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 琴
(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桶井土家族乡文化完小 贵州 德江 565200)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树立师生平等的思想。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总认为小学生思想不成熟,个性不独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比较专制,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为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克服唯我独尊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习。其次,教师要树立新的课程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必须改变,语文教材不再是小学生进行学习的唯一寄托。教师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主动改革语文课程,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入语文课堂,紧密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授课。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学情境”的设置。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的素材,安排一定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提供小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因为小学生的好奇心是很重的,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是他们感兴趣的,那么他们一定会打破沙锅问到底。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向学生设置一些语文问题,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解决,如此一来,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首先教给学生预习方法,促使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讲课前,布置一些深浅恰当的预习要求,让学生课前根据要求动脑、动手、动口,初步领会课文内容,找出疑难问题,上课时再听老师讲解,重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学习也积极主动。其次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一是让学生学会理解词语。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除查字典外,还可以采用行之有效的结合环境、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二是让学生理解句子。因为理解句子是读懂课文的基础。在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理解句子的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通常采用抓关键词句和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三是学会归纳中心思想。通常从课题入手、从理解作者议论和抒情的部分入手、从理解时代背景等进行归纳。四是教给学生自己评价所学效果。让学生学会自己出一份试卷考自已,出题前教师把出题的原则和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感受答题难,出题更难。这样不仅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通过梳理知识、分析总结,锻炼了思维能力,真正达到了复习的目的。
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要使学生掌握听说读写能力,以适应未来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这4项能力主要通过讲读课文、阅读课文及作文教学的学习过程来行成。讲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占的份量最重。常用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小组成员共同学习,确保人人掌握布置的内容,然后每个组员单独解答测验题,得一个分数。若全组人的分数都在预先公布的优秀标准以上,则每人都可获得奖励分数。第二种方法与第一种方法的差别仅在于,学生单独参加测验后,教师随机抽取一个学生的答卷,以他的成绩作为所有组员的得分。考试评分也可采取类似的方法。总之,要通过评分,使参加合作小组的学生都感到他们是同舟共济的,只要努力了就会成功。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促使组员之间相互鼓励,共同帮助后进同学。
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作文难,作文难,听说作文就心烦”,这都成为学生嘴边的顺口溜了,同时也可以看出学生对作文产生的恐惧心理,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的作文呢?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5.1 平日里要善于观察,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一般来讲会说话就会作文。而要想在作文中写出优美生动的佳句,就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切忌胡编乱造,由于缺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分析,头脑空空,因而才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所以在平常生活中要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5.2 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杂志等课外读物,要学会细读、精读,精彩篇章最好能背诵,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以及语段摘录在笔记本上,平时要懂得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相信写作方面一定会有所提高的。
5.3 要注重写作材料的积累,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建议平时有条件的同学可带着摄像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坚持不懈地记日记,有感而发地写随笔,都是帮助我们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并且还要要善于思考。多一份思考,就多一份收获。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会有血有肉。
5.4 实行“互评互改”,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写好作文后,组织在写作小组内讲评。先学习别人作文的优点,再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点,并指出改进意见。以此来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希望同学们能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只要长期坚持,就一定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