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新梅 朱选志
随着棉花价格补贴优质优价的政策实施,对棉花质量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对棉花质量的监测工作。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具有可追溯性和可预判性,从而能够更好地运用检验大数据,为整个棉花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分析、跟踪服务。
(一)质量溯源:追溯棉花品种源头。随着近年来新疆大面积推广机采棉,以及土地整合、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等政策导向,使得棉花品种向适合机采棉特征发展,同时种子科研人员通过调研也将皮棉品质作为棉花种子的研发方向。在做棉花质量监测工作中,可以发现优质优价终将是由市场经济决定,并且发展态势是最顺畅、最便捷的。例如:我们在对沙湾县新疆天鹰鑫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棉花质量监测调研时,发现该企业不仅仅是一家棉花加工企业,它还参与棉花品种的试种、优选及推介工作。目前新疆农科院、新疆农业大学、沙湾县农业局等棉花种子机构都积极与该企业对接。利用该棉花加工企业在棉花产业链的中间地位,通过单品种植、收购、加工、存储,再通过棉花公检平台检验,能够得出该品种在较为单一的环境下,棉花各项物理指标,然后看这些指标是否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以及是否适合大面积种植。而我们所做的棉花监测工作就是对棉花加工企业的所有品种的皮棉进行跟踪调查,完善质量大数据平台,作为棉花品种环节的闭环,对棉花品种进行数据追溯。
(二)棉花质量:棉花产品质量是指产品满足规定需要和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任何产品都是为满足用户的使用需要而制造的。过去认为,棉花加工企业是该企业棉花商品的所有人,对该企业的棉花质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肩负着收购好棉花、加工好棉花的责任。那么问题出现了,等级差一点的棉花没有人收购,棉农就会抱怨企业不讲道理,抱怨棉花品种商人制售假种子,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社会矛盾。
近几年,随着棉花市场化发展,经营主体发生了变化,棉农可以成为该企业棉花商品的所有人,棉花加工企业也可以承包土地作为棉农。加工企业仅仅是按照棉花加工工艺标准对籽棉进行加工,确保好品质的棉花加工出好质量的棉花。随着经营身份的转变,生产经营主体的前移,棉花质量责任也将发生前移,棉花商品所有人在市场的监督下,将考虑怎么提高棉花质量。那么在棉花产业的源头就会有人主动把控棉花质量,关心质量提升,迎合市场质量的需要。棉花监测工作就是将棉花质量环节理顺,做好大数据平台,完善检测环节的各项数据,为当地棉农、政府、社会提供有据有理的数据。
(三)质量监测:需要全产业链的认同。近两年,就塔城地区棉田种植的棉花,90%以上的都是机采棉,棉花品种也是层出不穷。对棉花种植者而言,减轻了劳动力的压力,提高了棉花田间管理上的科学种植技术,更好地把握了棉花化肥的调控、打顶的药剂调控,以及采摘时落叶剂的调控等。因此,在棉花种植中化学药剂的使用,对棉花的原有物理指标是否有所影响,这些都有待于用数据去监测追溯。
在加工企业方面,由于收购时间集中,场地存储压力大,多数企业很难做到按照品种分垛位,生产模式基本上就是快收购、快加工、快销售。这种快速的营销模式,使得棉花质量在3个月内没有太大变化。但是,棉花的使用通常在6个月到一年之间,储备棉的时间会更长。这期间棉花的物理指标是否会发生变化,变化有多大,都需要棉花质量监测工作进行全程数据监测。进而,对于监测的质量数据做比对和分析,从中找出影响棉花质量的因素,助力提升棉花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