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唐五代宫词保存了丰富的宫廷宴游资料,涉及宴饮游赏、涉猎骑马、竞渡钓鱼以及众多的宫廷节日等习俗。运用诗史互证,可见其对于宫廷生活、宫廷习俗研究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宫词 宫廷宴饮 宫廷游赏 宫廷竞渡 宫室节日习俗
宫中行乐词反映的宫廷生活是多样的,如前蜀花蕊夫人《宫词》“极言龙池凤苑之盛,离宫别院之多;中间燕赏游幸之频数,张设供具之侈靡,打毬走马之戏乐,采莲斗船之谐谑,题诗写字之夸诩,相与周旋者,皆宫娥也。”[1]唐五代宫词以较多笔墨展现了帝王后宫的宴游生活,如宴饮游赏、涉猎骑马、竞渡钓鱼等。正是藉着这些宫词,才使后人得见唐五代帝王后宫的真实面貌。
一.宴饮游赏
宫中行乐,无非歌舞饮宴,自古皆然,这在唐五代诗人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李白《口号吴王美人半醉》“风动荷花水殿香,姑苏台上宴吴王。西施醉舞娇无力,笑倚东窗白玉床”,殷尧藩《吴宫》“吴王爱歌舞,夜夜醉婵娟”,许浑《楚宫怨》“细腰争舞君沉醉,白日秦兵天上来”,汪遵《陈宫》“椒宫荒宴竟无疑,倏忽山河尽入隋”,罗邺《陈宫》“陈王半醉贵妃舞,不觉隋兵夜渡江”,这些诗都是借前代宫中行乐以述其事,又王涯《宫词》第八首“宜春院里驻仙舆,夜宴笙歌总不如”、和凝《宫词》第六十六首“内宴初开锦绣攒,教坊齐奏万年欢。箫韶响亮春云合,日照尧阶舞瑞鸾”、花蕊夫人《宫词》第六十九首“苑中排比宴秋宵,弦管挣摐各自调。日晚阁门传圣旨,明朝尽放紫宸朝”,亦复如此。在后人眼里,荒宴歌舞乃亡国之兆端。
盛唐后宫宴乐多,讥玄宗惑溺杨妃,不理朝政,然而,这尚不及前蜀王衍后宫的醉生梦死“辉辉赫赫浮玉云,宣华池上月华新。月华如水浸宫殿,有酒不醉真痴人”(王衍《宫词》)。王衍饮宴无度,其母花蕊夫人的《宫词》有载,如第四十九“春日龙池小宴开,岸边亭子号流杯。沉檀刻作神仙女,对捧金尊水上来”,述“曲水流觞”式的宴饮,第七十“夜深饮散月初斜,无限宫嫔乱插花。近侍婕妤先过水,遥闻隔岸唤船家”,写夜深饮散,更多的是排宴游赏:
殿前排宴赏花开,宫女侵晨探几回。斜望花开遥举袖,传声宣唤近臣来。(《宫词》第二十)
海棠花发盛春天,游赏无时引御筵。绕岸结成红锦帐,暖枝犹拂画楼船。(《宫词》第五九)
排宴赏花,唐宫已有之,衍蜀宣华苑亦有此等韵事。前诗入情入理,“探几回”“斜望”“遥举袖”,把派去探花开的宫女写得活灵活现。王建《宫词》第二十首“五更三点索金车,尽放宫人出看花。仗下一时催立马,殿头先报内园家”,也写排宴赏花,不同的是,仅述排宴前的忙碌。花蕊夫人后一诗写得气魄非凡,为人展现一幅海棠盛开的风景画,极尽天然之妙。
“宫花不共外花同,正月长先一半红”,宫花如此为人看重,因而蜀宣华苑赏花、赐花、插花之事尤多,花蕊词云“立春日进内园花,红蕊轻轻嫩浅霞。跪到玉阶犹带露,一时宣赐与宫娃”(第九),“亭高百尺立春风,引得君王到此中。床上翠屏开六扇,折枝花绽牡丹红”(第九十一),“翡翠帘前日影斜,御沟春水浸成霞。侍臣向晚随天步,共看池头满树花”(第九十四)等。
妃嫔、宫女伴驾游赏之乐,花蕊夫人第三十首云:“婕妤生长帝王家,常近龙颜逐翠华。杨柳岸长春日暮,傍池行困倚桃花。”诗中的婕妤是王衍表妹,后来成了他的妃子,所以说“生长帝王家”、“常近龙颜逐翠华”。杨柳岸长,故有“行困”之觉;“倚桃花”三字最妙,“妙在柔艳,倚他树便非宫人娇憨之态矣”(《名媛诗歸》卷十六)。第六十七:“翠辇每从城畔出,内人相次簇池隈。嫩荷花里摇船去,一阵香风逐水来。”后二句思巧;一阵香,是内人身上的香,也是嫩荷花香。第四十二云:“春天睡起晓妆成,随侍君王触处行。画得自家梳洗样,相凭女伴把来呈。”别出新意,只画梳洗样,柔艳难堪。
