研究的历史发展脉络(见表1)。
1978至1984 解放思想,恢复高考,确定中小学的基本学制和课程设置。1978年,教育部颁发《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成为教育教学内容改革开端。 体育领域颁发《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对体育教学评价标准进行规定,明确开展体育的目的。体育教学评价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始萌芽。
1985至1991 改革开放加强,明确教育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作用。1985年出台《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全面推动教育体制改革。 学者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和传播国外的评价研究理论与方法,促进体育教学评价研究的逐渐兴起。
1992至2000 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将我国改革开放推进一个新阶段。教育体制改革被作为专门论述写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1998年,教育部又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出台,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深化。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目标,学校体育进行深化改革,在体育教学评价上形成了为广大体育工作者所接受的体育成绩考核内容、项目、标准与方法,体育教学评价研究逐渐丰富与扩大。
2001至2018 国家加强对教育发展的重视,于2001年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其中强调要加大提升教学评价效果与系统构建评价体系的力度。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推动教育质量评价的进一步改革,促进了教育领域各方面价值观的转变。 教育体制转变促进了体育教学评价研究的价值转变与多元发展。从2001年《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到2011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 》颁布,体育教学评价呈现主体多元化、内容全面化、方法多样化的趋势。
2 改革开放40年来体育教学评价研究发展脉络
2.1 体育教学评价研究萌芽期(1978—1984年)
1978年改革开放,国家为了尽快恢复与重建教育事业,培养人才,全面推进教育改革,重新确立学校教学目标与方法,各类教育教学研究就此打开序幕。在体育领域,1978年颁布《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对体育教学目的和体育教学评价标准进行了规定,体育教学评价研究开始萌芽。但文献检索中发现这一时期的文献量相对较少,研究内容对教师教学的描述性评价和对学生技术考核分析居多,仅用于直观判断学生身体素质是否提高,例如对评价者在听课现场进行观察分析、依据经典教育理论来对所获得学生体育成绩数据资料进行学生体育学习表现、教师教学表现评价[1],提出教师教学应注重知识、技能评价策略是主要方面[2];评价研究方法也仅以简单的评价内容所占百分比或者平均值计算为主,其评价研究指标和结果缺乏科学验证。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在这一时期我国主要学习苏联凯洛夫、巴班斯基教学评价思想,评价研究中关注知识传授、教师绩效和学生技术表现。虽然这一时期的相关研究对体育领域的教学质量提高与管理贡献值较低,但是,这一时期却是体育教学评价研究的开端,为后续教学评价理论的深化和挖掘以及实践做出了引领。
2.2 体育教学评价研究初兴期(1985—1991年)
20世纪80年代,我国有计划地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确立,教育体制改革也逐渐步入正轨,这为教学评价研究迎来新的发展空间。学者们开始大量引用与传播国外教学评价研究价值取向,分析国内教学评价研究方法在科学性、合理性上的不足。这一时期,体育教学评价研究稍有增多,在引进国外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开始探索量化评价研究方法与体系,形成了理论和实践研究两条主线,推动了布卢姆经典评价理论和量化评价实践在我国体育教学评价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在理论研究方面,主要借鉴布卢姆(美)的教学评价理论,对体育教学评价内涵、功能、过程、类型、范围和方法、注意点等方面做出总结与定义研究。布卢姆将教学视为有意识的活动,强调教学评价的“解释”“诊断”与“价值判断”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从教学目标角度提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理论[3]。在实践研究方面,比较突出的进步是在体育教学评价研究中开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逐渐走向量化。张兆才(1988)借鉴日本、美国的体育教学评价标准,拟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体育教学评价实现由定性转向定量评价的描述,并做出具体案例[4]。张友龙(1990)着重对其中的模糊评价法的数学模型选择、评价方法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结论认为模糊数学的综合评判为体育教学评价方法的量化提供了可行手段[5],认为体育课评价应更多地从主观走向客观,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2.3 体育教学评价研究深化期(1992—2000年)
