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悦
怀旧(nostalgia)一词源于希腊语nostos 与algia,前者意为回家、返乡,后者指人由于渴慕回家、返乡而产生的一种交集感、忧虑感1。可见怀旧这个词语本身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和复合性。
第一,时间上的穿越性。它既反映到过去,因为只有有了过去的记忆,并且这种记忆一直或隐或现的存在着,才能让人产生“回”和“返”的意识;同时它映照现在,因为记忆不是时刻充斥在我们的思想中的,当下就一定有一个情感的生发的存在;除此之外,怀旧还涉及到未来的动作,怀旧这种情感往往会影响我们的状态,进而伴随着一些行为——比如通过现代的通信方式(网络或者电话等)去与之取得联系,或者写篇文章(歌曲、诗篇等)继而抒发和纪念,对我们接下来的行动产生影响。甚至于说由于怀旧是大众心理,有些人正以此为职业,也切实在时代大环境下推动了大众文化进程(此说在后文详述)。
第二,情感上的丰富性。怀旧之所以存在,是根植于一种对比——对美好过去的不舍和现在的不满。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会由于渴慕返乡而产生交集感,同时还会产生忧虑感。被怀念的过去的“旧事”一定是美好的,哪怕有遗憾也是被主体内心所接纳的,不然对于痛苦的回忆正常的反应应该是逃避。基于此,在怀旧的整个情感历程中,我们应是经历了现实的或平淡、或枯燥、或悲伤的第一阶段之后,由怀念的美好带来沉浸回忆的第二阶段即温暖和愉悦,接下来是跌落现实的失落或悲哀的第三阶段,再之后便不可一概而论——也许可以从回忆中重拾勇气和经验,也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这不仅与怀旧的内容有关,也与主体本身状态有关。由此可以看出怀旧所带来的一系列情感体验,是复合的、丰富的。
综上,怀旧是时间上的连续,并且由现在为基点双向指向过去与未来,这于我们来说是“穿越”般的体验。怀旧是多种情感并存的状态,它不仅分阶段存在,涉及到不同的感情,而且它们彼此交融,体现出其复杂和复合。怀旧是一个人的品味,也是一群人的狂欢,它可以被咀嚼,也可以被娱乐和传播。
怀,作动词指“存有”,作名词指“心胸、心愿”;旧,“旧时的,过去的”。过去的事情留在心中,怀的情感倾向性是积极的,所以和西方词源相适应,是美好的、值得怀念的回忆。
怀旧在中文中自古也是一个词语,即怀念往事或故人,比起怀念更强调历史感,比起怀古更强调现实感。在心怀鸿鹄大志的元禛笔下,怀旧多了一抹烟火气息:“泪因生别兼怀旧,回首江山欲万行。2”在时刻推己及人的杜甫笔下,怀旧更添一味真情:“结欢随过隙,怀旧益沾巾。3”怀旧自带苍黄,自带陈旧,自带沧桑:“老冉冉至,怀旧凄然。4”想想还有什么比韶华已逝更令人凄然的事呢,更何况是寿命本就不如现代长的古代人。
目前,关于怀旧公认的定义,来自新牛津英文词典:“怀旧是对过去的饱含情感的一种渴望感。”怀旧是一种容易为人接受的行为,或者说是品质。它所具有的大众性,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更为盛行。如果说信息不流通的时候,我们的怀旧更多的还是自我的回味,现在的怀旧更像是找组织般的群体活动。
北冰洋汽水、马头牌冰棒、东北大板……怀旧零食层出不穷,正如路胜贞所言:“怀旧不仅仅是从传统中寻找创意源泉,更因为大众的买账……成为一个时空的存在,它是风潮也不完全是,当跨越风潮的阶段,它就是经典,放在快消品上讲,它就升华成老字号。5”我们怀念当时的味道,不仅是因为当时的自己,还因为那些怀旧的载体记载着当时的那个时代,其盛行风潮被我们奉为经典;而经典的强大生命力就体现在跨越时空的价值,甚至从生活中迁移到记忆中之后,会进一步因已逝的珍贵而富于更多的潜力,比如商业价值。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正是因为怀念的旧事不可复制也不能重来才更显珍惜,也正是因为其不可再被经历所以能够被改造成我们理想的样子而充满理想化色彩。怀旧的朦胧感不仅让我们觉得自己被弱化了个人的锋芒,添加了故事性,而且给了我们勇气去改写它成我们想象中的模样,其主观性又令它具有了真实性,在个人感强弱的抗衡下,我们会有强烈的归属感和安定感,从而易于沉湎。