二.射猎骑马
唐代社会,胡化风气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胡乐、胡舞、胡服尤为突出。因此,唐代妇女,尤其宫廷妇女即有尚武之习,骑马射猎司空见惯。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中的妇女骑马游春,以及杜甫诗的才人射生都是说明盛唐有此风习的绝好材料。中唐以后的宫女骑马射箭,见于王建、张籍、韩偓等人的诗。
王建《宫词》第二十二云:“射生宫女宿红妆,请得新弓各自张。临上马时齐赐酒,男儿跪拜谢君王。”射生宫女拿到新弓,拉弓试射;后二句,将一个个富有男子气概、英姿飒爽的宫女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射生,即射猎禽兽,又指射生手,起于唐军中。由王建诗可知宫女充当射生手,并行男子跪拜礼,这与和凝《宫词》第四十八首描写的宫女行礼不一样,“锦策匀铺寒玉齐,星锤高运日通犀。铿金曲罢春冰碎,跪拜君王粉面低”。
张籍《宫词》述“红妆飞骑”陪驾御猎云:“新鹰初放兔犹肥,白日君王在内稀。薄暮千门临欲锁,红妆飞骑向前归。”此诗盖有讽意,俞陛云评曰:“首句言鹰健兔肥,正堪射猎。次句言白日为勤政之时,乃不在宫廷,而在原野。后言直至暮色苍茫,千门欲闭,始见前导之红妆宫女,飞骑而来。”[2]韩偓的《从猎三首》前二首亦述宫女随从皇帝打猎,“猎犬谙斜路,宫嫔识认旗。马前双兔起,宣尔羽林儿”,“小镫狭秋鞘,鞍轻妓细腰。有时齐走马,也学唱交交”。中晚唐宫女骑马、射猎实为平常,王蜀宫女亦然,由花蕊夫人《宫词》可见:
殿前宫女总纤腰,初学乘骑怯又娇。上得马来才欲走,几回抛鞚抱鞍桥。(第二十三)
罗衫玉带最风流,斜插银篦慢裹头。闲向殿前骑御马,挥鞭横过小红楼。(第三六)
第一首之“怯又娇”描画出宫女初学乘骑的可怜态,上马后,“几回抛鞚抱鞍桥”,观察入微,善于从心理、动作上刻画,也许正是她当年初学的亲身经历。
三.鱼藻池竞渡
唐代盛行龙舟竞渡,但宫中不限于端午节。中唐宫廷竞渡,正史多载之,王建《宫词》第二十五首亦云:“竞渡船头掉彩旗,两边溅水湿罗衣。池东争向池西岸,先到先书上字归。”“掉彩旗”、“湿罗衣”,描绘宫女们争先恐后的样子,从池东争着划向池西岸,先到的先写“上”字回来。可想当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隋书·地理志》)的热闹景象。竞渡必在鱼藻池举行,《旧唐书·德宗纪》载,贞元十三年秋七月,“浚湖渠、鱼藻池,深五尺”。至元和十五年八月,穆宗“幸鱼藻池,发神策军二千人浚鱼藻池”,九月,“大合乐于鱼藻宫,观竞渡”(《旧唐书·穆宗纪》),鱼藻池经过这两次疏通,景象更为可观,因此,《新唐书》卷二十《敬宗纪》记载敬宗频频观竞渡于鱼藻池,如“宝历元年五月庚戌,观竞渡于鱼藻宫”,“二年正月甲戌,发神策六军穿池于禁中。三月戌寅,观竞渡于鱼藻宫”,“五月戊寅,观竞渡于鱼藻宫”,“八月丙午,观竞渡于新池。九月甲戌,观百战于宣和殿,三日而罢”等。敬宗之频频观竞渡,王建从宦者王守澄口中得知,《宫词》中遂有此诗。鱼藻池是游乐的好去处,如王建《宫中三台词》云“鱼藻池边射鸭”、“池北池南草绿”,《宫词丛钞》第三十二首“才人愿得荷花弄,鱼藻池头争上船”亦可证之。王建《宫词》被认为“皆摭实,非凿空语”,[3]第十八首“鱼藻宫中锁翠娥,先皇行处不曾过。如今池底休铺锦,菱角鸡头积渐多”,写的就是唐德宗的池底铺锦事。先皇游幸之地,宫娥深锁,不复人来;当年铺锦池底,今日菱芡交加,凄凉景象如在目前。《西清诗话》引王建诗云:“事见李石《开成承诏录》,文宗论德宗奢靡云:‘闻得禁中老宫人每引流泉,先于池底铺锦。”程大昌《雍录》卷四云:“鱼藻宫,禁苑池中有山,山上建鱼藻宫。王建《宫词》云云(按略)。先皇,徳宗也,池底张锦,引水被之,令其光艳透见也,徳宗亦巳奢矣。故横取厚积,如大盈之类,岂独为供军之用也,若非王建得之内侍,外人安得而知。”[4]