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为适应这一目标,教育领域在全国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教学评价则成为改革的中心任务。体育在这一时期备受重视,出台了大量关于体育教学评价的政策文件。1992年的体育教学大纲,制定了考核评价标准;1998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将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评价制度进行了革新;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正式实施,将学生学习态度、运动素质和能力作为评价学生的参考。这些政策文件引发了体育教学评价的深化改革,也推动了体育教学评价的研究进步。这一时期,研究者主要围绕如何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进行研究,加强了对体育课堂教学评价问题的反思,研究形式逐渐趋于规范标准。但是,研究中似乎混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即将体育测试、考核、达标简单理解为体育教学评价,重点关注学生成绩结果,较少关注学生学习体育的过程和进步幅度。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研究以及实践在很长时间内过分注重结果,关注达标,忽视差异与运动发展过程,都与这一概念相关。当然,造成这一现象是历史发展之必然,是我国学者对体育教学评价研究的必经之路。事物的发展正是在不断实践探索、反思与否定中才能取得进步。在后期研究中,也有部分学者进行了反思。楊建林(1996)关注教学评价效果的正确性,即能否促进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质发展[6],并认为评价研究应将社会与人统一。王晓娟等(1998)认为采用预先设定的定量指标对体育学习成绩进行评价在教学实施之前就已对学生划定了等级,仅考核学生的技能达成度,易造成体育教学不公平现象。该学者还通过理论研究提出既要关注结果评价,也要注重对教师教学设想和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7]。
2.4 体育教学评价研究转型期(2001—现阶段)
21世纪初改革开放进入全面深化与完善阶段,教育体制改革也进入转型期,国家更加关注教育公平和教学质量,教学评价研究被提上一个新高度。从2001到2018年,体育教学评价标准进行了2次重新修订,国家和社会更是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趋势回转的希望寄托于体育教学领域,这就对体育教学评价研究提出迫切需求。从文献资料来看,这一时期的研究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所提高,呈现出多元研究范式,简要概括如下:
第一类是关于体育教学评价的理论构建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过去评价问题的分析总结和国外研究的引进借鉴,总体上形成了多元化研究趋势[8-9]。时立新(2002)指出将学习态度与效果、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才能够客观反映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10]。邓凤莲(2013)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评价必须既关注进步,又关注差异[11]。姚蕾(2002、2004)对建国以来体育教学评价发展规律进行总结,认为目前体育教学评价存在评价目的认识偏差、内容不全面、方法缺乏科学性、要求过于统一等问题,并重新探讨了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的本质、功能、指标与过程[12]。于素梅(2014)、张健(2015)[13]则提出促进体育教学评价研究发展完善还是应从目标、教学方法、评价内容和方式等基本问题上入手[14]。发展性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考虑学生个体与起点差异,在具体应用中更能体现公平。张京平(2004)通过对中学生分班实验研究结果进行统计比较,证明了“发展性评价”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发展性评价策略[15-16]。
第二类研究主要为对体育教学评价量表、指标体系的探索与构建。评价量表具有较强的价值判断和导向功能,是体育实践课教学质量的总体特征和实际水平的反映,经过实验研究证明指标体系构建和权重确定是最终决定评价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点[17]。因此,构建合理的评价量表显得极为重要。张秀华(2002)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学生体育教学评价量表与体系时,应将学生体育学习态度、情感考虑进去,加强自主运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18]。李斌(2003)对体育教学评价功能权重关系进行研究,阐明了体育教学评价功能权重关系的变化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并从终身体育思想角度提出构建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举措[19]。胡永红(2011)从适应新体育课程改革标准,增强学生体质的角度探讨有效体育教学评价指标构建,研究认为评价过程应遵循体育教学过程规律,关注学生体育学习的进步与发展[20]。
