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型运动会开幕式表演有三重美学价值:形美、意美和德美。大型开幕式的表演由形美的外练,到意美的表达,至德美的传递,最终实现审美与自我认同的高度统一、构建自由的美学乌托邦,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以我国深化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八、九、十届全运会、北京奥运会,特别是后奥运时代的第十一届至十三届全运会以及广州亚运会为研究对象,客观剖析和解读大型运动会开幕式组织和实施中的三重美学价值,探讨其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为第十四届全运会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重美学价值;大型运动会;开幕式
中图分类号:G80-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840(2019)05-0001-06
Abstract: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large sports event has three aesthetic values: form beauty, meaning beauty and moral beauty. It is only a complete process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large-scale opening ceremony is refined from the form beauty, to the expression of the meaning beauty, to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moral beauty, finally to achieve a high degree of unity of aesthetic and self-identification and to construct a free aesthetic utopia.This paper uses the literature data to analyze the 8th, 9th, and 10th National Games and 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 since the deepening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China, especially the 11th to 13th National Games in the post-Olympic era and the Guangzhou Asian Games. The article objectively analyzes and interprets the triple aesthetic value in the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large-scale sports meeting. On the basis of expert interviews,it carefully analyzes its existing problems and makes recommendation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14th National Games.
Key words:triple aesthetic values; large sports meeting; opening ceremony
自1912年斯德哥爾摩奥运会以来,开幕仪式逐渐成为大型运动会的必备环节,甚至有人指出,一个成功的开幕式意味着一届运动会成功了一半。国内外大型运动会开幕式是融各种艺术于一体的宏大壮美的艺术品,它散发出独特的体育与艺术、体育与人文、体育与自然高度糅合的魅力,成为各民族献给人类文明的瑰宝。
大型运动会开幕式表演有三重美学价值:形美、意美和德美。“形美”为其直观美,包含仪式会场服装道具等的自然美、体育与艺术的联姻糅合之美、舞台与视听的科技之美;“意美”指通过形美,传递主旨思想和理念、表达民族和地域意象、彰显文化精髓;“德美”实为神美,通过“尚美崇德、以德服人”,加强民族团结凝聚力,提升欣赏者的价值品味和道德,实现审美与自我认同的高度统一,构建自由的美学乌托邦。大型开幕式的表演由形美的外练,到意美的表达,至德美的传递,由厚重的历史与文化至审美与道德的高度统一,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1 “形美”——大型运动会开幕式的直观美学价值
什么是形美?形美是万物存在的感性形态,是事物直接诉诸于人的感官的外在形式。庄子认为“万物以形相生”,万物就依各自的形存在着,繁衍着。庄子说“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又说“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庄子认为形是事物表现出来的外貌、形态、声音、色彩等等。人们通过感觉器官“视而可见、听而可闻”。因此,形、色、声、象就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和经验把握万物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构成的物象能够使人得到某种感官的愉悦,这就是形美。
