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爱红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阳光小学 广东 深圳 518112)
2017年9月5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城中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对城中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精心组织、整体设计和综合实施,不断提升课程实施水平”。《纲要》的出台不仅凸显了国家对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视,而且意味着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切实地被提上日程。如何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更好地贯彻《纲要》,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亟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更新教育观念,营造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氛围。教师的教育观念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重点关注的是学生的学科成绩,这种教育观念根深蒂固。面对日益发展的新情况、出现的新问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该积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接受新的、顺应时代发展的、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观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教师不能包办一切。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收集资料、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且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实际操作,感受到自己能力的提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指导与支持;在学生迷茫时,为学生拨开迷雾,指引方向,从而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进行。
2.1 以学生生活为导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围绕学生生活而设置的,教师需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开发课程资源,确立活动主题。在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经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等过程,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怀,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从整体来看,城中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由低到高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不断发展和自我超越的过程。教师在指导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相应的指导。对于中年段小学生,教师要重视引导其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模式、基本流程;对于高年段小学生,教师要侧重于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2 以提升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就是取得更好的成绩,进而考上重点大学,因而形成了唯分数主义。从小学开始,大多数学生家长就把孩子的成绩看得非常重要,认为孩子成绩好了,就会有一个美好前程,而家长们却忽略了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无数高分低能的学生一次次地证明了学习成绩好并不能决定一切的事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以提升学生的能力为目标,旨在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1 完善相关制度,规范课程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并列的,应该和学科课程一样受到重视,特别是制度方面,完整而有效的制度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保障。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制度,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制度、实施制度、评价制度、监督制度、反馈制度等。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将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从而使其日益规范化和日常化。各个学校应建立专门的课程管理部门,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主要工作包括提供课程所需的教室、器材,督促课程的实施,收集师生的教学建议,改进课程的相关内容和过程等,从而不断地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水平。另外,学校要建立问责制度,以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与管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效果。
3.2 配备专业教师,加强教师培训。城中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贯穿于中小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课程实践中,如果没有专业的教师指导,学生学到的有用的知识将会寥寥无几,进而使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挥不出应有的功能。所以,配备专业的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配备专业教师的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业教师的培训,通过总体筹划定期对教师开展集体培训,使教师不断地掌握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地更新教育方法。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优秀教师讲座或者组织教师之间沟通交流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活动,使不同学校以及不同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使教师接受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
总之,城中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学生提高能力、提升素质的必然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及教师从认识层面到实施层面再到制度层面一步步地进行加强和落实,单靠一方面的努力将无法达到最好的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