怀旧除了与个人现实体验有关,还与文学艺术美学研究休戚与共。怀旧主题的美学作品更是不胜枚举,其中原因,可能是“怀旧是一种想象化的时光追忆,一种情感化的生命体验,一种诗意化的生存艺术。在回忆的审美心理基础之上,怀旧的审美本质表现为怀旧者对过去的生活事实和情感经历,在心灵当中的审美再造和艺术重构。怀旧的审美心理指向是感伤之美和彼岸之美。6”
所以太多的美都以怀旧为引,比如,肖双红的怀旧散文集《旧梦升起的时候》,其中有一篇自序:“其实,光阴何尝不是这样一条河,可以让我们伫立其岸,河水从身边流过,而我却依然故我?时间不是某种从我身边流过的东西,而就是我的生命。弃我而去的不是日历上的一个个日子,而是我生命中的岁月;甚至也不仅仅是我的岁月,而就是我自己。我不但找不回逝去的棉花,而且也找不回从前的我了。7”时光总是给人无限的感慨,于人于国与社会,皆是如此。“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即使没有对旧日的描写,仅仅一句时光流逝的感叹,都沉重的让人说不出话来。我们总在问,我是谁?但谁又能真正得到答案,上一秒你是你,下一秒你还是你,可是上一秒和下一秒哪个才算是真的你?
现实犹苟且,未来无所知。或许只有旧日让我们舍不得的那些事,那些真实又具体的故事,才能让我们真正认识到自己不是虚无缥缈的无足轻重的一个隐形的灵魂。
前面说到,怀旧有其产生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它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而被时代赋予了极高的商业价值,它的触角从生活到文化,(进一步阐释)更无时无刻不存在在我们的潜意识当中。它不仅对于我们的内心有着安慰和暗示作用,也会因为其朦胧气质和逃避现实的指向所带来一些问题。
我们认为怀旧是一种与自我高度相关的情绪,它有利于我们面对紧张和未知局面的镇定,就像我们在迷茫的时候会主动向回忆寻求安慰和经验;也有利于我们自身获得积极的自我认知,因为在记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有逻辑的组织自己的过去,获得一定意义上的存在感和成就感。所以怀旧经常会让我们从悲观消极中走出来,在沉思和养精蓄锐之后再投入到生活中去,或者笑笑摆脱过去的阴影,认识到自己已然成熟,从而继续向前奋斗。
第一,一味强调过去的美好,强调过去的自己,从而对现实产生不满,会影响自己在面对当下在做的事情的态度和状态。第二,太过重视过去的价值,会对个人发展规律产生不准确的判断。十岁的经验放在二十岁肯定就不适用了,但是因为十岁尝到了甜头就当成金科玉律自然是不符合发展规律的。第三,容易产生“可预期的怀旧”——即站在未来的角度把现在当过去进行怀旧的一种想象,认为“现在做的事没有用”。很多人把这种思想归结于功利,我认为不仅如此,更是因为认知角度的不同,我们更倾向于去相信一些事情“没必要”而非“不重要”,看似看得通透,实际上却没意识到时间作用于我们而导致的差异化发展,由此产生杞人忧天的忧虑或者没有意义的无力感。这种“假设的失去”会让人沉浸于扮演未来的角色,而不去看现在,只在茫然和恐惧中惶惶度日8。可见,虽然怀旧有其积极意义,但有时候过度的怀旧确是一种有害的情绪,所以沉浸于怀旧不能自拔便是不可取的。
文章的最后,我想以自己最近看过的青春剧的台词作结:“那些滔滔不绝的旧时光,在往复冲刷着我们每一个人,但是那段旧时光里的我们,才是最精彩的我们。9”
注 释
1.“‘怀旧文化’的哲学反思与批判”张宏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4(4)
2.唐·元稹《赠吴渠州从姨兄士则》
3.唐·杜甫《秦赠萧二十使君》
4.元·刘壎《隐居通议·礼乐》
5.“只有怀旧情节也不行”路胜贞《商界》2015(8)
6.“论怀旧的审美内涵”周强
7.“怀旧的哲思”苏海强《深圳商报》2015.12.28
8.网络文章:“人为什么要怀念过去”作者佚名
9.2017爱奇艺热播剧《你好,旧时光》宣传短片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