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花了46亿年孕育的矿产,散落在地球各处。可惜人类只用了几百年就把宝藏挖得差不多了。于是人类把希望放在了太阳系里上万颗近地小行星上。
2015年11月2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美国商业太空发射竞争法案》,允许私人进行太空采矿。其实在2012年,民间资本就已经大规模地投入到地外行星采矿计划上。至于几十万颗小行星上面到底有什么资源,人类并不是很清楚。
但是据一些数据显示,人们在小行星上采矿,理论上讲利益潜力是巨大的。比如2012年,太阳系中的小行星241Germania,被估计含有价值95.8万亿美元的矿物储量,将近是2012年全球一年的GDP总和。
人类要开采小行星上的富矿有两种方式:A.自己飞过去挖矿;B.把小行星“抓”过来挖。科学的方法是:将小行星整个捕获,再借助太阳能推进器,把小行星拖拽至近月轨道,然后进行开采。但是无论哪种情况,耗费的时间、经济成本都相当巨大。NASA的一项研究表明:将60克材料从小行星运回地球,要花费大约10亿美元。
劳师动众地去挖一趟天外之矿,不可能只像阿姆斯特朗带回月球土壤样本那样。2014年7月份刚刚和地球 “擦肩而过”的编号为2011UW-158的小行星上,科学家估计,它含有1亿吨白金,总价值高达5.4万亿美元。然而,真要派人过去将这1亿吨白金运回地球,估计成本就已经超过了1亿吨白金。
从目前来看,在地球上挖矿能致富;但到地外行星挖矿,搞不好要穷3代了。
NASA在2015年3月曾公布过 “捕捉小行星”计划项目的细节,计划在2019年选定一颗小行星,在2020年12月发射一艘太阳能无人太空飞船,实施捕捉行动。但是,目前这一项目仍然处于规划、准备阶段。
这种方法还面临更大的困难:首先,要选出一个适合捕获的小行星,但是要搞清楚这样的小行星极为困难;其次,处于自转中的小行星,状态极不稳定,挖完矿它很有可能直接坠落到地球上。
人类居住的地球目前面临的困境是,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正在一点点枯竭。“上天入地”的探索采矿计划,为人类今后的生活作好准备是非常必要的。也许再过几十年,去小行星采矿有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