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学智
(山西西山金城建筑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00)
混凝土结构属于建筑的基础结构,会对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带来直接的影响,所以相关单位应当从合理控制温度,科学设计混凝土配合比,保证混凝土运输、浇筑、振捣施工、养护等方面着手,这样能从根本上促进建筑工程施工水平的全面提升。
结合裂缝尺寸大小,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种是微观裂缝;另一种是宏观裂缝。对于第一种裂缝而言,所形成的裂缝≤0.05mm,无论是对于混凝土骨料还是水泥混合环节来说,都会形成微观裂缝,水泥浆也会产生,会对混凝土的质量与施工结构带来影响,但是不会因此产生破坏性,此种情况无法规避。第二种裂缝所形成的裂缝均>0.05mm,产生这种裂缝的因素有很多,然而发生的概率却很低,倘若发生这种裂缝,那么应当马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段进行处理,这是因为这种裂缝通常都是从第一种裂缝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会给混凝土的质量带来不利影响,甚至还会造成工程质量不达标。
在进行混凝土制作的过程中,对于原材料是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的,而一旦选用了质量较差的水泥以及砂石材料,都会导致混凝土的质量受到损害。项目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旦选用了这种质量较差的混凝土,就非常容易导致裂缝问题的出现,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豆腐渣工程”的出现,给工程质量带来极大的破坏,同时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是极大的威胁。
混凝土浇灌的过程,也可以看做是混凝土材料从水泥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硬化的过程。在这期间,一旦出现局部结合面的结构模板强度不够,或者是自身结构出现了变形等情况,就会导致弹性形变变形力以及挤压力的产生,这两种力会对浇灌的混凝土产生一定的挤压作用,而一旦形成的这个力的强度超过了该混凝土结构所能承受的抗拉力的最大值,就会使得所浇筑的混凝土的表面以及周围出现不规则的裂缝,影响到整个项目工程的质量。
开展混凝土施工,需要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工作人员在混凝土的搅拌、运输以及浇灌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有可能导致裂缝问题的出现。
在对建筑原材料进行控制的时候,相对来讲较为容易一些,然而在该环节当中出现问题几率最高的也是原材料的质量。根据有关数据表明,由于在建筑结构设计时,没有明确对原材料的要求进行规定,所以产生质量问题的情况会相对较多一些。要想有效防止该情况的发生,可以在设计时,就对各种材料的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相关人员严格按照有关标准来选择原材料。
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各种可能会对其造成影响的原因都要考虑到。再者,为了进一步增强建筑工程的荷载能力,就必须要重点考虑建筑物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刚度。再者,对于建筑物可能出现的不均匀沉降的情况,也要有所考虑。一旦出现不均匀沉降的情况,就会有拉应力和压应力的产生,从而致使其在温度应力的作用下,将建筑结构的整体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在具体的设计环节,对于建筑的荷载要做到准确计算,同时科学预测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要想使建筑结构裂缝的情况得到有效缓解,必须要在建筑全过程当中进行合理的控制,合理规划好整个工程的建设。第一,要确保建设项目设计的科学性。例如我们经常遇到的荷载裂缝就是因为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混凝土强度和负荷力之间的关系上没有计算好所致,从而导致其架构与力学规律不符。故此对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充分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尽可能的降低裂缝产生的几率。第二,不断提高施工技术。在搅拌混凝土的时候,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来进行,尽可能的将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升上来。
混凝土的具体维护工作是建设项目中非常容易忽视的地方。在正常情况下,现场施工要根据实际的混凝土养护时间的硬性规定,在浇注施工完成后12h 内采取特定的维护上的具体措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保温和湿气固化是相对良好的维护方法,以及实际的混凝土养护期间将受到材料的影响和实际施工环境的因素影响,所以混凝土的养护时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需要保护混凝土在实际维修过程中有效地控制湿度和温度,需要测量和记录。
人是一切事物的主体,所以在建筑结构设计当中,设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就必须要注重对设计人员专业素养的培养。
在对混凝土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裂缝问题属于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原因,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一些有效措施,来实现对裂缝的控制,尽可能的使结构不会出现裂缝,或者结合实际情况对裂缝的宽度与数量进行减少,避免一些有害裂缝出现,使工程的整体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