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珠
吉林市财政科学研究所 吉林船营 132011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时缺乏较为科学的财务预测和控制手段,导致单位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成效较低。其主要表现如下:第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并未设立专门负责预算工作的处室,致使其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与其他处室或二级单位之间产生一些预算问题。第二,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项目支出的预算编制不够详细、经济分列不够具体,随意性较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难以得到保证。第三,行政事业单位未对项目支出的内容进行明确,预算的严肃性和计划控制作用难以体现。
在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监管的过程中,内部机制不完善现象较为突出。首先体现在单位内部控制不健全,在财政管理工作中,单位领导以及财政人员的财政监管意识不强,在经济活动决策与执行的环节中未实现全面的控制,并且经常忽视单位资产管理、收支管理以及采购管理等内容,财政监管体系不健全。其次是财政监管的形式化现象显著,在财政监管的环节中,没有充分结合当前单位业务流程的实际情况,对风险点的掌握不准确,且管理理念较为落后,不具有创新性,财政监管内控机制不具有可行性。最后是制度与执行二者之间不统一,在执行财政监管的过程中,思路较为封闭,过度的重视制度的建设情况,忽视对执行操作进行监管[1]。
行政事业单位监管力度对财政资金的使用十分有影响。一是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上仍存在缺陷。由于财政资金的管理人员监管不到位。二是对于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规范不明确。因为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固定的物资采购和招标流程,单位在进行物资采购时容易出现采购不透明、不细致等现象。也因国家行政事业单位不需计提折旧,导致单位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认真,长期不清查,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我国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没有具体表明,造成专项资金使用规模较广。所以,在专项资金使用方面要加强监督,避免出现资金流失情况。首先,加强专项资金人员的监管意识。只有工作人员对专项资金进行重视,才能落实监管工作。其次,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率。在每个项目资金使用中,相关部门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资金使用,建立专项资金科学有效的使用对策,保证实际资金最优化使用。最后,加强对绩效专项资金的评价。在资金使用完后,需要及时进行资金使用率评价,这样可以为以后资金使用提供经验和教训[2]。
若想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财政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管,就必须要在内部构建完善的预算监督管理体系对财务财政使用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及时预防,逐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首先,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财政监督管理人员,若想有效地完成岗位工作内容,就必须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财务财政监督管理水平,逐渐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监督管理力度;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对财务财政监督管理人员进行法律知识的相关培训,让内部员工在责任意识以及法律意识的影响下,提高自身的监督管理意识,高效的完成财务财政监督工作。与此同时,为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还需要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将预算绩效工作与预算监督管理相结合,切实将预算监督机制落实到实处。最后,为了构建完善的财务财政预算监督管理体系,有关工作人员可以在内部构建科学完善的财务预算编制模式,通过科学完善财务财政编制模式的制定,彻底从根源上对资金浪费现象以及资金乱用现象进行避免。
为了加强合理资金的使用,达到预想的使用效果,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完善财务制度建设。在使用财政资金中,管理要根据制度严格的进行,避免过度使用和挪用情况。其次,加强信息化建设。处于信息化时代,我国资金监管问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比如: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加强信息化监督力度。最后,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控制制度。落实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资金使用控制制度,才能使资金得到合理利用[3]。
若想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财政进行有效监管,就必须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核算与监督作用,其主要是通过财务核算及财务监督来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各部门经费支出平衡等方面进行管理,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对行政事业单位传统经费收支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根据部门指标来使用资金”的思维模式以及理念。其次,还要不断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监督作用,定期对各部门财务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与核实,并对资金进行统一化管理。与此同时,资金的使用全过程还需要遵循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与管理,对违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财政管理制度的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惩处。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当中,如何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并有效将资金用于自身的社会服务中,是目前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注意的重点。在此情况下,财政资金的监管工作应当受到足够重视,通过不断完善各项体系,提升整体管控力度。尤其在此过程当中,关于财务部门的自身职责问题应当受到足够重视,通过不断提升财务部门管控力度,做好监督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