王建《宫词》第三十首“春池日暖少风波,花里牵船水上歌。遥索剑南新样锦,东宫先钓得鱼多”,写春暖花开时宫廷的一次钓鱼比赛,“花里牵船水上歌”,道出当时的欢快场面。东宫之所以“先钓得鱼多”,原因是有“剑南新样锦”抽丝作钓线。“新样锦”是益州贡品,唐人视为珍品,如开元八年,苏颋“知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事。前司马皇甫恂破库物织新样锦以进,颋一切罢之”(《旧唐书·苏颋传》卷八八)。又《旧唐书·文宗纪》载,大和三年十一月大赦天下,禁止奇贡以示节俭,“四方不得以新样织成非常之物为献,机杼纤丽若花丝布缭绫之类,并宜禁断”。蜀锦名贵,每每为诗人吟咏,若非王守澄告知,王建绝不会想到用“新样锦”抽丝作钓线,在我们看来,此诗则揭露了宫廷生活的奢侈。
四.宫室节日习俗
唐代民间时兴的节日风俗亦流行于宫廷,如寒食打毬、春时斗草、端午竞渡等等。宫中行乐词反映宫室节日的也较多,可以使人一睹其时的节日风俗。
如除夜,唐代宫廷亦有傩戏,《新唐书·礼乐志》云:“大傩之礼,以逐恶鬼于禁中。”王建《宫词》第八十九首“金吾除夜进傩名,画袴朱衣四队行。院院烧灯如白日,沉香火底坐吹笙”展现了除夜宫中大傩的一幕。
除夜,唐代宫廷亦有傩戏。《新唐书·礼乐志》云:“大傩之礼,以逐恶鬼于禁中。”王建《宫词》第八十九首“金吾除夜进傩名,画袴朱衣四队行。院院烧灯如白日,沉香火底坐吹笙”展现了除夜宫中大傩的一幕。
正月十五元夜燃灯,“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初唐苏味道这首《正月十五夜》将场面的热闹表述得淋漓尽致,被推为古今元宵诗之绝唱。而晚唐张祜的同题诗“千门开锁万户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辞声”,写出宫女们歌舞表演的空前盛况。
中和节始置于德宗朝,《旧唐书·德宗纪》载,贞元五年诏“自今宜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王建《宫词》第十九首“殿前明日中和节,连夜琼林散舞衣。传报所司分蜡烛,监开金锁放人归”,写置备中和节的情形及放宫女与家人相见。
上巳日,唐宫廷有祓禊风俗,张说、刘宪、韦嗣立等人的《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已有咏述。张祜的《上巳乐》则细致描绘了宫女赛船的热闹场景——“猩猩血彩系头标,天上齐声举画桡。却是内人争意切,六宫红袖一时招”。五代后唐宫廷仍有此俗,和凝《宫词》第五十首云:“宫娥解禊艳阳时,鹢舸兰桡满凤池。春水如蓝垂柳醉,和风无力袅金丝。”
邵雍《春游》诗云“人间佳节唯寒食”,寒食、清明,二节同过,节目自然较多。按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我国汉代即有寒食蹴鞠的風俗,唐代后宫也很流行,以下诸诗皆寒食宫中打毬之写照,专记宫女打毬之乐:
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毬。一半走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王建《宫词》第七三)