1.1 会场、服装、道具、仪式——首映眼帘的感官体验
1.1.1 会场之美
开幕式会场的选择,是趋美心理持续作用的结果,它体现了审美主体想把最美的一面展示出来的诉求。国内外历届大型体育赛事开闭幕式的举行地点,大都选在有意义、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地方。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会场是国家体育场“鸟巢”,可容纳9万余人的体育场内座无虚席,群情激动,共享盛宴,自然美和人工美巧妙融合;亚运会开闭幕式则在珠江的海心沙岛,旁边就是广州新地标——广州电视塔“小蛮腰”,能容纳 1.8 万名观众的看台是海心沙岛的“驾驶舱”,高达 80 米的四座八面的船帆,是亚运会开闭幕式表演核心的部位。这两个地点早就举世闻名,“幕天席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和谐”等中国传统审美理念在奥运会、亚运会开闭幕式的会场选择中充分展现,当代美与传统美和谐交汇。第十一届全运会场馆极具地方特色:布置的场馆如同绽放的“荷花”和婆娑的“柳叶”,这“东荷西柳”的体育场馆造型,让人瞬间体会到历史语境下透出的地域特色风情。
1.1.2 服装之美
服饰是编导和舞美设计者考虑的三个重要因素之一。服装单体设计和整体效果能更好地诠释地域文化、民族风情,体现时代风貌。江苏十运会的服装设计为配合演出内容,上篇服装以红、黄色调为主,中篇以蓝、绿冷色色调为主,点缀粉色,充分表现江南水乡的柔美和韵味;下篇以银色、蓝色为主,还有白色、苹果绿等,色调多样,表现了神州大地的五彩魅力和青春活力;北京奥运会孔子三千弟子诵读的情景中,演员们身着带有透明感的纯纱质布料,配合上LED灯光,表现出清灵、飘逸的舞台效果。
1.1.3 道具之美
道具的配合能突出表演的主题,更加突出美的意境。如十运会《锦绣江苏》篇章中装饰得美轮美奂的水草车,每一片阔大的“水草”叶子都由薄纱做成,再一片片地用细线捆插在一起,高高地矗立在小车上,形象逼真;水中鸭子畅游;小船上鸬鹚还不时地抖动翅膀(作为当时十运会工作人员的作者,亲眼见到了鸬鹚),实景实物的道具带来真实的感受,极大地增强了视觉效果。
1.1.4 仪式之美
大型运动会无疑是一场享誉国内外的体育文化盛宴。开幕式上运动员随着激动人心的旋律入场、国内外领导人致辞、启奏国歌会歌、宣誓、圣火的传递和点燃等等无不传递着独特的美。圣火无疑是每一场运会的核心,十运会闭幕式的熄火仪式十分富有艺术感染力。身着白纱的舞蹈演员用优美的舞姿将圣火缓缓地叠进一只千纸鹤,随后千纸鹤在馆内腾空升起,圣火熄灭后则变成了一只只小千纸鹤,飞进每个人的心间。整个过程和谐优美,充满了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和平的祈愿。
1.2 体育与艺术——和谐糅合的联姻之美
美学界根据“美”性质的不同,将其分为现实美和艺术美,体育美是一种现实美,是体育领域中美的总称。
现代大型运动会开幕式为艺术创造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时空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艺术宣扬了体育,体育充实了艺术;体育的美通过艺术的渲染显现出来,艺术的美通过体育的支持大放光彩;体育的精神和艺术的魅力交汇、相融,使开幕式表演成为一个具有审美意义的广场体育艺术作品。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各种高端新颖的技术结合艺术元素被应用到大型体育赛事的开幕式中,呈现出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伴随时代的发展和审美水平的提高,体育与艺术逐渐走向和谐的联姻道路。
第十一届全运会《和谐盛世齐鲁情》中,无论“扇舞飞扬”中的太极扇、健身踏板表演,还是“青春炫彩”中的啦啦操表演,均把体育元素与灯光舞美、音乐道具等艺术装饰完美地结合起来,使整场演出犹如一幅体育与艺术交织的动态画卷。
1.3 技术效果的放大与突破——舞台与视听的科技之美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日益进步,多媒体和高科技的介入,大型运动会开幕式成了让创意做主的集体狂欢节。以北京奥运会為例,最唯美的一幕“身体作画”。那张看起来好像很普通的白色无纺布的表面,是一种特殊水性聚合物的涂层,这种水性聚合物遇到水后便会立即消失,因此能显出涂层所覆盖的颜色,这样看起来就像是在用真的墨水写字,在悠扬的古琴声伴奏下,舞蹈演员如行云流水般在纸卷上用肢体作画,人到之处笔墨飞舞,泼墨山水,尽显大写意的宏伟和潇洒,不仅纸卷同书画结缘,而且同音乐舞蹈联姻,中华文化的神韵得到了多方位、立体式的充分表达。
1.3.1 舞台之美
大型开闭幕式的舞台更能直观反映科技的进步,从最初的“天然场地”到“有覆盖物的场地”再到“利用高科技的舞台”,舞台本身就是一部科技发展的写真集。同时,科技与创新设计相辅相成,为观众带来了许多震撼的、绚丽奇幻的视觉效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七届全运会,在当时的条件下做了巨大的设计突破,舞台是将整个主席台对面的看台设计成了中国立交桥和古代园林相结合的形式,给人一种典雅而又不失大方的感觉。十运会上中央水池舞台犹如瑶池仙境,欢舞的少女们将一个个硕大的气球推进了池内,在飘动的浮云中,形成“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如诗画面。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场地中央的“画卷”LED屏幕长147米,宽22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全彩色大屏幕,也是历届开幕式科技含量最高的一个舞台,屏幕上铺设有4.4万颗LED,能够制造出极为丰富绚丽的光影效果,与演员表演相配合,营造出如梦如幻的视觉享受。十运会开幕式上,使用了2500台PIGI灯,48台世界一流的投影机以360°无缝连接的影像打造了巨大的“碗幕”,呈现了泰山、黄河等多个壮观奇美的场景;闭幕式运用了仿真“全息影像”技术、“线阵”创意性设计及灯光舞美等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了“三滴水”的舞台效果,360°全开放立体舞台的独特设计以及数控技术则使整个舞台的灯光、音响、演员表演浑然一体。