第三类是针对某一范畴的体育教学评价改革研究。这一时期,体育教学评价研究范畴逐渐扩大,涉及各个水平阶段,其中关于高校的研究十分丰富。高校是科学研究聚集地,拥有大量高学历人才,是科研成果高产地带。相比于一线体育实践教师,高校教师拥有更多精力和研究资源,且高校大学生较为密集,评价样本获取相对容易。张继生(2006)通过对高校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调查研究,认为在评价中需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终身体育能力形成等问题[21]。郑建民(2008)通过中美对比,认为美国春田学院对学生体育学习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及锻炼能力培养;而我国体育考核标准统一,内容和方法侧重于甄别与评定的一次性考试,无法对学生的学习锻炼过程进行控制与引导,不利于学生自主锻炼及学习能力提高[22]。王占龙(2008)提倡高校体育教学多元评价方法,并证明了多元评价对学生情感发展、体育参与积极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多层次教学目标实现有积极影响[23]。陈凤英(2009)认为现行体育教学评价已呈多元化趋势,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提升成为重要目标[24]。时震宇(2016)提出在评价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成长与成人[25]。宋述雄(2018)认为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丰富与发展需要树立体育生命意识,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而不是简单的一次性评价[26]。
3 改革開放40年来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研究反思
3.1 标志性研究成果相对匮乏
标志性研究成果是事物发展趋势的系统归类与整理,能够对实际体育教学评价做出系统指导,提高教学质量。纵观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体育教学评价研究发展脉络,可以看到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整体来说,这些成果比较分散,标志性研究成果相对匮乏。当然,出现这种现象有其客观原因。在改革开放早期,我国比较缺乏良好的研究环境,研究资源和条件受限,实际研究受到苏联和传统教育影响,研究中多主观性经验理论,对学生运动技能过于关注;在改革开放中后期,教学评价研究逐渐走向现代化,借鉴了国外体育教学评价研究成果,毛振明、姚蕾、贾齐等也对体育教学评价研究提出了理性思考,从研究内容上重新探讨了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的本质、功能、指标与过程,分析出评价研究在理论认识、内容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这些认识与反思促进了该领域研究进步。但这些多为研究者独立完成,很少有团队系统跟进,取得更深层次的成果与创新,这也是体育教学评价研究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存在的一个弊端——研究机构、研究者之间缺乏合作。冯桂平(2010)指出,研究机构是众多研究成果产生、创造和扩散源领域,对某领域研究具有重要的方向引领作用[27],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能够大大提升研究成果出现效率与系统化总结。赵培文(2014)对体育教学评价研究的机构分布、合作以及作者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体育教学评价研究呈现出研究机构合作网络规模小、没有代表性的研究团队,研究者一般独立发文,发文持续性不强,研究力量离散的特征[28]。
3.2 研究方法理论化、单一化
研究方法,是指用于展开研究,揭示事物内在发展规律所采用的途径、规则、工具和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研究方法决定了学术研究的性质,其多寡优劣及其应用水平,将会直接影响研究的效果、效率、效能。有学者认为,一切理论都可以归结为对其研究方法的科学探讨,特定学科研究方法的完善,某种程度上表示该学科的完善程度[29]。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研究方法大致经历了主观经验判断—借鉴国外经验—多元整合的历程。在改革开放前期,教学评价主要依照主观经验判断以及规定标准进行,研究内容中多是对经验资料的介绍与判断。此类研究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研究过程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相对不足。到了改革开放中期,受国外教学评价研究启发,我国学者的研究有所深入,角度逐渐转换,加强了对国外定量研究方法的借鉴,开始大量以实践为基础的评价研究设计与探讨。某种程度上说这种研究方法对于提高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研究的专业化、科学化具有一定推动作用。但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向来注重理论文化的传导与研究,强调理论逻辑的推演,所以在运用国外定量研究方法的时候,更多的是对高校、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简单样本验证,主要研究方法依然是从理论到理论,显得比较单一。
3.3 研究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
体育课堂教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评价研究必然离不开教学实践,评价量表、指标体系的建立,都与教学实践过程相挂钩。但在体育教学评价研究中,能够具体指导实践的相对较少,研究成果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理论研究对实践转化效率较低。例如,在改革开放不断完善、深化发展中,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研究对国外布卢姆教学评价理论、发展性评价理论以及其他量表评价思想进行了引进和借鉴,但在面对各具差异的评价实践中,全国各地基本还是采用了统一的评价标准研究,将考核作为评价,不考虑学生的学习起点与接受能力差异,结果导向的评价现象依然广泛。虽然现代体育教学评价研究已经开始走向多元化,国家也出台文件规范了体育测试考核评定的具体标准与内容,规范体育教学评价,但科学研究与具体教学实践之间的转换仍然存在着巨大鸿沟。评价研究是社会和教育活动不断发展的产物,如果这些研究成果最终不能转化为实践,那这些研究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和教育价值。
4 未来体育教学评价研究展望
