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花
(重庆市开州区丰乐中学 重庆 开州 405499)
1.1 教学内容。必修模块有的内容分为三部分:(1)分子与细胞。(2)遗传与进化。(3)环境与稳态。课程结构要求学生先学习三个必修模块,以基础的生物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和实验技能,同时学习生物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为以后其它选修模块的学习作铺垫。选修模块的内容分为三部分:(1)生物技术时间。(2)生物科学与社会。(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模块重在培养学生设计试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增进学生对生物技术应用的了解。本模块适用与继续学习理工类专业或对实验操作感兴趣的学生学习。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模块围绕生物科学技术在工业、农业、医疗保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得应用,较全面的介绍了生物科技在社会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适用与继续学习人文和社会科学专业及直接就业的学生学习。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以专题形式介绍了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有的教师说道必修模块追求的是广度,选修模块追求的就是深度,选修模块培养的是学生的生物专业素养。
1.2 教学方法。在课堂观摩中发现,教师在教学上有这样的现象:多数教师将每节课的时间控制中都会保留 5 分钟左右留给学生交流和反馈,余下的40分钟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授,这仍旧是传统的传授市教育,这离新课程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80%的教师在教学中都能采取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70%的教师能在规定课时内完成课堂教学内容,20%的教师在教学中会压堂或者给学生加课,且加课的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太多或者学生掌握不佳。90%的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但大多数只要求而不检查,流于形式,对预习的必要性认识不够。比如观摩海南省儋州市第二中学高一年级的课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发现,前3分钟引入环节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引入,有师生互动。接着30分钟是教师讲解新课环节,没有师生互动。5分钟教师总结本堂课知识点。5分钟做练习,最后两分钟教师讲解习题。整堂课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参与互动的环节极少,没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学习生物是通过做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看课堂笔记巩固所学的知识。一半以上的学生还自己买相关的练习册,通过做题的方式学习生物知识。极少数的学生是阅读生物学报,浏览相关网站学习生物知识。很多学生反映这样的授课方式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而且仅局限于课堂,没法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教师要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结合考试大纲,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能力点、方法点等,并系统研究其关系,进而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多样化,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例如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递——接受”式,以学生探索为主的“引导——发现”式,以学生自学、教师精讲为特点的“自学——辅导”式,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锻炼,兴趣、爱好得到良好的发展,更有利于达到社会所期望的目标。
(3)教师要注重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培养,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拓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
(4)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多将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多种途径学习生物知识不能仅局限于教科书和练习题中,可以通过电视节目,网络,数字图书等等方式学习生物学。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看到海南地区的生物教学走出传统教学走上素质教育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