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副理事长 王世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这一宏伟奋斗目标,需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正引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我们要深入把握信息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意义,努力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
深刻认识信息化是现代化的驱动器。近年来,信息技术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3D打印、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为四化同步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动能,推动各领域各行业业态重塑和格局调整,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主导力量,成为现代化持续深入发展的强大驱动器。从实际情况看,在现代化进程中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健康中国、美丽中国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都需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信息化不仅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占据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制高点的关键。这从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所形成的巨大先导力、驱动力、辐射力中可见一斑。面向未来,我国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把信息化摆在重要位置。
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全域赋能作用。信息化具有全域的渗透性、交织性和融合性特征,正在对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全域赋能。工业互联网、全域旅游、无纸通关、移动支付、一网通办、城市大脑、远程医疗、智能养老、智慧法庭、公共文化云……各领域各行业的创新发展充分反映了信息化的全域赋能作用。信息化的全域赋能体现在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个领域。一个港口,可以依靠信息化大脑神经系统,为码头提供全自动化智能生产管理,成为无人码头;一个法院,可以依靠信息化实现网络化、阳光化、智能化,成为智慧法院,不断提升审判能力和审判效率;一个医院,可以依靠信息化便捷地收集、存储、处理患者信息,不但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医疗服务,还可以为患者提供远程医疗服务。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就要把握信息化的全域赋能作用,依靠信息化推动各行各业提质增效,为各行各业发展插上智慧的翅膀。
积极应对信息化带来的新挑战。信息化在为现代化带来千载难逢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挑战。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四十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9.6%,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如此巨量网民是社会信息化的坚实基础,但对国家治理来说也是一个巨大挑战。比如,网络空间既充满正能量,也有不少有害信息,对网络治理提出了很大挑战。又如,个人信息保护是信息社会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一些国家发生的大规模个人信息数据泄露事件警示我们,必须采取有效举措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还要认识到,信息化发展使整个社会运转都依赖信息网络的支撑,一旦网络遭到攻击,就可能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在大力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做到未雨绸缪、关口前移,筑牢网络安全的屏障,从技术、法律等方面入手积极主动加以防范。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