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娟
(太原市通途市政工程处,山西 太原 030000)
市政道路施工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如交通道路施工、路桥施工和隧道施工等,而且施工环境复杂,这就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加细致和严格的要求。在施工管理中,安全管理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内容,其可第一时间发现工程建设中的安全隐患,并在全面分析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
首先,市政道路施工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在工程建设施工中非常容易出现管理方面的问题,责任划分不明确是当前较为明显的问题,由于该方面的缺失,造成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和监督出现问题,进而为市政道路施工埋下诸多安全隐患。其次,当前,众多的施工单位并未明确自身的职责,而且也没有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和规定,无法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再次,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安全保障机制不够完善,一些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过于重视工程建设和工期控制,忽视了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制度,但并未有效落实,使得相应制度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最后,在工程施工现场没有按照要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奖惩制度不完善,制度内容不全面,这些因素也导致工程施工的安全系数不断下降。
市政道路施工通常为露天作业,因此工程施工中会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如天气因素和地质条件等。我国不同地区地质条件差异较为明显,在工程施工中也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施工技术。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并没有全面了解施工地区的地质及水文情况为了赶进度盲目的压缩工期,在阴雨或高温天气下依然施工,不仅影响了工人的工作效率,施工安全也无法保障。
在施工管理中应充分融合工程的具体环境,不断完善工程施工水平。但是很多施工单位在施工管理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以往的标准来完成工程施工,进而阻碍了工程的开展。
1)市政工程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所以在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中应充分结合该特性,确定安全管理的具体模式。
2)施工单位可根据工程建设的具体要求完成安全监控,同时以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为准制定较为完善的安全措施。并对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安全隐患的部分全面检测,从而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3)转变以往落后的安全管理模式。在施工管理中创建完善的监督管理小组,在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4)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需选择高素质的施工人员,保证其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5)施工单位在工作中需积极建立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创建科学的安全生产领导组织机构。这里可以建立安全管理网络,在这一过程中加强体系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6)企业的负责人要共同努力,创建一个比较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突出安全管理工作在施工管理中的地位。
7)将制度要求落实到日常工作之中。对于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施工单位均需结合工程实际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管理的过程中对检查无法满足工程施工要求的材料,必须禁止入场。对于工程施工中常规型的材料和构件,例如,钢筋、水泥、沥青以及骨料的质量对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质量及水平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所以需出示出厂合格证书和质量检验报告,待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场投入到工程建设之中。同样重要的是,在路面施工正式开始前,先要完成试验路段的铺设工作,在获得准确的数据后方可铺设整个路段。
市政道路工程现场管理是影响工程建设质量的主要环节。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工程质量一方面关系到工程的使用功能,另一方面还会对地区交通的建设和发展构成较为显著的影响。因此必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工程质量。
1)在工程前期勘察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勘察设计单位深入到施工现场做好勘察和测量工作。在勘察和测量工作中确保工作的精度,同时全面了解工程施工的地质环境以及水文环境,确保工程勘察的质量,而且也可为工程设计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
2)在前期勘察阶段,全面掌握施工地点的气候特征,特别是天气和温度因素,从而在施工中有效避免路面裂缝问题。
3)工程设计单位在工程设计阶段,需在勘察测绘数据以及工程建设要求的基础上优化施工设计和技术方案,从而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
4)在市政道路工程材料和设备的准备工作中,其准备情况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施工成本。因此施工单位要不断加大对施工材料的控制力度,做好施工质量检查工作,不断完善工程的设备管理体系,并做好机械设备的维护工作,确保工程建设中,施工机械设备可平稳运行。
5)一个项目必须建立领导组,并对现场的技术员、施工员、材料员、试验员、高空作业人员及主要工种的班组长和民工进行进场培训,掌握必须的技术工作、操作要点和安全意识后方可进场施工。
在市政道路施工管理中,必须要重视安全管理工作,且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很多因素都会左右工程的施工安全,故而我们必须对此予以全面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不利因素对工程造成的负面影响,减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隐患,从而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效益的同时,维护工程的施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