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汶桦
(嘉应学院体育学院,广东 梅州 514015)
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与体育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校园内开展的体育训练、体育健身、体育休闲娱乐、体育文化交流等体育教学活动。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能够给予学生更自由的学习实时间,同时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因此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学方面,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多采用分层次教学,如将学生分为初级、中级与高级3个层次进行教学。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保证了全体学生的发展。另外,俱乐部制教学非常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能够使学生在相互支持、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氛围下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对体育教师而言,俱乐部制教学模式不仅对他们的教学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而且对他们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等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能够促进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及其相关能力的提高。
乒乓球运动作为我国的“国球”,长久以来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在体育教学中也非常重视乒乓球教学。多年来,众多高校体育教育者在乒乓球教学工作中积极尝试,探索了很多教学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然而,我国目前高校的乒乓球教学依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担当的是“主导者”,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乒乓球知识与技能,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的个人意愿得不到教师的肯定与支持。其二,高校乒乓球课程安排较少,且课时较短。学生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自身的学习需要。其三,高校开设的乒乓球课过分重视学生的技术训练与体能训练,而这些训练都比较枯燥、单一,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倦,感受不到乒乓球运动带给他们的快乐。其四,忽视了乒乓球运动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学生只是为了“加学分”或通过考试而学习乒乓球,而不是真正喜欢这项运动,不能形成持久的运动习惯,无法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3.1.1 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实施乒乓球俱乐部制教学,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参与乒乓球运动的习惯,让学生爱上乒乓球运动,并能在今后的人生发展过程经常学练乒乓球运动。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但大学生体质状况依然不容乐观。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很多大学生沉溺网络社交与网络游戏,运动的次数与频率非常少,严重影响了个人的体质健康。乒乓球运动作为我国的“国球”,有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大学生也非常了解与喜爱,且对运动场地与器材要求不高。基于此,学校应在乒乓球俱乐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参与乒乓球运动的热情与习惯,进而培养与发展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
3.1.2 挖掘乒乓球运动人才 有学生在乒乓球运动上有一些天赋或特长,对这些学生,教师有必要对他们进行人才化培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以职业乒乓球运动员的标准来指导他们学习,并带领他们参加各种规模的乒乓球竞赛,丰富他们的比赛经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普通高校虽然没有体育类高校那么好的软硬件条件,但通过俱乐部制教学依然能够培养出很多优秀的乒乓球人才。
高校在开展乒乓球俱乐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运动实践教学、科内教学与课外教学、基础教学与专项教学之间的关系,形成内容丰富、符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实际、可选择性强、充满趣味性、针对性强、专业化的课堂体系。课程设计要重视学生良好运动习惯与运动兴趣的培养。乒乓球俱乐部课程不再是简单的理论课与实践课,而是全新聚合成了一个集乒乓球教学、乒乓球训练、乒乓球竞赛与乒乓球课外活动“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喜爱乒乓球运动的学生齐聚一堂,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学习乒乓球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给他们安排最适宜的课程内容。例如,以4∶1的训练和比赛配比,设置乒乓球竞技队的课程,以赛练结合、多维跟踪的职业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乒乓球竞技能力。
