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实验小学 王 伟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是和平的象征,它代表了中国的主权和尊严,寄托着中国人对祖国的深情和敬意。为了巩固国旗在中国的重要地位,颁布了《国旗法》,并规定中小学除了假期以外,每周都必须举行一次升旗仪式。重大节日或者纪念日也可以举行升旗仪式。升旗仪式的具体时间,每个学校可以调整,但是每周必须要有一次,而且要清晨升起,傍晚落下。当国旗升起的时候,不能喧哗打闹,也不能交头接耳,要面向国旗行注目礼、队礼或军礼。在升旗仪式上包括升国旗、唱国歌等环节,在结束后要进行国旗下讲话,由学生代表或者教师代表进行有教育意义的讲话和大家共勉,鼓励大家共同努力奋斗。举行升国旗仪式活动,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升旗仪式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悠久和伟大,就是因为爱国主义从小学的德育教学当中就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支柱,从小学教育开始,教育者就逐渐渗透给学生爱国主义,形成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感情。这种教育方式经过长期的凝聚,无数次的激发,最终形成小学生的心理认同感,所以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对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纪较小,心智尚未成熟,所以在一些行为方式上不具有一定的规范性,甚至会做出一些出格的行为。在这个年纪的学生在思想上也比较敏感,所以处理这些问题需要采取适当的手段,在不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下处理问题,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根据国家的《国旗法》中的规定,小学生每周都要举行一次升旗仪式,这也就是规范学生行为、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一课。通过一种隐性的方式使学生感知规范价值的存在,慢慢渗透在教育当中。在升旗过程中,学生需要短期约束自己不随意走动,不交头接耳,不左顾右盼并面向国旗行队礼,这种短期的约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形成了短暂的约束能力。这就是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中规范自身行为的第一步,在升旗过后会派代表进行国旗下演讲,一般演讲的代表多为高年级的学生或者教职工代表,所以一年级的小学生在这个阶段就是聆听他人的发言。通过这个聆听的过程使得学生可以形成一种不打断他人讲话的礼貌习惯,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也能尊重他人,聆听他人的意向。在整个升旗仪式当中,一年级的小学生要按照学校的规定规范自身的行为,为德育教学做好关键性的一步。
升旗仪式活动作为一种集体行为,不仅是中小学的日常活动,也对仪式参与者的内心产生了直接效应和影响。在升旗仪式当中,广大师生基于共同的行为规范和价值信奉的基础上,需要一起进行相同的活动,共同去完成整个仪式,在此过程中,每个人都是重要的一环。在此期间,学生们除了要遵从学校和老师的安排外,互相也会存在一些联系,逐渐培养出一种团结意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当中可以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共同进步。由于升旗仪式活动每周至少举行一次,经过长期的经营,这种团结意识在学生的心中根深蒂固,逐渐演变成优秀的道德观念。
升国旗仪式是对一年级小学生进行的一次爱国主义德育教育,是庄严且神圣的。每一个中国人都需要具备热爱祖国、热爱国旗的观念。每当五星国旗随着国歌歌声冉冉升起时,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会充满骄傲和自豪。在国旗下的演讲中,演讲人也会讲述一些关于国旗的故事以及爱国的各种事迹,让学生更能明确什么是正确的国家观念。在升旗仪式当中还包含唱国歌环节,这种万人共唱《义勇军进行曲》的强烈氛围能够将参加升旗仪式的人们带入一个特殊的境界,也就创造了一个最佳的教育时机。在这种氛围下,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的感觉不由自主地投入其中。随着情绪的延展,学生的爱国情怀随着歌声旋律逐渐加深,在这种环境的主导下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爱国观念并使得感情得以升华。
升旗仪式这一庄严的活动在中小学长期进行,通过师生积极参与,从中感悟出祖国的伟大,同时也是针对学生的一次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随着长时间的改进使升旗仪式逐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把升旗仪式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使主题升旗仪式成为展示师生精神风貌,施展个性才能,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成为该校德育工作的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