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明 诸 民
(工程代建管理办公室, 北京 100088)
在建筑工程中,初期投入的资金数量是较为庞大的,为了能够使建筑企业的财政状况保持良好,维持充足的流动资金来应对工程施工阶段及竣工阶段的突发事件,就必须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按照施工流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在工程初期的成本预算控制,通过科学的造价体系对工程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成本、材料成本及机械成本进行预估,确立一个造价预算方案,在此阶段的成本控制实际上就是对整个工程的资金投入做一个大的规划,属于理想状态下的成本控制。二是在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走向控制,由于工程施工阶段会受到市场的影响而使施工成本出现波动,与既定的造价预算方案有所偏离,此时就应当对施工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确保施工成本走向处于一个可控的范围内[1]。三是在工程竣工阶段的成本结算控制,此阶段所有成本投入都已结束,应当对付出成本后所带来的收益进行合理的控制,保证施工单位、甲方单位以及监理单位三方的利益均衡。
近年来,国家对个人及企业的经济利益较为看重,出台了各类相关政策以保证个人及企业的经济利益,在此种背景下,建筑企业对成本的投入变得更为谨慎,从而对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更为重视。因此建筑企业在成本控制体系上与以往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懂得了分阶段进行成本控制,而不是沿用以往将预算与施工的成本控制同时进行的方式,但整个体系中还存在着些许漏洞,仍需进行完善。比如部分建筑企业各部门职能分配不均,责任感不强,众人认为成本控制单纯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就行,成本控制与我无关。抱着这种“只顾清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工作心态,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大大影响了成本控制的效率及成效,无疑便向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投入,这与成本控制的初衷背道而驰。同时在施工阶段,由于施工人员流动较为频繁,未能形成良好的管理体系,在成本控制方面无法将造成损失的责任分配到位,情况较为严重时还会加大企业的资金投入,成本控制也就成了空谈。
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依旧沿用着过去的成本控制技术,在时代不断变迁的今天,显然已经不符合当前建筑领域的发展。在建筑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成本控制也应当采用更为便捷更为高效的技术,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成本控制效率,同时在成本控制技术上所投入的人力物力也能相应减少,与成本控制的目的不谋而合[2]。另外在成本控制工作中,成本控制人员是直接参与者,成本控制的成效与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道德素养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据笔者对当前部分成本控制人员的调查来看,其中存在着专业能力和道德素养不符合标准的例子。部分工作人员由于某些原因直接进入了企业,缺乏较强的专业知识能力,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失误,而工作经验的欠缺也直接导致工作中遇到突发事件不能有效地进行处理。而部分工作人员由于道德素养较低,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会为了满足一己私欲而破坏企业的经济条件,比如通过做假账来牟取私利等,这不但不利于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同时还损害了企业的经济发展。
健全的成本控制体系能够较大程度地控制建筑初期预估成本投入,同时减少施工过程中因材料浪费等行为而造成的成本支出上涨情况,对工程的顺利进行有着极大的帮助。因此,当前建筑企业应当完善成本控制体系,首先要对各个部分进行合理的职能分配,让他们意识到成本控制并不是财务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的专属任务,作为企业的一员,每个人都应当在工程各个阶段对成本支出进行监督,比如在施工阶段杜绝材料浪费的现象并进行监督,一旦发现涉事者要及时制止并且将其上报,从而减少成本控制过程中不稳定因素的出现频率。同时在施工阶段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从管理人员中指派部分人员对流动频繁地施工人员严格监管,杜绝在工程各个阶段因这些流动人口的某些行为而造成成本控制的偏离。
在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新时代,建筑企业在成本控制技术方面也应当推陈出新,引入先进的管理技术,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技术来使成本控制更为精准,从而提高效率。比如在成本控制中可以引入网络技术,通过网络技术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策略,另外,网络技术还能够将成本控制数据进行保留,降低了成本控制中的误差[3]。同时还可以借助会计电算化和项目信息化开展成本控制工作,从而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在改善过程中,结合实际,制定一套完善的成本控制方案,在创新技术的同时,优化管理工作。
根据上文分析,可以看出成本控制的成效决定着建筑企业的收益,因此建筑企业在日常生产工作中,要做好成本控制,完善成本控制体系,创新成本控制技术,从而让建筑企业以合理的成本投入获得最大化的收益,真正达到一本万利的建设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