1.3.2 光、影之美
光和影的技术更是科技的衍生品,同时,在舞美设计理念里,光、影和舞台是相辅相成的。以北京奥运会为例,鸟巢顶部高 14 米、周长 500 米的空中环幕动用了 63 台大型数码投影机,组成了 21 组互相连接的画面,让整个体育场浸润在光和影像的绚丽海洋中;全场多达 20 万颗的 LED 效果照明灯让击缶、五环、和平鸽等环节璀璨无比;开幕式使用了各种智能灯具近3 000台,使北京奥运成为历届奥运会中灯具使用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后奥运时代大型开幕式也在光和影的视觉效果上实现了新的突破。第十三届全运会开幕式最大亮点是全程全屏激光投影的使用,将投影技术与场内的表演者动态结合,再与场外高大建筑灯光秀互相辉映:大海里航行的小船和龙舟、点与面的和谐切换、“天津之眼”瞬间演化成了光彩夺目的奥运五环……所有的光影效果让本届全运会的开幕式在画面上呈现出如梦如幻的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强烈的震撼效果,是历届全运会乃至奥运会开幕式展演的一项创新。
1.3.3 声和色之美
声音是一场视听盛宴的舞动精灵,和谐、优美的声音更能突出表演的效果、给人美的享受。以十运会为例,开幕式首次将国际先进的5.1声道用于大型体育场演出。6个声道环绕立体声,还原的声音来自不同方向,使得体育场长轴两面的大多数观众都能感受到最高品质的音效。江南丝竹声尤其是洞箫的幽咽在头顶上萦绕,悠远清幽,鸟儿清脆地鸣叫、嬉戏在水面上,同时,音乐中加入了大量的电子动效,让观众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梦境般的体验。
每届大型运动会的开幕式,从会场的整体颜色、舞台、服装、道具甚至是在座椅和观众手中的道具上都做了整体和谐设计,在颜色的处理上都极大地秉承了地域文化和民族习俗。
奥运会开幕式可以说是把中华民族偏爱的大红、大黄、大绿、大金运用到了极致。当焰火升腾时,红色的火环使鸟巢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而文艺表演中击缶人身穿的收腰风衣,又在浅金色透出中国式的深邃古风。飞天嫦娥,色彩缤纷,通体透亮,很艳的蓝、红、绿、粉,把几种中国传统民俗风的颜色搭配得很协调。在大唐盛世的宏大演出中,曾经横行T型台的仕女妆运用得相当多,富贵逼人。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持竹简,他们身上所穿的黑白服饰是春秋战国服饰的一个典型代表,华美的服饰,精致的妆容,举手投足无不充满着东方古国的古典韵味与庄重。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的色彩斑斓、多姿多彩,展示了当代中国的勃勃生机,体现了人类社会对现代生活多样化化的追求。
1.3.4 烟花之绚丽
烟花作为中国传统的庆典方式,在大型运动会的开幕式上配合科技力量被赋予极致的形美,给人视觉的绝美刺激。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璀璨的焰火把整个北京变成了一片烟花世界。此次开幕式设立73处烟火燃放阵地,累计总数33 866发。“焰火脚印”以平均2秒一步的速度沿着古都北京的中轴线一路向北,历时63秒,经过二十九步到达“鸟巢”上空,象征着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一步步走进中国!此构思是把北京作为绘画背景,用烟火作为画笔,创意大气非凡。焰火不仅是一种绚丽之美,更是一种文化元素,通过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还原为具体的文化符号,又将这种文化符号变成了一种现代语言。
当然,所有的大型运动会开幕式的形美表达都和投入经费成正比。如果从节约经费出发,舞台、光、影、声、色和烟花等因素并非缺一不可。没有烟花燃放,没有灯光、LED背景的第十二届全运会开幕式只有一个主题,就是节俭,本次开幕式的体育展示不再使用越来越绚丽的LED,而由辽宁各大高校学生做“人肉背景板”在看台上组成各种展示图案,整个开幕式持续不到2个小时,被观众评价为“近几届全运会中最短、最朴素的一届”,但本届全运会开幕式费用只有900万元,只占预算的1/10,仅开幕式就节省了大约8 000多万元。
2 意美:借形美元素传递主旨思想和理念、表达民族意象、彰显文化精髓
2.1 仪式文化符号—表达民族意象
国内外大型运动会开幕式表演中存在大量的仪式化、象征性场景和活动,这些仪式无一不具有强烈而深刻的象征意义和美学色彩。
北京奥运会上,2008 名鼓手组成缶阵的演奏,不仅是弘扬击缶而歌的宏大古朴,同时也是对“盘古开天地”这一远古神话的询唤;孔子三千弟子齐声诵经的场景,展现了中国礼仪之邦文明的深远源流;32 个乐台拔地而起形成的龙柱,是对古老中国国家权力符号的体现……这些表演内容具有高度的程式化色彩,整个节目将这一古代的仪式用现代化的手段再现出来,整个节目通过这些群体性的集合表演串连起来而成为现代文明中一种新的仪式。无论是北京奥运会,还是后奥运时代的多届全运会开幕式,大都通过科技手段和程式化的表演,实现了古文明和地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对话。
