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联合CDFI对浅表软组织肿块的诊断价值

2019-11-26 06:53:18梁春柳韩正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22期
关键词:浅表肿物准确度

梁春柳 韩正标

1 广东江南医院B超室,广东省广州市 510300; 2 广州市番禺区新造医院

浅表软组织肿块属于临床多发外科疾病,病理特征较为复杂,种类较多,且病变具有良性、恶性之分,诊疗难度较大[1-2]。目前认为,临床提升浅表软组织肿块患者治疗效果、改善其预后的关键,是尽早采取积极措施进行筛查、诊断,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改善预后[3]。既往,临床多采用体格检查、临床症状等方法进行诊断,但也具有较高误诊率、漏诊率,极易耽误最佳治疗时机。而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快速发展,超声技术不断革新,特别是高频多普勒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能对病灶部位、大小、性质、与周围组织关系等进行清晰显示,且能为临床诊断提供细微结构超声影像资料[4-5]。但目前临床针对浅表软组织肿块诊断中高频超声、CDFI联合应用效果仍存在较大争议。基于此,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2月我院130例疑似浅表软组织肿块患者诊断中应用高频超声、CDFI联合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重点分析其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2月本院130例疑似浅表软组织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1)纳入标准:①到本院首次诊断;②年龄≥18岁;③术前均分别行高频超声、CDFI检查;④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肾、肝、肺脏器疾病;②合并严重精神疾病;③未行高频超声、CDFI检查;④临床资料不完整,无法完成调查研究。本组患者中,男89例,女41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43.52±10.65)岁;体质量指数19.90~26.74,平均体质量指数23.05±1.71。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分别行高频超声、CDFI检查,所用仪器为ALOKAα-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采用线阵探头,探头频率为7.5~13.0MHz。检查时按照患者实际探查病变部位不同选择恰当体位。针对存在对称部位病变者,同时对健侧进行检查,作为对照。检查时,以适量耦合剂均匀涂抹于探头上,探头轻置于肿块表面,进行多切面、全方位扫查,对皮下、皮下脂肪层、肌层等部位进行探查,观察并记录肿块位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与周围组织关系等。经加压处理评估肿块弹性、内部回声有无漂浮及血流信号改变与否等。肿块较大者,经双幅拼接,对全貌进行显示。同时采用CDFI,对肿块周边、内部血流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 (1)分析本组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情况。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计算高频超声、CDFI联合对浅表软组织肿块检出阳性率、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其中,检出阳性率=检出阳性数/总例数×100%;敏感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0%;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0%;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总人数×100.0%。(2)分析高频超声、CDFI联合对浅表软组织肿块良恶性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3)观察高频超声、CDFI联合检查浅表软组织肿块良恶性超声图像特征。

2 结果

2.1 高频超声、CDFI联合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 本组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102例,占78.46%。高频超声、CDFI联合检查检出阳性100例,检出阳性率为76.92%。高频超声、CDFI联合检查对浅表软组织肿块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6.08%(98/102)、92.86%(26/28)、95.38%(124/130),见表1。

表1 高频超声、CDFI联合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n)

2.2 高频超声、CDFI联合检查对浅表软组织肿块良恶性诊断情况 手术病理确诊102例患者中,良性肿块99例:脂肪瘤20例,血管瘤17例,血肿15例,神经纤维瘤11例,滑膜囊肿11例,皮脂腺囊肿10例,皮肤纤维瘤9例,炎性肿块6例。恶性肿块3例:2例为颈部鳞状细胞癌,1例为纤维肉瘤。高频超声、CDFI联合检查对良恶性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8.99%(98/99)、33.33%(1/3)、97.06%(99/102)。见表2。

表2 高频超声、CDFI联合检查对良恶性诊断情况(n)

2.3 高频超声、CDFI联合检查浅表软组织肿块良恶性图像特征 各种良恶性肿块类型的高频超声及CDFI图像特征详见表3。

3 讨论

浅表软组织肿块涉及类型复杂,临床诊断、治疗难度较大[6]。当前,临床诊断浅表软组织肿块的方法较多,包括临床症状、体格检查、手术病理、影像学等。但临床症状、体格检查误诊及漏诊率较高;手术病理为该病诊断金标准,但往往需在术后诊断[7]。故影像学检查仍为该病首选诊断方法,其中超声检查能对肿物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关系等进行清晰显示,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8]。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超声诊断技术快速发展,高频超声、CDFI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高频探头可更好显示肿物大小、形态、回声等,辅以CDFI血流信号检测,有利于提升诊断准确性[9-10]。

本文在130例疑似浅表软组织肿块诊断中联用高频超声、CDFI,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发现高频超声、CDFI联合检查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较高,分别为96.08%、92.86%、95.38%,推测高频超声、CDFI联合检查在浅表软组织肿块诊断中具有一定效能。此外,在浅表软组织肿块良恶性诊断中,高频超声、CDFI联合检查的敏感度为98.99%,特异度为33.33%,准确度为97.06%,敏感度及准确度均处于较高水平。浅表软组织肿块良性肿物大多形态较为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存在均匀或不均匀回声,且CDFI检查肿块内部及周围无明显血流信号。而恶性肿物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多呈混杂性回声,CDFI检查显示肿物内部存在丰富血流信号,这是其与良性肿物相区别的超声特征之一。分析是因为,浅表软组织肿块中恶性肿物组织在血管生长因子刺激下,出现毛细血管生成,且自肿物周边向内部嵌入,导致CDFI检查时显示血流信号丰富,这一特异性表现可为超声诊断良恶性提供一定病理生理学基础。但值得注意的是,浅表软组织肿块较难经某种检查方法进行准确诊断,特别是恶性肿物组织结构复杂,多伴坏死或出血,组织来源判断难度大,因此在临床诊断中,需在高频超声、CDFI检查同时,联合临床症状、体格检查等综合评估,以提升诊断准确性。

表3 高频超声、CDFI联合检查良恶性图像特征

综上所述,高频超声、CDFI联合检查在浅表软组织肿块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浅表肿物准确度
三七总皂苷调节PDGF-BB/PDGFR-β的表达促进大鼠浅表Ⅱ°烧伤创面愈合
乳腺肿物的超声自动容积成像与增强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幸福家庭(2021年1期)2021-03-08 12:31:51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幕墙用挂件安装准确度控制技术
建筑科技(2018年6期)2018-08-30 03:40:54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恶性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价值
剖宫产术后浅表伤口愈合过程中使用白砂糖的效果观察
动态汽车衡准确度等级的现实意义
高龄患者结肠癌伴右肝肿物的诊治探讨
高炉重量布料准确度的提高
天津冶金(2014年4期)2014-02-28 16: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