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琼
(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兴隆中学,贵州 毕节 551600)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主线,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自由学习、主动创作,把美术教学与中学教材想结合,激发中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将美术学科与语文、历史等科目相结合,通过与历史对话、情景分析,创造高雅的美术作品。
在我国边远落后地区,大部分中学生对美术鉴赏及创作能力差,学生对美术课程兴趣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学校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领导思想滞后,未能与时俱进,脱离时代发展的步伐,总还自认为“学好语数外,走遍天下都不怕”,认为美术是副科,缺乏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美术的教学地位受到严重动摇,就算开设了美术课程,美术教育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厚,二是教学力度不够大、渠道不够多,三是缺乏认同感,文化视野不开阔;因此影响了正常的美术教学。
中学美术老师第一任务应当是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动力源泉,以兴趣为引导,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培养中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不让学生闭门造车,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走向自然,不断对大自然的观察、概括、提炼和领悟率,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理解,以及生活中一些富有情趣的瞬间场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一种探索自然,描绘自然的学习兴趣去学习和创作。重视对经典作品的欣赏,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兴趣,培养学生审美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展示,引经据典,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
改变空谈观念,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美术教育不是简单的纸上谈兵,也不是一味的刻意模仿,而是对学生不断的引导和挖掘学生的潜能。抓美术创作的内涵,用褒贬不一的创作手法,结合新思想、新发现、新技术,从而让美术作品充满创造力,循序渐进,久而久之逐渐形成独特个性的表现风格。还需要不断组织中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写生,激发中学生对美术学习热情,深抓美术作品所表达的内涵。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可见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唤起助推自我,展现独特个性,培养其创新精神是中学美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核心目标与方向。重视中学生写生训练,牢记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生活的另一种体现形式,特别是对中学生而言,思维的培养就是跳出固有模式,打破原有的枷锁就是一个创作的过程,因此改变中学生固有观念和美术教师的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
根据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提出结合中学生美术学习的目标。不能盲目、好高骛远,要结合中学生的实践,与他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有利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得认知、提高他们对事物分析能力,学生通过对美术学科学习提升个人情感修养,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同时才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肯定和鼓励是一剂最好的良药,肯定他们的付出,肯定他们的创作的同时,也需要不断鼓励学生除旧成新,肯定和鼓励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有利保证,让学生的作品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意或无意引导中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重视中学生思维的启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突破口,美术教师要注意运用各种方法来调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放手让他们大胆创作,让他们的作品能千姿百态、各具色彩。
综上所述,要在美术教学中培养中学生创造性思维,首先应改变固有观念和意识,补足短板,把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其次,重视对中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动力;再次,美术教学在中学教育中应不断改革,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实践,注重学生创新创意的培养;最后,不断肯定和鼓励学生创作的作品,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自信,让中学生创作出更有内涵的作品。“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提高中学生的认为素质和艺术修养,使学生能更好、更快、更早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能做到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想结合更新陈旧、提高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