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胜
旅游演艺是指在旅游目的地所进行的各种表演活动,以表现该地区历史文化或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 ,且以旅游者为主要欣赏者的表演、演出活动[1]。
旅游演艺是旅游产业与演艺产业融合的产物。从1982年陕西省歌舞剧院在西安推出的《仿唐乐舞》开始,《印象·刘三姐》《宋城千古情》《华夏传奇》《魔幻传奇Ⅱ》《又见平遥》等脍炙人口的剧目不断涌现,历时30多年,旅游演艺在中国已经成为独具特色的旅游产业,内容精彩纷呈,产品推陈出新,演出场次快速增加,衍生出许多主题活动与产品。2017年中国旅游演艺观众人次为6821.2万人次,增长26.5%,旅游演艺票房收入为51.46亿元,增长19.6%,旅游演艺场次为85753场,旅游演艺剧目268台[2]。旅游业的发展为旅游演艺市场的繁荣搭台,旅游演艺也丰富了旅游目的地的产品,创新了文化,延长了产业链,甚至成为旅游目的地的代言名片和发展要素。随着国内旅游消费升级和文化消费升温,旅游演艺市场前景看好。
可视化是指通过数据挖掘和计量、图形绘制和分析,提示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进程与结构关系的研究方法[3]。2009年我国旅游学科研究开始应用可视化理论,目前研究内容涉及生态旅游、低碳旅游、农业旅游、红色旅游、民族旅游、体育旅游、乡村旅游、城市旅游、自驾车旅游等多种旅游形式。旅游演艺是中国旅游发展的新兴事物,旅游演艺研究文献持续增加,但目前还没有学者对中国旅游演艺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可视化分析,能够揭示中国旅游演艺研究的各项分布以及研究热点,从整体上把握其研究现状,为丰富和完善中国旅游演艺研究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检索时间为2019年1月3日,在中国知网中选择“高级检索”模式,选择“期刊”,检索条件为(篇名=旅游 并且 篇名=演艺)(精确匹配),共检索到中国旅游演艺研究文献200篇。将200篇文献作为分析对象,运用CNKI计量可视化分析系统进行处理,点击CNKI中“计量可视化分析”栏目的 “已选文献分析”,分别得到中国旅游演艺研究的年度统计、关键词分布等多张可视化图。
从图1可见,中国旅游演艺研究文献时间分布特点如下,一是起步晚,旅游演艺研究期刊论文最早出现在2007年;二是发文数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从2007年的2篇达到 2017年31篇的最高值,2018年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随着国内旅游消费升级,旅游演艺作为高端文化旅游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亲眯,市场前景广阔;同时旅游演艺与文化、科技深度融合,不断创出新产品,扩张产业链,给旅游者创造新体验。旅游演艺的市场前景及创新发展,使之成为近年来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图1 旅游演艺研究文献年度统计
从图2可见,旅游演艺研究文献来自多个学科,其中大多数文献来自旅游和文化经济学科,其次是文化和文艺理论学科,说明从事旅游学、文化经济和文艺学研究的学者是旅游演艺研究的主力。
图2 旅游演艺研究文献学科分布
统计期刊发文数量,排名前 10 的期刊见图3,发文量最多的是《旅游纵览》,其它较多的还有《演艺科技》《旅游论坛》《中国商论》等期刊,与旅游演艺的研究学科旅游学、文化经济和文艺学相对应。
图3 旅游演艺研究文献主要期刊分布
从图4旅游演艺研究主要机构分布图可看出,目前中国旅游演艺扶贫研究机构发文数量较多的是吉首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湘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和佳木斯大学等,其中吉首大学发文数量22篇,占全部发文量的11%。吉首大学主要研究张家界旅游演艺产品《魅力湘西》《天门狐仙》和《梯玛神歌》,桂林理工大学主要研究桂林旅游演艺产品《印象·刘三姐》《象山传奇》等。
图4 旅游演艺研究主要机构分布
利用 CNKI计量可视化分析系统,得到全部文献作者分布图,选择作者数量为10,得到旅游演艺论文作者前10名分布图(图5)。旅游演艺论文研究者个人发表的论文数最多有10篇,分别为黄炜和李广宏。
图5 旅游演艺发文前10名作者分布
点击CNKI中“计量可视化分析”——“已选文献分析”,在“作者合作网络分析”项中,“出现频次”定为1,勾选“显示共现次数”,“过滤”后出现作者合作网络,调整“图型缩放”,得到图6。从图6可见,旅游演艺研究领域已形成以黄炜为核心的10人研究团队,以李广宏为核心的5人研究团队,方世敏研究团队,黄成林研究团队,以及祝招玲、马荧、廖姿蔓等主要研究者,但这些研究者(研究团队)相互之间不存在合作关系。
