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考生
近日,一张央视新闻报道的截图在网上流传:与会人员倒拿手册。一时间,讽刺、挖苦扑面而来。直至央视澄清会议手册印刷装订之实,才昭示了真相。
不知现在,那群义愤填膺称其“装模作样”的键盘侠,有何感想?
也许有人脸一红,继而大拍胸脯,感谢网络的“非实名”评论。人们相互不知,掩盖了自己的无知与人云亦云。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面对子路的指责时就说过:“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此言得之。
我想之前妄加评论的人们,可能都不曾有幸亲临国际会议的现场,不知其手册刊印之事实,张口就“喷”,恐怕算不上君子吧。同样,近日传播甚广的公交车坠江事件,也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前奏。
在公交车的“黑匣子”尚未露面之时,一名开小汽车的女司机疑为此次事故的诱因。只是“可能”二字,便足以燃起舆论的熊熊大火。无数“正直”的人指责女司机的“不当行车方式”,似乎不亲自审讯她,难以解自己的心头之恨。然而,当事实的真相随同那沉江的公交车一同被打捞上岸时,那团火“噗”地就灭了。人们立刻如潮水般涌向了另一边,以国民的愤怒与悲哀压制住了自己的浅薄与无知。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每个人掷笔一呼,就可能引导社会舆论的走向;每个人都能被听见,被关注。蝴蝶效应正频频在我们的面前上演。客观上来说,这确实是一件好事,就如同古希腊的雅典开民主之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社会如同明星般闪亮而耀眼。
可我更希望我们能看见在这之下的隐患。就像抽签选举、轮流坐庄一样,舆论的便利给“多数人的暴政”提供了条件。这时候我们所需要的理性,不正是“阙如”吗?
阙,不发表意见,先思考。
可以说这是一段空白,又不全是。在发表评论之前,给自己一刻钟的空白。让理性进驻,“真的是这样吗?”这个问题很简单,简单到我们小时候经常挂在嘴边。而长大后,忙碌与便捷驱赶着效率,我们不再探究真相,我们认为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无须证明的公理,而事实往往不是简单的对与错。阙如,体现出一份理性。
阙,不发表意见,先倾听。
如果人们在发声之前能了解一下国际会议的常识,能听一听女司机的辩护,舆论的走向也许会大不相同。阙如,体现一份尊重与修养。
在如今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时代里,我们从来就不缺热闹,不缺声音。我们缺的是一份理性,一份关切,一份君子般的阙如。我多么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人们能跳脱出滚滚向前的盲目之流,不成为一颗无用的泥沙容身于此不知所终。而是停下,思考,倾听,于沉默中追求真相,在阙如中成就高尚。
简评
作者针对不明真相时应如何发言,如何警惕舆论的盲目性,提出了个体的独特见解——不知则阙如。题目即观点,又回应了对《论语》中“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的深入理解。结构清晰,具有典型性,符合“引—议—联—结”的行文思路,整体写作思路明确。简洁引述问题后议论得出观点,联系现实自然想到了公交车坠江事件,同样指向了人们的盲目发声背后是掩盖无知,解决之道的提出顺理成章。
特别值得学习的是,对于解决问题的方式,并非流于肤浅的“要理性、要冷静”等空话、套话,而是真正提出个体深入思索后的观点:“阙,不发表意见,先思考”“阙,不发表意见,先倾听”。两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每一个观点后又都有独特而精当的总结:“阙如,体现一份理性”“阙如,体现一份尊重与修养”。
该篇得分为5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