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莉莉
(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1)
在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还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很新的概念,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分,广义的补偿机制是对保护生态系统的奖励和破坏生态系统的赔偿的总括。而狭义的生态补偿,则倾向于奖励层面。尽管中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开展已经有20 多年了,但是迄今仍然没有一套完善的补偿机制方案。
生态补偿机制按照地区可以划分为国际补偿和国内补偿,国际补偿机制多数是全球动植物多样性的保护、跨境河流污染整治及温室气体排放等宏观层面,而国内的水土生态补偿机制更为细分,整体框架分为以下四大类:
河流的水污染是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方面,因为流域的广泛性差异和河流规模的大小差异也是各有不同的。流域补偿的补偿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类:地方辖区的小流域的补偿机制、跨省中型流域补偿机制、跨国大型流域的上下游补偿机制。在我国范围最广的是小流域补偿,像长江、黄河流域的流域补偿机制也非常具有代表性。
该补偿机制主要是以生态系统为范围,进行水土生态补偿,例如:森林系统、草地系统、海洋系统、自然保护区、生态农业系统的补偿。以森林系统为例,森林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好森林系统,对保护中国水土生态的作用非常明显
该补偿机制主要是针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展开,因为土地的复垦和建设用地的增多,导致我国多地出现水土流失严重、资源浪费的情况发生,资源开发补偿秉承受益者付费、破坏者和开发者担责的原则。
早在1983年,中国已经开展了生态补偿的初步试验,但尽管历时已经有三十余年,但是在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上依然存在很大的不足,其具体表现为没有明确的生态税费制度、生态补偿标准难以确定、生态补偿的主客体界定困难和区域间补偿难以实现等方面。在西北地区,水土流失形势依然严峻,肥沃的土壤被冲刷,这无疑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严格意义上,环境保护也是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在完善中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相关工作部门应当根据中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重点,确定明确可行的实施方案。以流域补偿为例,跨省的中型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需要多省份政府共同协调,而即使是省内小流域生态补偿,也可能需要地方政府之间进行研讨并制定解决方案。
以河北省2019年7月开展的生态保护红线体系建设工作为例,工作围绕加快京津、雄安新区和华北平原生态保护的治理长效机制开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4.05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20.70%。生态保护红线体系包括陆域生态功能极重要区、极敏感脆弱区、各类保护地和海洋生态功能区、海洋敏感脆弱区等。
政府主导工作,更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目前我国各地的水土保持补偿费标准为0.5~2.0元每平方米左右,但是这一补偿费用远远不能达到维持水土保护功能的目的,对生产也不能起到制约作用。在中国水土保护生态补偿工作的进程中,我们应当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进来,鼓励市场和个人积极参与,更要对环保慈善组织和机构的捐赠予以支持。
目前来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方式依然以货币补偿为主,政府也应当严格落实国家公共补偿财政制度资金的使用,坚决落实生态补偿基金的使用用途。地方政府应当对国家下拨补偿资金进行严格审批,取用有度,切实将生态补偿基金用到实处。以河北省水污染防治工作为例,省级奖补资金严格按照相关指示,确保资金在办法规定重点流域保护、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地下水污染修复等范围内使用。
完善立法工作,在1993年水利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规定,在生产和建设过程中出现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应当予以补偿。2010年《水土保持法》修订版明确了水土保持生态效益和补偿费制度,将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上升到法律层面。有了明确的法律支撑,建设单位和生产企业在从事建设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责任机制,避免粗放建设对水土流失造成不利影响。
总而言之,所有的经济发展活动都应当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在当下我们的环境污染严重愈发严重,因为植被破坏、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严峻。发展是硬道理,但是要想实现永续发展,一定要将生态保护提上日程。宁可不要金山银山,也要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抹绿水青山。水土保护是个长期的工程,任重而道远,我们也应当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保证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