图6 发表2篇论文以上作者的合作网络
关键词是文献内容的概括和研究主题的体现,通过关键词的共现分析,能够掌握其研究热点[4]。利用 CNKI计量可视化分析系统,得到关键词分布图,选择关键词数量为20,得到旅游演艺文献关键词前20名分布图(图7)。关键词次数较多的有旅游演艺、旅游演艺产品、旅游演艺产业、游客感知、张家界、文化旅游、旅游等。
图7 旅游演艺文献前20个高频关键词
点击“已选文献分析”,在“关键词共现分析”项中,勾选“显示共现次数”,“聚类分析”框定为4,勾选“显示中心点”,“出现频次”定为3,“过滤”后出现关键词共现图谱,调整“图型缩放”,得到图8。图中圆形节点代表关键词,节点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频次;节点之间的连线说明两个关键词出现在同一篇文献中,线上数字表示共现次数[5]。
图8 关键词共现图谱
分析高频关键词及关键词共现图谱,归纳出中国旅游演艺研究四大研究热点。
旅游演艺产业融合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旅游演艺产业融合中协同创新、业态创新、文化融合、空间分布及发展路径等。罗栋等认为旅游产业融合协同创新重点在于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业态创新,旅游企业应主动实施融合发展,开展合作创新,政府推动制度建设[6]。
旅游演艺产品开发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旅游演艺产品开发模式、路径、策略、区域文化运用、质量测量等。李广宏等对比国内22 台大型实景演艺旅游产品,总结出该类产品具有大制作、高投资、依托景区发展、品牌系列化等特点[7]。
旅游演艺市场运营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旅游演艺市场营销策略、营销创新、营销效果等。宋云等研究旅游演艺营销目标定位、平台选择、模式和特色,认为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和艺术创作规律是旅游演艺持续发展的保证[8]。
旅游演艺游客感知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旅游演艺游客感知影响因素、评价体系、传播优化、提升对策以及游客消费动机等。焦世泰提取出5个游客感知评价因子——魅力性、知识性、传统性、娱乐性、真实性,用以识别旅游演艺产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9]。
中国旅游演艺不断发展,在产业融合上走进资本运作时代,如宋城演艺、华夏文旅的商业模式已经成型,正在异地复制全面扩张;在产品开发上走进科技创新时代,如《汉秀》水、陆、空三维空间理念设计的演出舞台运用了空中巨型LED屏、水幕、2000个移动/升降座椅,形成了戏剧性的科技呈现;在市场运营上走进“互联网”时代,开发了线上平台销售门票、衍生产品,传播信息,打造旅游演艺产品线上产业链,向新一代观众推广产品;在游客感知上走进沉浸式体验时代,继2017宋城演艺推出全民沉浸式体验主题活动“我回大宋”后,《知音号》《桃花源记》《做客九华·问禅》《惊天奇案》《今时今日安仁》等全新沉浸式旅游演艺剧目陆续推出。
中国旅游演艺研究,将与中国旅游演艺产业发展同步,形成旅游演艺产业资本运作、旅游演艺产品科技创新、旅游演艺“互联网”运营、旅游演艺沉浸式产品开发等研究新方向。
运用CNKI计量可视化分析系统,对中国旅游演艺期刊论文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结论如下。中国旅游演艺研究从2007开始,起步晚,但一直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这源于旅游演艺产品持续创新和产业持续发展,为研究者不断提供新的关注点。旅游演艺研究领域主要涉及旅游学、文化经济和文艺学等,旅游演艺发文量居前的期刊是《旅游纵览》《演艺科技》《旅游论坛》《中国商论》等,主要研究机构是吉首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吉首大学主要研究张家界旅游演艺产品《天门狐仙》《魅力湘西》,桂林理工大学主要研究桂林旅游演艺产品《印象·刘三姐》。旅游演艺研究领域已形成黄炜、李广宏等研究团队以及主要研究者,但相互间没有合作关系。旅游演艺的研究热点包括旅游演艺产业融合研究、旅游演艺产品开发研究、旅游演艺市场运营研究、旅游演艺市场游客感知研究。未来中国旅游演艺研究,将形成产业资本运作、产品科技创新、“互联网”运营、沉浸式产品开发等研究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