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波
(辽宁省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
留置针柔软,不易打折,光滑,且对血管刺激性较小。它可以保留更长的时间,避免传统的多次穿刺并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使用静脉留置针,一旦针头成功放置,随后的护理工作中,护士只需将一次性输液装置的针头插入消毒的肝素帽中并可长期维持药物治疗,这不仅解决了传统穿刺上述问题,而且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减轻了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降低了护士的工作强度,减少了操作失误的机会,为护理工作带来了便利[1]。本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9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成不同组,分析了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静脉留置针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表1 两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比较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1.1 一般资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9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成不同组。静脉留置针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32~71岁,平均(48.71±2.51)岁。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32~72岁,平均(48.56±2.56)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静脉穿刺技术,静脉留置针组则给予静脉留置针。在穿刺部位上方10 cm处,根据常规局部皮肤消毒加压静脉直至干燥。取下导管针,取下针护套并转动针芯,使针尖朝上。将现成的静脉输液装置的头皮针插入肝素帽中,注意排出空气并关闭输液开关。针和皮肤以15°~30°的角度进行穿刺。回血后,降低角度,将穿刺针推至0.2~0.5 cm。嘱咐患者握拳,左手皮肤紧绷,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抓住导管针的翼部。右手固定导管针,左手将针芯0.5~1.0 cm拔出,左手将所有外套管送入质静脉,松动脉压带,松动拳头。将针芯抽出[2]。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患者疼痛程度(0~10分,分值越高则疼痛的程度越高)、治疗的依从性评分(0~100分,分值越高则治疗的依从性越高);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0~100分,分值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并发症发生率。显效: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停止,血红蛋白等指标达到正常水平,症状显著改善;有效: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减少,各项指标改善但未达到正常范围,症状有所缓解;无效:症状、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等情况均无改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为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3]。
1.4 统计学方法:SPSS19.0统计,计量资料给予的检验方式是t检验,计数资料则实施χ2检验,P<0.05显示差异显著。
2.1 两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比较:静脉留置针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静脉留置针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治疗的依从性评分比较:静脉留置针组患者疼痛程度、治疗的依从性评分(3.23±1.13)分、(97.12±0.24)分优于对照组(5.42±2.05)分、(82.23±1.51)分,P<0.05。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静脉留置针组并发症发生率第一对照组,P<0.05,对照组血管损伤、液体外渗、静脉炎各有4例,静脉留置针组仅有1例液体外渗。
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若在30 min内超过2000 mL,往往可出现失血性休克,因此,在短时间内尽快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提供静脉通道尤为重要,可为患者补充液体和有效输血而改善循环功能[4-5]。而静脉留置针为实现这一治疗路径提供了便利,在静脉留置针穿刺时选择静脉时应选择粗,直,循环路径短的静脉,尤其对需要大量输血的患者,以满足患者大量补液的需要,减少患者痛苦和护理工作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静脉留置针相对于传统的穿刺方法,其操作简单,易掌握,且留置针有良好的弹性和柔韧性,不易穿破血管,可有效实现对静脉的保护,应用静脉留置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建立静脉通道,为患者抢救赢得时间,避免延误抢救时机而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6-7]。研究显示,使用静脉导管(静脉留置针)是临床输注的好方法。一方面可以减轻反复穿刺头针所引起的疼痛,并且适合长期输液。另一方面也减轻了临床护士的工作量。
本研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静脉穿刺技术,静脉留置针组则给予静脉留置针。结果显示,静脉留置针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静脉留置针组患者疼痛程度、治疗的依从性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静脉留置针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静脉留置针组并发症发生率第一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静脉留置针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和减少并发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