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敏
自新文化运动开始,我国语文教育就展开了新的篇章,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我国的学制体系建设基本完成,而这一时期语文教育仍处在改革的风口浪尖。叶圣陶和夏丏尊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中学生杂志上》连载了中国第一部语文教育小说——《文心》,作者试图从一个个具有戏剧性和情景教学特点的小故事中体现出自己的写作教学思想。
1930年《中学生杂志》创刊,于年底叶圣陶来到开明任主编一职,自此与夏丏尊有了共同的目标。《文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尤其在写作教学上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根据书中所反映的写作教学内容可以看出,写作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密切相关。
作文必须写诚实的自己的话,要有其充实的生活的源头。由于《文心》中所写的是一群初中的学生,对世界的认识还没有那么深刻,所以作者在编写时充分考虑到了其生活经验的不丰富性。如第三章《题目与内容》中国文教师王仰之先生在作文命题时循循善诱,慢慢引导出学生对于为什么而作文的理解,紧接着又区分了平时作文与写作的区别,最后写出了《新秋景色》和《写给母校教师的信》两个题目,这两个题目都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他们很快便可以通过对过往生活的回忆而找到与题目相契合的材料。由此可以看出夏丏尊和叶圣陶在当时就已经注意到不同学段学生在写作上存在差异性,中学生此时已经有了更敏感的情感意识,他们可以被触及并且被激发出来。
要写好一篇文章离不开平时的积累,平时的积累和写作时候的努力相加才能决定写作的最终结果。纵观《文心》中对语文写作教学基础知识积累的描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对于写作教学内容的思考。第一是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力,例如作者在第十一章《辞的认识》中专门讲了使用什么样的工具书以及如何使用工具书,教师通过这样做指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最终达到熟练掌握字词的程度。第二是学生对句子是否通达的辨识力,学生写作时应当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这在现在来说也是适用的。第三是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文体的能力,《文心》中通过人物的对话形式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这样描述问题的方式是前所未有的,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如今在写作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处于主导地位,通过教师来引导启发学生,显示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更乐学、好学。那么《文心》中的写作教学是如何实施的呢?笔者将从以下两方面来谈一谈。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中,第一教师自己需要“下水”,教师必须自己尝试作文,与学生共同进步,在写作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学生作文时遇到的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在学生作文时发挥指导作用。第二教师需要启发学生作文的灵感,这与当下的写作教学观念不谋而合,即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扮演的是主导者的角色。如在讲授《闻警》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抗日稿件的写作,国文教师王仰之先生讲了知和情意的关系,班上的学生及时领悟了老师的教导,以较快的速度成功完成了一篇抗日的宣传文章。第三教师非常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在《文心》中学生与教师常常围绕一个话题而展开讨论,学生踊跃发言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循循善诱,场面温馨羡煞旁人。
核心素养背景下要求学生可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文心》中反应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三点:第一学生应当掌握“触发的功夫”,意思就是指学生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有所得,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反观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少有老师能够有技巧地指导学生,她们片面的理解为只要举一反三就可以了,所以在学生订正试卷时要求学生把自己所有的错题举一反三,最终学生是把作业完成了,但也都是徒劳,他们只是机械的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没有掌握学习的实质,最终导致教师和学生都很累的两难境地。第二是师生课堂的话题互动切中肯綮,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踊跃发言敢于展现自己并且积极参与讨论。如在王仰之先生给学生上写作课时,常常让学生联系自己以前所经历的事来作为作文的材料,这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作文即生活”的深刻含义。第三学生要做到经常“回问”,“回问”有利于巩固旧知识,学到新知识,这个概念无疑与孔子的三省吾身有异曲同工之妙。
朱自清先生为《文心》作序时说到:“文中将读法与做法打成一片……将教与学也打成一片”,如何解决“读与写”“教与学”等问题即使在现在还是具有很大的争议性,而在当时叶圣陶和夏丏尊就已经在思考着这些问题且提出了解决办法,有一定的前瞻性。除了朱自清先生提到的这两点,笔者认为还有以下两点值得我们学习。
《文心》特别注重对学生观察生活能力的培养,如在《文心》第一章中,学生大文与乐华预习《秋夜》时犯了难,周枚叔耐心引导他们观察生活用心感受,最终获得了外部经验读懂了《秋夜》,并了解到写景文章的写作方法。又如在第十章中,周枚叔又通过爬山对山中景物的观察来教孩子们叙事与描写的区别,可谓是别有韵味。叶圣陶和夏丏尊借王仰之先生之口强调了生活对于作文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作文同吃饭、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缺少不了的事情……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这也是为什么老师要作为引导者去启发学生观察生活而不是作为机械的知识的传输者的原因之一。
从师生互动方面来说,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探索、重视“无字书”的作用,并且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则担当着主导者的角色,教师所注重的是课堂上所生成的东西,所以教师只是在学生产生迷惑之时稍加提点不让学生偏离主题即可。如第九章中学生积极参与改病句;第二十七章中学生自己上台阐述文章如何去组织……这些都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为语文教育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来看,书中特别强调对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老师和家长都尤其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包括读什么样的书、怎么去读书、最终达到怎样的效果都要得到落实。今天,在整本书阅读大热的背景下,课外书目的阅读又被提上了日程,部编本教材又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朝花夕拾》、《昆虫记》等书目,这些书目的增加使得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体现了叶圣陶和夏丏尊在教学方面的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