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

2019-11-28 15:25:27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财会学习 2019年12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体系标准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众多企业乘着改革的春风,逐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企业的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如何优化内部控制,构建科学合理企业治理结构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内部控制评价基础理论体系简介

企业对资产提出安全保障或企业外部监督者对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安全性的要求也就形成了内部控制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内部控制理念历经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以及企业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这五个发展阶段。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及内部控制管理整合框架表明了内部控制逐渐成为了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理论中极为重要的部分[1]。1992年,美国反舞弊性财务报告委员会发表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首次对内部控制理论进行了阐述。COSO委员会于2004年在《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文件的基础上,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该文件是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重要标志,在企业管理中被视为重要要件。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的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企业内部主要是对企业经验风险以及财务管理,其被看作为一个系统过程,要想改善企业内部控制水平,企业必须要经历内部控制评价这个过程,内部控制主要是对系统科设计以及内部控制系统执行的合理性有效性,来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测试以及评价,有效找出企业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的环节或是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改进,切实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建设。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在此背景下,有关部门大力推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以期更好地指导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身管理要求或是业务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各种文件盒规范的出台,在某种程度上助推了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但总的来说,我国还未建立起内部控制的规范体系,在内部控制评价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评价主体不明确

2011年所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审计准则》只要求注册会计师针对企业财务报告以及文件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因此,注册会计师主要只能通过外部评价来完成内部控制。随着社会飞速发展,这种评价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实现现代企业战略目标及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这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内部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内部审计委员会来实施。但当前绝大多数企业缺乏一个正式的审计委员会,尽管一些上市公司设立了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但是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有的有的隶属于财务部门,有的隶属于总经理,根本无法发挥其作用。

(二)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不统一

现阶段,大多数企业都是根据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系列来制定的内部控制系统,会计师也是以《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为参照来进行内控控制审核工作的。财政部、审计署等部门推出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规范虽然有效的推动了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然而由于并没有明确规定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实施方法,加之很多企业并没有认清内部控制评价的基本问题和核心问题,从而导致各企业无法横向比较内部控制评价的效果。综上所述,因为企业没有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致使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缺乏统一标准。

(三)内部控制评价目标不清晰

目前,我国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目的主要为保障企业各项业务的正常运行,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安全以及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等方面,本质上基本还处于内部会计控制阶段。这种情况使得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重点还是在报表审计上,工作内容主要为测试和评价报表数据的公允性和真实性,并没有将其想公司管理和公司战略规划方面拓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评价主体内容的偏离[2]。除此以外,由于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环境评价不够重视,致使一些企业管理无法匹配内部控制目标,进而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全面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有可能会造成结论错误的情况出现。

三、新时期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以风险管理理念为纲

一直以来,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问题都是风险管理,因此,我们在构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时,风险管理理念应该是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基础,将风险管理为导向进行内部控制评价与分析,揭露企业重点风险点,确定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核心环节与领域,从而在有效把握企业内部控制关键点的同时,还能使内部控制评价的效果和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成本得到明显的下降。

(二)正确界定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

传统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目标往往都是以审计角度作为出发点,对企业内控制度的合法性、可靠性以及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进行考核。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其关注的重点通常偏重于合法性和可靠性,经营效率和效果并没有受到太多关注。近年来,人们开始对内部控制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企业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目标除了要满足监管部门提供和披露信息的需求以外,还要有利于实现战略目标以及提升经营效果和效率的目的。因此,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也应该以内控制度目标为出发点来设计执行,以此对企业内控规定目标是否实现进行考核。

(三)结合企业实际,确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和方法

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具体操作中,标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COSO报告中的5个要素标准,也就是把内部项目按照COSO报告中的5个要素加以细化,再根据COSO中各要素必要条件确定评价标准;二是通过将一般标准与具体标准作为评价标准,一般标准是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合理性及整体性;具体标准则是通过内部控制要素评价标准与作业层级评价标准两部分构成;三是过程评价标准与结果评价标准,过程评价标准是指执行内部控制过程中的有效性程度效果,结果评价标准主要是指内控目标实现程度[3]。内控项目评价方式各式各样,企业在选择构建内控评价系统方法时,应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四)全员参与内控评价过程

这必定是今后内部控制发展的趋势,全员参与内控评价过程是评价对象的内部控制系统,涉及到企业的各项业务、多个层面以及多重目标,倘若只是单纯依靠一些部门来实施评价工作,是很难保障评价质量的。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组织结构的日益发展,生产信息技术与知识在组织中逐渐朝着一线集中式发展,这样就大大的增加了控制和评价的难度。全员参与的内控评价过程,有助于增强员工内部控制意识和风险管理意识,更好地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控制环境。

四、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受到企业内部控制形态的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形态又受到企业生产管理的特征的束缚。站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角度来分析,主要包含了经济活动控制指标、经营目标、绩效管理组成以及指标反馈渠道。因此,在上诉要素的支撑下,能有效将企业生产经营锁定在稳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体系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忠诚的标准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48
美还是丑?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商周刊(2018年23期)2018-11-26 01:22:28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专用汽车(2016年4期)2016-03-01 04:13:43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