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姐
4月8日,国家发改委的网站上悄悄挂出了一份文件:《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文件名字稀松平常,冠着一个普普通通的年份,但是内容却是真真切切,划时代的——被诟病多年的户籍制度迎来暴击,各个城市的“抢人”力度将空前加大。
随着户籍制度变化,中国的城镇化思路发生根本性变革:中小城市难逃萎缩命运,大都市圈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最为立竿见影的是:数十个大城市的限购政策,瞬间沦为一纸空文!
楼市的投资逻辑,彻底被改变了。
文件很长,13页。全篇看下来,字里行间都写着两个字:抢!人!
哪些地方被鼓励“抢人”?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大城市,特大、超大城市。怎么“抢人”?主要从户籍制度改革入手,简而言之,就是各种放松落户。
这是一场城市的战争,得人口者得天下。
具体来说,国务院在2014年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把中国的城市按照城区常住人口的统计口径,划分为5类7档。其中:
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
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
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
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
Ⅱ型大城市的落户将实现“零门槛”,意思就是,这座城市你想来,就能来。这样的城市包括:乌鲁木齐、贵阳、石家庄、福州、珠海、海口、佛山……一共56个城市。
Ⅰ型大城市,将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从以往地方发布的文件来看,目前重点群体分为8类。前4类包括:农村青年参军退伍、转业后升学,将户口迁入的人口;在城镇就业居住5年以上的人口;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新生代农民工。这4类属于放宽限制群体,要制定更加宽松的落户措施。后4类包括:高校毕业生;职业院校毕业生;技术工人;留学归国人员。他们属于全面放开落户限制群体,基本也是想来落户就可以落户。
这样看来,在这些城市落户,有个大学或者职院的文凭就可以畅通无阻。这样的城市包括:西安、合肥、厦门、苏州、宁波……一共13个。
在当下的限购体系中,户籍人口自动获得房票。城区人口100万到500万之间的城市,楼市限购政策一夜之间,名存实亡。
就连超大和特大城市也首次提出,要“大幅增加落户规模”。
一方面,积分落户的时候,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的重要性上升了,另一方面,给长期租房的人开了绿色通道——可以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
公共户口这个东西,真不知道能不能给孩子提供当地优质的教育,但是至少意味着一张房票。这样的城市包括北上广深,外加武汉、重庆、天津、成都、东莞、南京、郑州、杭州、长沙、沈阳。清一色的强二线城市。
当然,政策只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可以预见,为了在白热化的城市战争中分到一杯羹,大部分城市出台的落户政策,力度将只增不减。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能很快就会发现,对于大部分人而言,除了北京上海的落户有点难度,其他的地方,只要你想买房,就可以落户,顺带拿个房票。
限购被破解之外,还有两个表述上的新变化,引起了注意。
第一个,是对于超大特大城市而言的。
在上面也说到,这次文件是超大特大城市首次提出要“大幅增加落户规模”。以前的表述,是“严控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城市户籍”。
往大里看,中国的城镇化思路,多年来一直是“控制大城市人口、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现在,逻辑彻底转变——新型城镇化时代,终于开始鼓励大城市发展了!
然而,大城市也并不会无序扩张。文件中是这么说的:“超大特大城市要立足城市功能定位,防止无序蔓延,合理疏解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推动产业和人口向一小时交通圈地区扩散。”
嗯,这是大都市圈的时代。
第二个,是对于小城市而言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收缩型中小城市”的概念,并且表示,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转变惯性的增量规划思维,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
这是国家第一次正视中小城市的衰老。
收缩型中小城市有多少?根据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学良的判断,从2000年到2010年,中国约26.71%的城市发生了人口流失,也就是发生了收缩。这些城市集中分布于东北和长江经济带地区,主要包括甘肃、贵州、重庆、湖北、安徽、福建、江苏、辽宁,以及黑龙江北部、内蒙古北部和中部、四川东部。总的来说,资源枯竭型城市、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小城市是人口流失重灾区。
根据文件给出的指导意见可以预计,未来这类城市新供应的土地会缩减,人口将集中到配套更加完善的城区,郊区和村落将成为被废弃的“鬼城”。
前段时间日本爆出的“0元送房”新闻,在不久的未来,就可能会大规模出现在中国这类城市里。
首先,在政策调整初期,限购放开肯定是楼市,尤其是核心城市楼市的利好。之前限购的力度越大,放松之后的楼市反弹力量就越强。
这很好理解。毕竟总有那么一群潜在的购房者,本来还需要缴几年社保才有房票,忽然就可以落户了!一大拨需求会立马涌现在市场上。
其次,利好的持续时间因地区而异。
总的来说,城市的营商环境、就业和公共资源的综合实力决定了反弹的高度。
今时不同往日。除了提供一張房票,户口在城市选择中的权重已经越来越低了。当各地落户门槛都一起放松的时候,人会向哪里流动?一定是发展前景更好,或者能让生活更符合自己想象的城市。
所以,接下来买房选择城市的时候,回归城市的基本面很重要。
再次,怎么选择城市呢?
再回到这次的文件本身。全篇看下来,字里行间写着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实质——做大以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城市群。文件中提出的重点城市群有: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其中成渝城市群要圈个重点,文件说这里将“培育形成新的重要增长极”。此外,哈长、长江中游、北部湾、中原、关中平原、兰州—西宁、呼包鄂榆、天山北坡、滇中城市群也被提及。但我个人认为这些城市群不少也是坑。
总而言之,在重点城市群中挑出中心城市,围绕就业集中地区,划出一小时通勤圈,在里面买房,基本不出大错。
最后再提醒一句,放弃任何对非都市圈中小城市的幻想,尤其是新区以及郊区大盘,巨坑!慎入!
保险起见,最好至少置换到省会城市去。如果实在需要自住,请选择当下最核心,生活配套最成熟的区域。
毕竟,这里将会是城市收缩过程中,最后被波及的“净土”。
摘自微信公号地产知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