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五苓颗粒治疗风寒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观察

2019-11-27 11:59闵晓雪穆剑强李小珊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10期

闵晓雪 穆剑强 李小珊

摘要:目的研究加味五苓颗粒治疗风寒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将于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昆明市中医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12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按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加味五苓颗粒治病,对照组给予秋泻灵颗粒。治疗72 h后,观察记录2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粪便轮状病毒复测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1.7%;对照组显效率33.3%。经卡方检验,P<0.05,2组有明显差异;治疗72 h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2组均有明显差异,P<0.01,说明2组治疗均有效。治疗后2组评分值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72 h后粪便轮状病毒复测,治疗组阴性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加味五苓颗粒可明显改善轮状病毒患儿临床症状。

关键词: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加味五苓颗粒;秋泻灵颗粒

中图分类号:R256.3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9)10-0045-03

1973年Bishop等首先报告了从因患急性腹泻而住院治疗的儿童十二指肠黏膜上皮细胞中发现病毒颗粒,因这些病毒颗粒形似车轮,而将其命名为轮状病毒(rotavirus)。从此之后,人们发现轮状病毒是全世界婴幼儿重症腹泻最重要的病原,估计每年有百万名儿童死于轮状病毒腹泻。在我国,每年秋冬季节均有一个婴幼儿腹泻的发病高峰(因此称为“秋季腹泻”),病原学研究证实,这些病例的40%~60%以上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1]。该病初伴有呼吸道症状,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严重者出现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在免疫力低下的婴幼儿中可并发心、肝、肾等多器官功能损害[2]。本次研究选取在本院门诊轮状病毒性肠炎的120例患儿,采用前瞻随机的研究方法,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 6月—2018年6月在昆明市中医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12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男:女=42:18),平均病程(2.23±1.1)d,平均年龄(13.5±11.1811)月;对照组(男:女=38:22,)平均病程(2.37±1.03)d,平均年龄(16.6±13.5588)月,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无明显差异。发病季节:1月23例,2月20例,3月7例,5月1例,6月2例,7月3例,8月1例,9月1例,10月7例,11月19例,12月36例。本病在昆明地区的发病以秋、冬季发病多,集中在12月和1月高发。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符合《诸福棠儿科学》中的相关诊断标准[3],秋冬季流行,年龄多见于 2 岁以下;病初常有发热、流涕、呕吐,随后出现腹泻,粪便呈稀薄水样,淡绿色或者黄绿色,排便急且量多,每日十余次或数十次。大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大便细菌培养阴性。

1.2.2中医诊断标準本病属中医“泄泻”范畴。参照马融主编“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4]第十版及《小儿泄泻中医诊疗指南》[5]中风寒泻的标准:大便清稀,夹有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伴有恶寒发热,流清涕,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淡红。

1.3纳入、排除标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诊断标准作为纳入病例。家长不同意,患儿服药极为困难或不能按本研究方案治疗和随诊者或患儿,伴有休克、昏迷者排除此次研究。

1.4脱落或剔除标准依从性差,未按要求完成治疗方案者或主动要求退出本研究者。

1.5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中药加味五苓颗粒(泽泻9 g,茯苓9 g,猪苓9 g,桂枝4 g,白术6 g,葛根9 g,车前子9 g,炒山药9 g,神曲10 g,麦芽10 g,山楂10 g,甘草6 g)由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加工成配方颗粒,每剂药配成3包,婴儿:1包/次,2次/d;幼儿:1包,3次/d。对照组:秋泻灵颗粒,(云南永安制药有限公司)婴儿每次5 g,幼儿每次10 g,4次/d。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常乐康)山东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1次1袋,bid。甘草锌颗粒(山东达因海洋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5岁:0.75 g,bid。口服为了保证临床安全,并发脱水患儿均予口服补液盐Ⅲ口服补液治疗,口服补液困难者予静脉补液治疗。

1.6疗效标准[6]痊愈:患儿的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率≥95%;显效:患儿的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率≥70%且<95%;有效:患儿的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率≥30%且<70%;无效:患儿的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 30%。

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治疗72 h后做临床疗效评估,记录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评分标准参照200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治疗小儿泄泻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见表1、表2。

1.7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 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治疗72 h后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率51.7%,对照组显效率33.3%。经卡方检验,P<0.05,2组有明显差异。见表3。

2.2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经配对样本t检验,治疗72 h后的评分与治疗前相比,2组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经t检验,P<0.05,有明显差异。见表4。