俱乐部教学开始,教练要对自主报名参加的学生进行水平测试,检测他们实际的乒乓球运动水平,然后,根据学生的测试表现将他们划分为准会员、初级会员、中级会员与高级会员4个等级。其中,准会员与初级会员是同一个层次,而中级会员与高级会员属于不同层次。整个乒乓球俱乐部,有3个层次、4级会员。对不同层次的会员,教练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具体来讲,对准会员与初级会员,教练向他们讲授乒乓球运动知识与技能,主要实施“套餐式”教学。教学中,可以聘用高级会员担当助教协作教学。由于中级会员与高级会员已经对乒乓球运动知识与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教练只需要对他们进行现场指导,然后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有针对性地实施“菜单式”教学即可。
乒乓球俱乐部教学应以组织乒乓球竞赛为主,让学生通过各种规模的乒乓球竞赛,检测所学知识,提高运动能力,培养自信心。例如,学年初制定本学年的竞赛制度,其内容为个人单打排名赛、团体分组赛和团体争霸赛3个项目。第一学期组织比赛200场,第二学期组织比赛300场。在比赛组织方面,以高级会员比赛为例,教练可以将传统的院系比赛与俱乐部比赛结合起来,使比赛场数大大增加,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比赛中积累经验,提高技能。对于俱乐部的比赛成绩,教练要及时公布在校园网或者校园内的宣传栏内。高校要积极、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系统设计并构建相关衔接的评判球竞赛体系,以赛促教、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建。校领导与体育教师要为学生争取各种乒乓球竞赛机会,并鼓励学生以学校名义参加各种乒乓球竞赛。对于在竞赛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学校要给予他们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另外,学校要建立学分认定机制,对竞赛中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学分的有效认定。需要指出的是,在教练应注重学生在比赛中个人素质与道德品质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逐年增多,社会企业招聘大学毕业生,不再单纯考察他们的知识储备与技能水平,还非常看重他们的个人素质与道德品质。在乒乓球比赛中,学生能够懂得遵守规则、尊重队友、尊重对手、尊重裁判;能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与奉献精神;能够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能够增强荣誉感与自豪感,等等。
乒乓球俱乐部教练由教师、教练员、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担任,助理教练由中、高级会员担任。从该人员配置中可以看出,在俱乐部中,很多初级学员的指导教练并不是教师,而是学生,如从高级会员中聘用的学生助教。有了助教的协助,教练对初级会员进行指导,缓解教练的教学压力。这样教练也会有更加充裕的时间对高级会员进行“菜单化”的指导。学生助教通过协助教练教学,可以获得一定的课酬,与此同时也能其提高自信心、增强其责任感与奉献意识。虽然教师在俱乐部制教学中担当的是辅助者角色,并且在教学时间上也比较自由,但这并不是说明俱乐部制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减弱。相反,俱乐部教学由于教学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以及教学对象学习模式的变化,需要教师具备非常强的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基于此,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乒乓球俱乐部教学方面的进修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到其他学校学习乒乓球俱乐部制教学方面的经验与技术,等等。
学校应制定与乒乓球俱乐部制教学相适应的制度规范,如《乒乓球俱乐部章程》《乒乓球俱乐部选项细则》《乒乓球俱乐部竞赛管理制度》《乒乓球俱乐部考核、考勤管理办法》《乒乓球俱乐部考核办法》等,另外学校还要根据自身乒乓球软硬件教学实际,制订使用乒乓球俱乐部活动计划与活动大纲。教师与学生都要以这些规章制度作为日常教学的行动标准。以竞赛训练为例,根据《乒乓球俱乐部竞赛管理制度》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参加10场比赛,可以是个人单打比赛,也可以是团体比赛;再如,根据《乒乓球俱乐部活动组织方案》,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俱乐部组织的活动3次以上(含教学、训练与辅导课)。需要说明的是,在各项规章制度建设过程中,学校积极征求教师与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凝聚共识,确保制定的规章制度切实可行。
对于乒乓球俱乐部,每个学生都有权力选择加入或者不加入,教师不能要求学生加入俱乐部,更不能强迫。与传统乒乓球课堂教学相比,乒乓球俱乐部教学应当首先强调学生的自觉性。参加与否,全凭学生自己的想法与意愿。在俱乐部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与进度,也可以自由选择教师。在俱乐部活动中,学生可以自己组织比赛、自己担当裁判员,这样能够有效增强他们的自我组织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另外,学生在俱乐部中也可以为俱乐部的发展壮大自由地发表意见与建议,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传统的乒乓球课堂教学只需要在普通教室或者操场上开展,对教学场地并没有太高的要求。而在俱乐部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需要在一个专门的场地开展教学,最常见的就是学校体育馆或专门的乒乓球训练馆。完善的场馆能够有效提高学会参与乒乓球俱乐部教学活动的热情,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乒乓球运动能力。
在乒乓球俱乐部制教学中,教师要转换角色,从先前的“主导者”转变为“辅导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承担活动设计、课程辅导、训练检查与指导等任务,不能再“灌输式”地教学,而是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我锻炼能力,鼓励学生通过探索、创新、实践获得乒乓球知识与技能,体验乒乓球运动带来的快乐。
近年来,随着我国乒乓球运动的蓬勃发展,高校在乒乓球教育中的投入与日俱增,大学生参与乒乓球运动的热情也不断高涨。为了充分挖掘与培养乒乓球运动人才,也为了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高校应积极构建乒乓球俱乐部制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