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王建《宫词》第八一)
寒食两朋坊内宴,朝来排□为清明。飞龙更取并州马,催促毬场下踏城。(《宫词丛钞》第三六)
端午节,和凝《宫词》“绣额朱门插艾人,羞将角黍近香唇。平明朝下夸宣赐,五色香丝系臂新”,写端午节门悬艾草、饮菖蒲酒、臂系五色丝带的习俗。
七月初七,宫廷亦有乞巧之俗,王涯《宫词》第二十一首“迥出芙蓉阁上头,九天悬处正当秋。年年七夕晴光里,宫女穿针尽上楼”,王建《宫词》第九十三首“画作天河刻作牛,玉梭金镊采桥头。每年宫里穿针线,敕赐诸亲乞巧楼”。“乞巧楼”,《开元天宝遗事》载:“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嫔妃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候。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士民之家皆效之。”[5]又和凝《宫词》第五十四首亦云:“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嫔乞巧忙。总上穿针楼上去,竞看银汉洒琼浆。”可见,妃嫔宫女也像民间女子一样喜好乞巧。
中元节,王建《宫词》第二十六首“灯前飞入玉阶虫,未卧常闻半夜钟。看着中元斋日到,自盘针线绣真容”,可与《旧唐书·王缙传》参读:“代宗七月望日于内道场造盂兰盆,饰以金翠,所费百万。又设高祖已下七圣神座,备幡节、龙伞、衣裳之制,各书尊号于幡上以识之,舁出内,陈于寺观。是日,排仪仗,百僚序立于光顺门以俟之,幡花鼓舞,迎呼道路。岁以为常,而识者嗤其不典,其伤教之源始于缙也。”此诗反映中元道场来临,宫女们连夜赶绣历朝皇帝的圣像、备办法事的情形。
此外,皇帝诞节的庆典最是隆重,以唐明皇千秋节为例,“赐天下民牛酒,乐三日,命之曰酺,以为常也”。[6]大酺时,多有百戏演出,见于诗者如王昌龄《殿前曲》“胡部笙歌西殿头,梨园弟子和凉州。新声一段高楼月,圣主千秋乐未休”,张祜《千秋乐》“八月平时花萼楼,万方同乐奏千秋”,张祜“车驾东来值太平,大酺三日洛阳城。小儿一伎竿头绝,天下传呼万岁声”等。
参考文献
[1]周瑛撰.《翠渠摘稿》卷四《题花蕊夫人宫词后》,四库本.
[2]俞陛云.《诗境浅说》,北京出版社2003.241.
[3]蔡絛.《西清诗话》,张伯伟编《稀见本宋人诗话四种》,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203.
[4]程大昌.《雍录》,中华书局2002.89.
[5]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开元天宝遗事十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98.
[6]陈鸿.《东城父老传》,汪辟疆校录《唐人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13.
基金项目: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KYC18-2392)
(作者介绍:王圣岩,南通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唐宋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