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提升的有效探索和实践

2019-11-28 14:22林科吉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7期
关键词:发展质量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党员

摘 要:大学生党员是党员队伍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群体,这一队伍的质量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未来发展。因此,在发展大学生党员时要更加注重质量把关,使大学生党员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然而在实际中,少数大学生党员仍存在入党动机不纯、政治素养不高、入党后教育弱化等现象。因此,在分析大学生党员质量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是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一、提升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党员是党员队伍中非常重要且极具活力的一个群体,他们不仅是所有高校大学生的优秀代表,同时也是广大青年一代的典型榜样,更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执行者、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推动者、大学生先进思想与行为的优秀示范者。他们的言行举止代表着党和国家的良好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未来发展。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布的《2018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059.4万名,比上年净增103.0万名,全年共发展党员205.5万名,比上年增加7.2萬名,其中,发展学生党员70.4万名,占总发展党员人数的34.3%。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党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后备力量。

当然,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代表性不单单要体现在数量上,更要在党员发展质量上花力气、下功夫。2014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提出,发展党员工作要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坚持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这也进一步表明了发展党员时要更加注重质量把关,成为党员后要更加加强继续教育,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例如周文革在《论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中认为,大力落实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不仅能够提升高校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确保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而且也有利于繁荣党的事业和民族振兴。彭杰等人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中认为,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是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仅要完善工作程序,更要注重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引导、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从而在新形势下建立一支思想觉悟高、道德素质高、能力水平高的大学生党员队伍。[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前景十分光明,但国内外形势仍然复杂多变,挑战也十分严峻。在这样的形势下,积极培养理想信念坚定、政治方向明确、敢于使命担当的大学生党员,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就显得异常重要。这不但是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坚实基础,而且对我国将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更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质量现状分析

(一)入党动机不纯

高校大学生对入党的积极性普遍都比较高,而且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保持较为纯洁的入党动机,但也有少数学生因价值观上的偏差,存在入党动机不端正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入党动机功利化。例如有的学生把入党纯粹是当成了今后就业的敲门砖、垫脚石,只考虑个人的职业发展,完全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有的学生则是把入党作为了一项荣誉,在同学当中炫耀的资本;还有的学生入党甚至是因为村里能够分到高额的红利。当然,还有一部分学生却是盲目跟风的,他们或是跟从大部分人一起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或是在家长的要求下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没有自己的主见和判断,入党充满了盲目性。

(二)政治素养不高

总体来说,随着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不断完善,大部分学生党员都表现出了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觉悟,但也存在个别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淡薄、理论素养不高、理想信念缺失等情况。这部分学生党员对“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政治理论学习不足,对党的方针政策、基本理论以及党史党情的了解较为浅薄,党员的先进性和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很好地体现,大大影响了整个党员队伍的形象。同时,当今社会思想环境依旧复杂,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继续在青年学生,甚至在学生党员当中渗透,个别学生党员仍旧热衷西方洋节,对中华传统文化和党的光辉历史却知之甚少。

(三)入党后教育弱化

由于目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普遍存在着“重发展、轻教育”的弊端,因此不少学生党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这些学生党员入党前后表现不一、反差明显。入党前各方面表现均非常优异,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得到了党组织的认可,但在入党后慢慢出现了思想意识懈怠、政治立场动摇、理论学习缺乏、组织纪律性差等问题,放松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管理。比如有的学生党员不积极参加支部组织生活,不按时转接组织关系等,在思想上和行为上与党组织脱离,与群众脱离,甚至还有极个别学生党员出现了违反校纪校规的现象,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三、提升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综合测评体系

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一直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激发学生党员内生动力,保持党组织生机活力的内在要求。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高校在开展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时,往往都存在入党标准不合理、不统一、不全面的问题。有的支部片面地把学习成绩、荣誉奖项、学生干部经历作为入党的主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而有的支部则以考察政治素质、党性修养等定性指标为主,缺乏定量评价,入党标准模糊,甚至会遭到普通学生的质疑。因此,我们在发展学生党员时,必须要注重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党内评价和党外评价相结合,重点考察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政治觉悟、思想认识、理论素养、个人品行、学习态度、群众基础等多个方面。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结合学校发展和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并制订了一个科学、规范、操作性強的实施办法——《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学生党员发展对象推荐办法》,办法中同时构建了学生党员发展的综合测评体系。该体系以支部委员、班级同学、团学干部为主要评价群体,设计了12个与学生工作较为契合的评价要素,并结合现场答辩表现进行评分,基本覆盖了学生党员发展的方方面面。该推荐办法自实施以来,总体执行到位,师生认可度高,普遍反响良好,所发展党员质量显著提升。同时,整个发展党员过程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将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牢笼,有效降低了党风廉政风险,真正做到了使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多渠道多维度提高主题党日活动质量

主题党日活动是党支部组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党日活动质量的好坏,不仅关乎学生党员个体的思想认识水平,也关乎党支部组织建设的成效,更关乎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能否有效地发挥。目前,很多党支部都有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但最后的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主题党日活动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和完善的考评机制;二是主题党日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较为陈旧,缺乏创新性。

因此,必须多渠道多维度形成合力,从制度上、内容上、载体上、组织上积极创新,共同协作提高主题党日活动质量。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要建立并不断完善主题党日活动机制,尝试探索品牌主题党日活动的申报制度,创建一批品牌项目、品牌工程,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从制度层面保障活动落细落实;其二,要结合校情院情,在主题党日活动中融入专业特色、学科特色,把科研项目、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带入到主题党日活动当中,打破封闭式活动的传统模式,在内容上拓展组织生活,使之兼具专业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双重作用;其三,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要牢牢把握当代大学生党员的特点和时代需求,注重新媒体技术在主题党日活动中的运用,充分利用好网站、QQ、微信、抖音等平台和载体,努力探索“互联网+”的主题党日活动创新模式,为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技术支持;其四,要根据学生社团丰富多彩、百花齐放、参与度高的特点,将组织生活和社团活动相融合。例如,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成立的“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读社”,以全体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为社员,通过党建带团建,有效地将主题党日活动与社团活动紧密结合,不但很好地解决了主题党日活动难组织、难开展、没活力的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了主题党日活动的活跃度,扩大主题党日活动的参与面,活动质量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 左征军,尤传明.新形势下提升大学生党员培养工作科学化水平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5):32-34.

[2] 中共中央组织部.2018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Z].2019.

[3] 周文革.论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09):79-82.

[4] 彭杰,王建东.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2):42-43+77.

[5] 林科吉,王俊萍,徐政治,魏睿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及其渗透方法研究[J].教师,2016(11):11-12.

基金项目:文章系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党建与思政教育研究课题“发展大学生入党先进性纯洁性甄选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xsz-201902。

猜你喜欢
发展质量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党员
新常态下独立学院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的研究
新媒体平台下增强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实效性的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