2.2 彰显文化精髓,谱写盛世赞歌
在和平年代的背景下,现代运动会开幕式大手笔、史诗般的篇幅彰显地域文化精髓、谱写盛世赞歌,表达对祖国、对未来的期许和祝福。
如表1所示,如果说第九届以前的全运会开幕式着重的是对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与讴歌、对时代的颂扬和守望,那么从首次走出“北、广、上”的十运会到后奥运的十一和十二运会则更加侧重对了地域文化的宣扬。
十运会中篇“锦绣江南”中,音乐好像泼染出一幅水墨画,飘逸洒脱;当“青砖小瓦马头墙”的江南民居、柔情似水的少女、小桥、桨声灯影中的秦淮河、薄雾和灯光完美地配合起来时,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绝美的江南特色风情。
十一运会开幕式以“一山、一水、一圣人”为主题,山指泰山,水指黄河,圣人自然是指孔子,天、地、人完美地融合在这个理念里,大气磅礴,悠远深厚。直径达50米的“巨碗”翻开了开幕式的绝美篇章:大碗上的映像时而装满悠久的历史,时而溢出浓郁的书香,时而再现中国体育的辉煌——一场视觉盛宴从神奇的大碗中倾泻而出,当杜甫的名诗《望岳》逐句显出又水墨般散去时,“齐鲁魂”渗透人心。
2.3 追求人与自然、人與社会的和谐之美
国内外大型运动会开幕式不仅彰显了民族和地域的文化民俗精髓,更体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高度和谐统一。
从表2来看,无论是主题口号、会歌还是吉祥物,都反映了人们通过体育这个平台宣扬和提倡人与自然与社会的融合。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灯光亮起,八卦呈现,鸟儿啼鸣在森林幽深处,2 008名太极演员动作飘逸、超凡脱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十一运会吉祥物“泰山童子”以充满文化、自然内涵和动人传说的泰山为基础,并结合现代体育理念、国泰民安的吉祥寓意进行创作,体现了历史和自然文化与当代视觉艺术的交流。“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和“和为贵”的民俗文化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关系的理想与追求,在一届届开幕式上得到完美诠释。
3 德美:实现审美与自我认同的高度统一,构建自由的美学乌托邦
“德美”实为神美,通过“尚美崇德、以德服人”,加强民族团结凝聚力,提升欣赏者的美学品味和道德,它是登峰造极的审美境界,也是至高的人生境界。德美即为通过传递大型团体操多重美学符号,提高民族的文化自信,透过客观的视听觉美学欣赏,传递天下为公的理想美、先人后己的奉献美、忠心耿耿的气节美、不屈不挠的毅力美、严于律己的品行美、与人为善的气度美等;通过形美和意美的表达,传递和谐社会的正能量,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规范人们的行为,培养人们独立自由、超乎功利、超越物欲的自然的心境,提高人们的理想、信念、情操、风尚等,实现人们重视自身道德的修养,达到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内化为自我向善的目标或者行为,最终实现自我的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大型运动会开幕式通过各种形式的美学符号和元素,刺激人们的感官,提供无与伦比的视听盛宴,让人们在厚重的历史与文化碰撞中,实现审美与自我认同的高度统一,构建自由的美学乌托邦。
3.1 本固枝荣:和谐的社会环境和自由的文化空间与德美相得益彰
苏联思想家巴赫金认为,社会生活除了官方的意识形态和现存权威秩序的生活之外,还有有一种是广场似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这种生活“成为民众暂时进入全民共享、自由、平等和富足的乌托邦王国的第二种生活形式”,而大型体育运动会开幕式无疑成为这一狂欢生活的典型代表,它是大众文化更是大众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狂欢化的色彩。就北京奥运会来说,204 个国家和地区参与、80 余名国家元首齐聚北京,能吸引如此众多力量的参与,这本身就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盛会。 因此,我们大型运动会开幕式就是一场独特的大众狂欢文化。
3.2 厚重的历史与文化碰撞,审美与道德的高度统一
通过研究历届全运会、奥运会和后奥运时代的开幕式影视资料,不难看出一场大型的运动会开幕式就是一部史诗般的文化盛宴,无论是口号、理念、主题、舞美还是开幕式表演内容所传递的仪式和艺术表达,都折射出其本然的美学符号和价值,这些厚重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浓烈的体育艺术风格和独特的创意,提高了观众的文化历史感知力、对艺术的理解力和欣赏力,使其在和谐的社会环境和自由的文化空间里,在各种信息源和美学符号的交融渗透中,达到历史与文化、审美与道德的高度统一。
4 结论
4.1 大型运动会开幕式的美学层次更加清晰,在发展创新的基础又实现了对地域文化的传承
我国大型运动会开幕式对美学的诠释更加全面化,表现主题更加人性化,表现内容更加本土化,表现手法更加科技化,表现风格更加意蕴化,创新发展的渠道拓宽。尤其是后奥运时期的大型运动会开幕式,更多地尊重区域赛事和民俗传统,实现了对地域文化的传承。
4.2 科学技术深入渗透, “美”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拓展