2.32组粪便轮状病毒复测经计数资料卡方检验,治疗72 h粪便轮状病毒检测,P<0.05,2组在治疗上有明显差异。

3讨论

轮状病毒是其引起秋冬季小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从本次研究来看,昆明冬季发病率更高。轮状病毒为呼肠科病毒,七个血清型(A~G)。儿童感染多为 A 型所致。轮状病毒在小肠绒毛顶端处柱状上皮细胞复制,在胞质内增殖生,可减弱双糖酶活性,以致食物内糖类无法完全消化并滞留于肠腔,引起渗透性腹泻,长期腹泻可引起锌的降低导致肠道防御功能减退。RV可损害肠道正常微生物菌群所生存的环境,进而破坏其对肠黏膜屏障作用和对致病因子拮抗功能[7]。目前益生菌是被公认的儿童腹泻病的基础治疗[8],补充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或防止液体减少[9]。有报道秋泻灵颗粒联合补锌疗法及益生菌,可有效缓解轮状病毒患儿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调节机体免疫功能[10]。秋泻灵颗粒是目前运用较多治疗秋季腹泻的中成药,主要成分是马蹄香,具有理气化湿,健脾止泻的作用,但因气味特殊,患儿不易接受。西医对症治疗口服药物服用次数多,患儿配合欠佳,且治疗费用贵。

本病属中医“泄泻”范畴。冬季寒邪为主,加之小儿肺常不足,易外感,脾常不足,运化 失司,风寒之邪侵犯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清浊不分,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合污而下,并走大肠而成泄泻。病程初期见流涕,发热外感症状,笔者认为,轮状病毒性肠炎中医辨证以风寒夹湿更为适宜。五苓散出自《伤寒论》第 71、72、74条,原方主治太阳表邪未解,循经入腑,气化功能失常所致的小便不利。现代多用其治疗与水湿有关的疾病。“无湿不成泻”,轮状病毒性肠炎,腹泻淡绿色或者黄绿色水样便,粪便量多、水分多、次数多,具有水湿病的特点。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11],五苓散复方对水液代谢有双向调节作用,当机体处于脱水状态,则显示抗利尿作用,当机体处于水肿状态,则显示利尿作用。且对机体电解质走向具有导向作用。对腹泻型大鼠具有促进肠黏膜增殖和修复能力的作用[12]。

加味五苓颗粒,是李小珊教授的临床验方,全方药味甘淡,便于患儿服用。老师在五苓散的基础上加上葛根解肌退热、升阳止泻,车前子渗湿止泻,利小便以实大便,山药补养脾胃以增强其抵御外邪能力,神曲、麦芽、山楂消食和胃,降低肠腔渗透压,全方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健胃消积、解表退热之功。在临床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数十年,基本上屡战屡效。本研究选用治疗轮状病毒较成熟的西医治疗方案作为对照组,治疗72 h后做疗效评价,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对粪便中轮状病毒清除率加味五苓顆粒组优于西药治疗组,运用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加味五苓颗粒口感甘淡,服用次数少,患儿易接受,且平均治疗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Estes,MK,KapikianAZ.Rotaviruses.In:FieldsVirology. 5thed. Philadelphia: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Publishers,2007:1917-1974.

[2]姚英民,欧巧群,李宁.小儿轮状病毒血症与临床发病特点关系初探[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11):867.

[3]江载芳,申昆玲,沈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385.

[4]马融,王俊宏,王孟清,等.中医儿科学[M].10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社,2016:106-108.

[5]韩新民,汪受传,虞舜,等.小儿泄泻中医诊疗指南[J].中医儿科杂志,2008,4(3):1-3.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72~276.

[7]王丽媛,谢咏梅,汪志凌,等.益生菌调节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7):489-491.

[8]郑跃杰,黄志华.微生态制剂儿科应用专家共识(2010年10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6(1):20-23.

[9]盛晓阳,沈晓明.锌缺乏与儿童感染性疾病[J].中国华儿科杂志,2007,45(3):164-166.

[10]廖建丽,刘芮杉.秋泻灵颗粒联合补锌疗法及益生菌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HMGB-1、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9,30(4):475-478.

[11]王元飞,刘舫.五苓散的现代药理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概述[J].环球中医药,2010,3(1):70-73.

[12]向丽华,孙 刚.五苓散对腹泻模型大鼠小肠绒毛高度、宽度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4):376-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