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 利
为了完善建筑设计,必须先从建筑的整体规划入手,可以说建筑规划就是建筑设计的根基,建筑设计必须以建筑规划为发展核心,让建筑设计更具个人特色与建筑美感。现代城市规划需要建筑规划的元素积累,而建筑设计则需要建筑规划指引方向,二者具有相辅相成,互为利用的关系。要想做好建筑设计工作,设计师必须要有专业的设计眼光,与前卫的审美敏感度,所以说建筑设计更具个人色彩,但如果一味的追求设计新鲜感与美观度,对于建筑物的整体功能性来说则略显不专业,此时需要建筑规划起到辅正约束作用,让建筑设计在满足用户对室内美观性的基础上,根据功能特性,彰显出建筑实用性特色。再者,如果一项建筑设计没有建筑规划的加入,那么整体设计会偏离既定方案,缺少建筑规范性,不仅无法满足住户对住房的要求,而且在建筑质量方面也会出现问题,最终增大设计成本,为建筑单位以及用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建筑设计实际上就是规划建筑目标的过程,设计流程富于变化,因此其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则有很大不同,它从建筑物设计开始就必须计划好多方面的衔接问题,它也是城市的基本建筑的关系的建立和处理、综合和协调的基本过程。
在开展建筑设计工作时,主要发挥设计师对于空间与平面的主观想象力,即建筑设计师只要做好设计的宏观蓝图即可,对于具体空间布局及平面规划无需多加思考,建筑设计更加偏向于设计思维的考量。但对于城市建筑规划的设计师来说,不仅要求其具有对空间事物灵活的想象力,还需要其具有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根据空间规划发挥想象力,不仅在具体细节处做好设计规划,在建筑全局方面也需具备统筹规划的能力。所以从整体上来说,建筑规划要比建筑设计的难度系数更高。现如今随着我国多领域的不断改革优化,建筑领域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目前的城市建筑规划与设计,不仅需要涵盖从前对于建筑物的简要布置,更需要从多角度全方位的对建筑物的功能性及其周边的环境进行设计与完善。为了达到新阶段的全新要求,建筑领域需要更加专业的建筑设计师完成城市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工作。
建筑设计主要是以开发商规划的建筑目标以及其对建筑的要求为基础,设计人员合理应用专业知识并将当地的环境和风俗融入到设计之中,最终设计出能够满足建筑设计预期目标的方案。所以建筑设计是一种以目标为前提的设计行为,而城市规划设计中则没有十分明确的标准及要求。城市规划与设计不单单是按照设计的要求去找合理的答案,而是要我们自己提出不同的想法,进行专业具体的设计,即要把城市的规划与设计作为我们对建筑物设计的首要目标。
由于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人口大国,具有较大的人口基数,故而在开展建筑设计时,也应将人口问题考虑其中。虽然我国地域辽阔,但是由于人口众多,所以人均占地面积其实较少,为了节约更多的空间,让城市规划根据美观特性,建筑设计师需要最大程度的增大建筑物的空间利用率,即在有限的空间内,设计出集功能性与美观性于一体的建筑。因此建筑设计师的设计难度大大增加,这里以从前的建筑设计为例,从前的居民住宅模式多为七层建筑结构,但如今城市人口激增,为了节省更多的空间,建筑师逐渐开始规划高层建筑,该规划力求增大土地利用率,既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又符合当今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观念,
现如今,城市化进程日渐深入,随之而来的就是环境污染问题,诚然,现代化的住宅设计满足了城市发展的基本需求,但是却也破坏了自然原有的平衡,当前最大的矛盾就是如何协调建筑规划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做到二者的协同发展。只有自然环境得到应有的保护,才能促进建筑规划与设计的长久发展。
当前我国城市进入现代化发展新阶段,其规模逐渐扩大,这就加大了建筑规划的难度系数。如果在建筑设计时只考虑住宅的整体建设,而忽略了对其周边环境的合理规划,那么将破坏城市规划的平衡稳定,使住宅的整体造型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既不符合居民对住房舒适度的要求,也打破了住宅与环境的平衡,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城市战略目标。基于此,在开展建筑设计时,需要全面掌握城市规划基本要求,做到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让建筑物的整体造型既符合专业功能性要求,也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符合城市规划主题,进而完成传统城市向现代化城市迈进的发展目标。
规划设计师应注重城市建设与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1) 要充分了解并掌握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建立大局意识,提高城市规划设计的质量和水平,在保证城市环境的同时也应提高城市规划的经济效益。2)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城市环境容量。环境容量主要是指环境开发利用的最大限度,其主要由人口容量、土地容量、交通容量和绿化容量等构成,因此在环境容量控制中也应紧抓上述指标。3)在保证城市环境与经济建设质量的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城市生态结构,进而科学配置城市、郊区和乡村的区划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