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笑筝/文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是我国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740年前所作的《过零丁洋》中的名句。南宋末年,文天祥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丁洋时,有感于山河破碎、国家危难而作此诗。诗中所说的零丁洋,就是如今的伶仃洋,北起珠江口,南达香港、澳门。广阔的伶仃洋造就了珠江口沿岸大大小小的港口城市,却也成为难以逾越的天堑,珠江口的两颗明珠——香港和澳门,被一湾海水分隔两地。随着香港、澳门的先后回归和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腾飞,曾经让文天祥望洋兴叹的伶仃洋,也越来越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然而,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的正式通车,让这一遗憾彻底成为历史。今后,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所需的时间,将从3小时缩短至45分钟。
这座粤、港、澳三地合作共建的超大型交通工程,也是世界建筑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它的钢材用量相当于60座埃菲尔铁塔;能抵抗8级地震,相当于经历过汶川大地震也能安然无恙;能抵抗16级台风,要知道10级台风就能把一棵大树连根拔起。此外,它的使用寿命高达120年,比其他桥梁足足长寿20年。
我们都知道,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澳门以及珠海的跨海大桥,但是在整座桥中间,有一段是看不到桥面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首先,这片区域是全球最重要的贸易航道,目前已经达到10万吨级的通航等级,所以在建桥的时候,就对桥梁的难度提出了挑战:如果要建造海上桥面,为了不影响正常的贸易通道,桥面的高度必须超过80米,桥塔的高度也会顺势增加到200米。然而,由于大桥周围海域临近香港机场,所以不允许附近有超过90米的建筑物,否则就会影响到飞机的正常飞行。其次,这块区域位于伶仃洋附近,由于伶仃洋是弱洋流海域,每年都会将珠江海岸的泥沙带入海洋,所以修建桥墩,很容易让这些泥沙淤积拥堵在一起,长期下去,还会影响到海上的航道通行。因此,经过工程人员的综合考虑,最后决定采用沉管式的海底隧道来修建,这样既不影响正常的海运,也不会对飞机的航线造成影响。但这种沉管式的海底隧道施工难度堪比“海底穿针”,它需要将33节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每节重达8万吨的钢筋混凝土管,在伶仃洋水下48米深处,一节一节对接起来,安装成长达6.7千米的海底通道,这是世界上最具挑战的超级工程之一,被业界称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但我们国家的技术团队和施工人员,硬是克服了种种超乎想象的困难,完成了这项奇迹,海底隧道的总工程师林鸣比喻说,将这33节沉管对接好,就像连续33次考上了清华。
怎么样,同学们,看完是不是很佩服我们国家的工程师呢?有没有为我们中国制造、中国力量发自内心地感到骄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