各“形美”符号相互携手,体育与艺术的联姻更加和谐,艺术与科技、时间与空间更糅合;科学技术渗透到每一个美学场景,在技术内核延用下实现对表现的突破,必将挖掘更多美的内涵、拓宽更广的美的外延。
5 建议
5.1 高瞻远瞩:把握民族和地域文化脉络主线,全方位提升文化自信
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更好地突出主题思想和达到最佳表演效果,大型文体表演将更具科学性,表演的形式和内容将更具创新性,与高科技的结合更加紧密,对舞台的改变(平面过渡到立体空间)要求更高,对素材的选择将更具严谨性,所以大型团体操表演必须不断地拓宽设计思路、拓展动作内容,增加队形变化,提高音乐品位,丰富道具种类,才能更好诠释其“形美”“意美”最终实现“德美”。
5.2 统筹开幕式全局,拓宽“形美”渠道,加大“意美”深度
运动会开幕式创作团队必须统筹开幕式全局,把设计理念落实到细节,并加强与各个窗口的合作与交流,要有全局观的意识;应拓宽“形美”渠道,加大“意美”深度,具有“视觉传达符号”之称的团体操队形图案,可以成为今后大型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创编设计的突破口与创新点。
5.3 一箭双雕:如何最低投入并实现最大美学效果
2016年B20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将毫不动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节俭与环保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品质。大型运动会开幕式从场馆投入到开幕式的顺利演出直至后奥运时代场馆的维护和利用,都是每届申办城市面临的现实问题;如何用最低的成本实现三重美学效果的最优化,也是设计团队重点考虑的重点。
第十四届全运会将于2021年在陕西开幕,各筹备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勤劳智慧的陕西人民会以何种表达方式拉开十四运会的帷幕、如何平衡统筹节约和最大美学效果两者关系,最终如何呈现一场美学的饕殄盛宴,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王英.浅议大型团体操的三重美学价值[J].烟台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21):125-126.
[2]沈啸寰点校,王先谦.庄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 1987.
[3]朱立元.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1-69.
[4]刘喜山.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开闭幕式的美学特征[J].体育文化导刊,2011(9):65-67.
[5]胡小明.体育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6]金大陆.体育美学:人·运动·未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7]赵海波.我国运动会开幕式发展探骊[J].体育文化导刊,2010(5):51-53.
[8]向阳.仪式·景观·狂欢——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的文化解[J].文化广场,2010(1):156-157.
[9]谢舒妹.形美、德美、道美——浅谈庄子美学思想[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4):136-138.
[10]梁浩波.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的美学审视及存在问题[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27(5):34-36.
[11]杨秀娣.对健美操融入全运会开幕式大型文体表演的时代特征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5):72-74.
[12]李琳.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民俗文化解读[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4):106-108.
[13]中国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EB/OL].http://sports.sohu.com/s2005/shiyunhui.shtml,2005.
[14]第十一屆全运会[EB/OL].http://sports.sina.com.cn/z/11thquanyun/index.shtml,2009.
[15]中国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运动会[EB/OL].http://www.liaoning2013.com.cn/,2013.
[16]中国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运动会[EB/OL].http://sports.enorth.com.cn/13thgames/,2017.
[17]北京2008奥运会[EB/OL].http://2008.163.com/,2008.
[18]2010广州亚运会[EB/OL].http://yayun2010.sina.com.cn/,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