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文
江苏洲淮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盐城 224600
在传统的建筑工程规范与手册中,针对地震频发地区的建筑结构抗震等级的要求为Ⅵ度以上。因此,需要对相应的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计工作,若能将抗震结构设计理念合理的应用到抗震设计工作中,就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另外,由于我国部分地区处于地震事故的频发带,国家对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要求在逐渐提高,这同时也是评判建筑结构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主要表现在建筑的场地选址、平面规则性与立面刚度连续性、抗震体系类型和结构设计参数合理性等多个方面。
对建筑工程进行抗震结构设计的时候需要结合建筑的具体情况进行建筑功能的优化。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首先需要保证建筑最基本的使用功能;其次,在确保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优化其结构刚度和建筑稳定性;最后,针对建筑薄弱部位进行相关构造加强措施,选择最优设计方案。作为现场技术人员,需要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和施工现场具体工况对建筑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及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结构缺陷与问题,实施精准的改进,从而确保建筑结构的使用性能与安全性[1]。
设计人员将多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合成一个抗震结构体系,可以有效利用构件之间的连接协同作用来提高整个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例如,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其由具有延性较好的框架体系与剪力墙体系组合而成,抗震效果非常显著。同时,在强烈地震之后总会伴随多次余震,多道抗震防线的设置可以减少地震损伤的积累,避免大震的倒塌,提升建筑自身的整体抗震性能。
为了能够有效避免地质灾害对建筑物所产生的一些影响,有效避免建筑物建立在地质危险区域,就需要我们合理的进行建筑地基的选取与设计工作。为了提升建筑地基选取的合理性,可以参照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建筑地基选取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应的选取标准,将房屋等建筑设施建立在地质均匀的岩层或土层上;第二,进行建筑施工设计前,进行详尽的地质勘探与检验,针对施工地质的土质结构、地壳分析以及地下水情况都要有详细的勘探结果,以确保地基选取的科学性;第三,相关建筑的审批部门,需要严格审查相应的建筑施工设计报告,以确保地基选取的科学有效性[2]。
墙体在房屋建筑结构的设计中,起着对房屋建筑的承重作用,因此,对于抗震墙的设计工作非常重要。在进行房屋建筑的抗震墙设计的过程中,墙体的数量要根据房屋建筑的刚度来确定,同时,对于墙体的横面和纵面要充分考虑房屋建筑的承重墙问题,从而有效提升房屋建筑的安全性。若当地处于地震频发地带,还需要通过增加墙体的厚度来提升房屋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这样的方式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性,从而有效减少地震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科学合理的建筑材料选取以及建筑结构的设计能够帮助我们提升建筑物本身的防震能力,提升建筑物的稳定性。首先,在进行建筑材料的选取时,可以根据实际地区的需要,选用承载力和抗弯曲能力较强的材料,尤其是在建筑的纵向支撑的结构中,选用承载能力高的支撑柱材料,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其次,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为了提高建筑的防震性,可以选用更加稳固的三角结构代替传统方形结构[3]。
建筑工程的抗震结构主要分为多个体系,使其共同的发挥应有的抗震作用。分体系结构在选择的时候非常关键,需要结合工程的使用性能与其他构件进行合理的搭配。当前随着我国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建筑构件也发生了多样性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常常使用的建筑分体系结构有砖混结构、钢混结构、框架结构等。不同的建筑结构使用的施工材料也是不一样的。其中砖混结构使用的主要是砖砌体,这种材料比较脆,因此抗震性能较差;而钢混结构使用的主要是钢筋与混凝土材料,这种材料具有很好的承载力与强度性能。但引入钢筋材料之后整个的施工工艺与流程会变得更加复杂,两者结合后使构件的刚度和延性得到增强,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保证施工的工艺和质量,使其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从而实现建筑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提升。
在对地震作用计算方法进行选择时,应根据土木工程结构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确保计算方式选择的合理性。通常情况下,对高度在40m以下,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对高层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质量和刚度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及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结构应采用考虑扭转耦联影响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复杂的建筑结构还应进行弹性时程分析法等。
综上所述,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但我们现在还无法对地震等地质灾害进行一个准确的提前预估,因此,进行必要的建筑物防震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加强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应用,合理的选择建筑地基,重视建筑材料的选用与建筑结构的稳固性以及有效的建立抗震防线,能够帮助我们提升当前建筑物的抗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