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霞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机关幼儿园,广东 清远511600 )
在舞蹈教学中,创新是它的主旋律,那么,什么是幼儿舞蹈的创新呢?教师应该有什么样的设计思路呢?
在音乐的选择上,要能调动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首先要注意音乐的选择,一首优秀的深刻思想内涵的音乐作品,不但能使幼儿即时地受到强烈感染,而且会余音缭绕,回味无穷。所以我尝试着创设一些在节奏感、力度和强弱有强烈对比的音乐,并且内容有动感的、有可模仿成分的、容易引起幼儿联想的中外优秀作品,如儿童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诙谐歌曲《小老鼠上灯台》、名曲《马刀舞曲》、广东音乐《赛龙夺锦》、陕北秧歌《喜洋洋》、音乐《军队进行曲》、《大路歌》、等不同作品,创编的效果各有不同。在创编名曲《马刀舞曲》时,这个音乐节奏鲜明、力度和强弱有强烈的对比,容易使幼儿联想一种雄壮、威武的形象和军人的庄严、肃穆的感觉。在欣赏创编广东音乐《赛龙夺锦》时,幼儿可通过感受音乐里的锣鼓、唢呐和镲等不同的乐器,表现出端午节赛龙舟时你追我赶、争夺锦标的热烈情绪,外国儿童歌曲《我是一只小茶壶》,这个音乐歌词浅显易懂,我还将茶壶拟人化,让幼儿在生活化、简单化、情趣化中掌握了旋律,激发了幼儿创编的欲望。
通常的舞蹈课都是一板一眼的,非常的呆板。从而忽视了培养孩子敢于想象、勇于创造实践的个性,片面地要求孩子模仿教师的动作。从而压抑孩子的思维创造力,让他们在思想上产生“惰性”,并慢慢形成习惯。其实幼儿的表现欲望是很强烈的,充分肯定幼儿的每一个动作,积极为孩子争取成功表现自我的机会。
在创编舞蹈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往往都会抱怨我们的孩子的自编能力太差,千篇一律,个个都一样,其实,在孩子们生活的世界中,最令他们伤心的事是“你不如别人”,如果我们常用一把尺子去衡量不同的孩子,他们更多的是会感到自卑。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表现力,大多数幼儿都有创新的愿望,也乐于在同伴面前展示才能,这并不是那些智商高的幼儿的专利,只是我们没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教孩子,试想如果某个小朋友千方百计设计了一个动作,满以为教师一定会表扬他,可是他却没有得到教师的表扬和肯定,那么久而久之他就再也不愿动脑筋去创新了。因此,我们应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构想和意见,尊重孩子的活动成果,尊重他们的愿望,还要多放点心思给孩子,留意孩子的表现力,肯定他们的成果,让儿童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所以,在每次编舞时,我们要对每一个创编动作加以肯定、表扬,并当众示范,让他们觉得自己也不是很差,并能引起老师的注意,这样不但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乐于创新,敢于创新,而且还能给其他幼儿一个示范榜样的作用,让每个幼儿都产生创编动作的兴趣。
幼儿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利用。首先要理解童心,从儿童的角度去欣赏,不追求完美,赞赏幼儿的点点滴滴的创造,并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分享、交流,使他们有更多沟通,同时老师还可以为幼儿的艺术表现为基础,加以适当整理。如幼儿在扮演“黑猫警长”时,想出了各种不同的动作。虽然每个人的动作比较简单,而且单一,但都是他们创造力的表现,老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让幼儿将自己想出来的动作表演给大家看。当再进行扮演时,每个幼儿的动作就会丰富多了,他们会主动吸纳同伴的动作加以改编,老师可以在幼儿创编动作的基础上,整理反映出“黑猫警长”特点的符合音乐节奏的舞蹈动作,这样,幼儿自然就在积极的轻松愉快的情绪中提高艺术表现力,增强了自信心,更激发起参与舞蹈创编的兴趣。
悄然而至的多媒体时代,给幼儿园的教育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路。多媒体制作的画面优美,把动态画像与流动的音乐巧妙的组合起来,易激发幼儿美好的情感。
我们根据舞蹈音乐内容进行选材与设计。在课件中设计动态情境,激发幼儿的情感,如舞蹈《美丽的森林》,若根据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往往是画一张森林的图片呈现给幼儿,画面是静态的。现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运用电脑制作动态的“美丽的森林”,各式各样的小动物在森林里跳跃、奔跑、翩翩起舞,自由“舞蹈”,千姿百态。同时配上欢快活泼的音乐,孩子感觉到森林似乎就在他们身边。于是,孩子们也用千姿百态的动作表达他们的情感和音乐的感受。有助于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从而激发孩子创造的火花。并能在敢于尝试、敢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