4.1 融合多学科知识,促进更多标志性研究成果出现
标志性研究成果更能凸显教学与评价重点、评价对象、评价过程与价值,加强和深化标志性研究有助于促进体育教学评价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巩固其研究基础。改革开放40年来的研究,基本描述清楚了体育教学评价内容、方法、功能及分类,但是并不系统,标志性研究相对匮乏。促进更多标志性研究的出现,应融合多学科知识,加强团队合作。融合多学科知识,加强研究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促进知识交流与创新,缩短研究进程,节约研究资源,提高科研成功效率和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在信息交互发展的现代世界中,各行各业的相关度越来越高,融合多学科知识进行研究是学科发展趋势,也是学术研究产生标志性成果的途径。想不断打破体育教学评价研究界限,促进更多标志性研究出现,应构建体育教学评价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组织。例如,加强国际、国家、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近现代教育教学评价研究中的多元评价、发展性评价、增值性评价等理念进行优化组合,实现体育教学评价的研究创新、系统构建。
4.2 运用新的评价理念指导促进研究方法的更新
评价理念的更新和运用是构建现代化评价体系,改革传统评价方法的基础,而评价研究方法的进步与完善又是体育教学评价研究完善的标志,这说明研究方法的更新应在评价理念的指导下进行。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学生学业成就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核心因素,并通过学生学业成就对区域、学校教育质量、学校教学效果以及学生个体发展水平展开评价研究,以此衡量国家教育质量高低。在这种背景下,增值性评价理念研究(以学业成就为评价依据,在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分析学生纵向进步)在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逐步推广和实施。我国新型的评价理念也强调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具体研究中,应该加强对增值性评价等新理念的传播与应用,促进增值性教学评价等研究方法的开发与设计。例如从研究对象的价值需要出发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注重有效选择和综合利用量化与质性研究方法。
4.3 加强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融合
体育教学评价研究始终都离不开实践的过程,实践可为理论提供例证、形成支撑,理论研究的最终成果也必须回归实践,两者本身是一个相互融合、相互转化的关系。在体育教學评价研究中,理论与具体实践脱节是一大弊病。因此,在未来应加强对体育教学评价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研究。首先,应完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结果的多元应用。理论研究结果只有应用到实践才能检验其真理性,从体育教学评价研究来说,多元应用需要从对象、目的和内容等多个方面进行。如明确体育教学评价研究反馈的对象及需求,清楚研究反馈的目的和内容要素,分析各种研究反馈形式的优缺点并正确使用,构建起理论反馈与实践发展之间的桥梁。其次,研究中应加强专业化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与实践的分析,在评价专业性和科学性上提高档次。例如,构建多元化评价研究体系。在已有的体育教学评价研究中,多元化评价研究视角已经被众多学者所认可。体育教学评价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单纯依靠某一类评价标准进行研究,是不太合理的,未来体育教学评价研究,必须走综合化、多元化的路径,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参考文献:
[1]陶西平.教育评价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87.
[2]王学儒,郭友林,张晓安.关于体育教学中教师评价活动的积极性作用探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86(4):20-24.
[3]张必芳.布卢姆教学评价理论述评[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2):41-46.
[4]张兆才.定性转定量评价一堂体育课质量的方法[J].体育教学,1988(1):11-16.
[5]张友龙.体育课评价方法的实践与研讨[J].体育教学,1990(1):28-30.
[6]杨建林.体育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J].湖北体育科技,1996(4):6-7.
[7]王晓娟,贾齐.体育教学评价的研究方法论探讨——以改进教学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中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4(1):138-142.
[8]张建华,杨铁黎.当代美国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17(1):64-67.
[9]佟铸,李贵阳.体育教学评价现状及改革趋势[J].体育学刊,2003,10(3):90-93.
[10]时立新.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化体育教学改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1):98-99.
[11]邓凤莲.从 5 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看体育课堂教学新走向[J].体育学刊,2013,20(5):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