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发展

2019-11-28 19:59
当代县域经济 2019年11期
关键词:湾区转型人才

中国政研会经政委副主任徐洪才:民营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大有可为

面对当前新的竞争环境和发展形势,民营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大有可为,应转变观念,不断提升能力和素质,用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整合社会资源,服务社会。新时代民营企业需注重创新,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满足市场多样性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形成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技术进步方面。

国家发改委老工业基地振兴司原司长周建平:东北振兴要六方面统筹转型

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是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而我国老工业基地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调整改造任务也更加繁重。从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看,实现东北全面振兴要统筹做好六方面转型,分别是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生态转型、文化转型、体制转型。

新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李稻葵:中国经济发展的经济学考量

中国经济发展有五点经济学方面的考量:一是经济增长需要创立和发展新企业,需激励地方政府营造好的营商环境;二是需激励地方政府将农地转换为工业或商服用地;三是使居民储蓄转化为实体经济投资;四是开放的最根本作用是学习,而非简单发挥比较优势;五是宏观调控有利于对抗微观主体带来的经济波动。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卓:数字金融可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数字金融通过对数据的使用,特别是在一些科技平台上沉淀了大量关于企业或个人的大数据,能够改善对企业和个人的风险定价,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网商银行、微众银行、新网银行等互联网银行,在成立短短几年时间里,服务了千万个人和小微企业就是明证。

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谭作钧:吸引人才要以需求为导向

高质量发展确实离不开人才,但大连绝不搞人口大战。城市需要的就是人才,不唯学历,城市吸引人才以需求为导向。引进人才不盯大牌盯实用,同时注重本地人才的待遇。大连建立了紧缺人才目录,对不同类型人才有着不同的政策,精准吸引人才,不盲目追求虚高数量。

广东省中山市委书记陈旭东: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城市

近日出台的《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到中山,为中山推进湾区建设勾画了路线图。中山将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谋划好关系中山长远发展的战略,以改革创新的精神高水平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城市。要顺应湾区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推动中山环湾布局,加快城市发展重心向东延伸。

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周霁:致力建设“湖北的杭州”

当前,宜昌正抢抓长江经济带建设、中部崛起等重大战略机遇,以“壮士断臂关、突出创新改、痛下决心搬、以质为先转、综合施策治、全民参与绿”,加快实现在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争当“一芯两带三区”重要动力源,对标先进致力建设成为“湖北的杭州”。

陕西省铜川市委书记杨长亚:转型发展是追赶超越的现实担当

铜川作为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城市,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转型发展就是铜川追赶超越的现实担当,建成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是铜川必须答好的重大命题。没有绿水青山的发展就是在消费未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转型的重要考量,也最能直观体现转型发展成果。

四川省米易县委书记王飚:产业发展需要科学论证

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要有产业支撑,而产业的选择和培育都需要科学论证,与实际相符合、与群众的接受程度相匹配、与市场的需求选择相适应。比如,去年由于扩张过快、产量倍增,一直深受市场喜爱的米易番茄销售遇到困难,这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四川省青川县委书记罗云:脱贫攻坚要依靠群众

走群众路线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而是要认真研究做群众工作的路径、方式方法,在如何发挥群众主动性上下功夫。作为领导干部应该明确为老百姓做什么,怎样为群众的需求服务,明确应该为一方发展担什么责,怎样为事业的发展领航。

四川省蓬溪县委书记张智勇:文旅发展需加大服务配套

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旅游服务质量评价制度,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加快游客服务中心建设,为散客提供调度、集散、咨询、运输、票务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加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实行规范化管理景区。

四川省富顺县委书记邹登权:建设川南教育强县

富顺县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启动建设高职院校,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确保本科上线率进入川南区县前5位,重塑富顺教育品牌。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管理,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共同为实现“建设川南教育强县”目标做贡献。

猜你喜欢
湾区转型人才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人才云
徐士伟:金融岛TOD,以湾区加速度,激活全新宜居格局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陈尚君:湾区新风口,魅力大空港
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