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 黄永革
(接上期)
1.企业存在乱拉乱接电线和使用绝缘层破损和残旧电线现象;
2.企业存在电气线路敷设未采用金属套管或阻燃PVC管现象;
3.企业存在在电开关、插座下方放置物品现象;
4.企业存在在配电室堆放杂物现象;
5.企业存在未在变压器、高压配电装置、低压配电装置的操作区、维护通道铺设绝缘胶垫现象;
6.企业存在配电室电缆沟盖板不齐全现象;
7.企业存在配电室防小动物措施不完好有效现象;
8.企业存在未配备质量合格、数量符合工作需求的安全工器具现象;
9.企业存在配电箱、开关箱未有名称、用途、分路标记,没有专人负责定期进行检查、维修现象;
10.企业存在电控柜未接有地线,控制柜门上没有线路图现象;
11.企业存在带电体明露现象;
12.少数企业存在在维修设备(如举升机等)控制线路上外接电源,给其他用电设施(如电脑等)供电现象。
1.通用要求:不得乱拉乱接电线和使用绝缘层破损和残旧的电线;电气线路敷设应采用金属套管或阻燃PVC管;电开关、插座下方不应放置物品;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应使用具有 3C 认证的产品。
2.配电室要求:配电室应单独设立,并设有操作、维护通道,保持整洁、畅通,严禁堆放杂物;变压器、高压配电装置、低压配电装置的操作区、维护通道应铺设绝缘胶垫;设备构架、基础无严重腐蚀,房屋不漏雨,无未封堵的孔洞、沟道,电缆沟盖板齐全,电缆夹层、电缆沟和电缆室设置的防水、排水、防小动物措施完好有效;应设置适用于电气火灾的消防设施、器材,并定期维护;消防器材不应挪作他用,周围不应堆放杂物和其他设备;出入口应设置高度不低于400mm的防小动物挡板;变配电室的出入口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牌;应配备质量合格、数量符合工作需求的安全工器具,并应统一分类编号,定置存放并登记在专用记录簿内,做到账物相符。
3.配电箱要求: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干燥、通风、无外来物体撞击的场所,其周围应有足够2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和通道;总配电箱应设总隔离开关、分隔离开关、漏电保护器等电器设备;分配电箱应设总隔离开关、分隔离开关;开关箱应设隔离开关、漏电保护器,实行“一机一闸一箱一漏”制,严禁设置分路开关;配电箱/柜应张贴醒目的安全警告标志和编号、标识,配电箱、开关箱应有名称、用途、分路标记,有锁,有防雨措施,严禁放置杂物,并由专人负责定期进行检查、维修;电控柜内器件排列规整、接线整齐划一;接有地线;控制柜门上应有线路图;应无带电体明露、无跨接。
1.企业的消防设施未通过消防验收或者未进行消防竣工验收备案;
2.企业未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
3.企业的安全出口堵塞;
4.企业未设置消防疏散楼层指示图;
5.灭火器材未定位存放,存放点未张贴标识,未标明灭火器编号、类型、使用方法、责任人等;
6.灭火器、消火栓被杂物遮拦;
7.灭火器不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8.灭火器压力失效;
9.消火栓内水枪、水带缺失;
10.消火栓内水带盘卷不符合要求;
11.室外消火栓被障碍物遮挡;
12.消火栓未进行定期检查。
1.资格要求:消防设施应按规定通过消防验收或者进行消防竣工验收备案;应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并保存检测记录。
2.安全出口、疏散通道要求:应保持畅通,不应有占用、堵塞、封闭安全出口,消防车道和疏散通道或者有其他妨碍安全疏散的行为;应在相对独立的空间和用于人员疏散的位置设置应急照明并保证应急照明能够有效使用;应设置消防疏散楼层指示图。
3.消防设施、器材管理要求:应配备符合要求的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应定位存放,设在明显、便于取用的地点,存放点张贴标识,标明灭火器编号、类型、使用方法、责任人等,周围应无障碍物、遮栏、栓系等影响取用的现象;灭火器箱内应干燥清洁;嵌墙式灭火器箱及挂钩、托架的安装高度应符合手提式灭火器顶部离地面距离不大于1.5m的要求;推车式灭火器不应设置在台阶上;室内消火栓箱不应上锁,箱内设备应齐全、完好;室内消火栓水带外观应完整无损、无腐蚀、无污染现象,与接头应绑扎牢固;消防水喉接口绑扎组件应完整、无渗漏现象,与接头绑扎牢固,水带盘卷符合要求;室外消火栓不应填埋、圈占,距室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2m范围内不应设置影响其正常使用的障碍物;每季度应对消火栓进行1次外观和漏水检查,发现有不正常的消火栓应及时更换,并保存相关记录。
1.企业未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工作;
2.企业开展了安全生产检查工作,但档案未如实记录事故隐患的排查时间、所属类型、所在位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未针对发现的隐患分析原因,明确整改方案,方案具体内容包括确认措施(不能立即消除的隐患,制定有针对性防范措施)、期限、要求、责任人员,整改项目未通过验收审核,未能按期完成的项目有没有原因分析与后续措施;
3.未对反复出现的隐患和重大隐患开展重点(挂牌)整治;
4.每月未向从业人员通报发现隐患情况。
企业安全生产检查(可同时完成隐患排查工作)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各工作岗位职责落实;安全培训教育情况;设备设施安全技术状况;从业人员操作规程执行情况;事故隐患整改及应急预案演练;安全生产台账、档案保存;安全生产其他内容。企业应按要求将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工作做到位。
1.企业未开展危险源辨识与风险管控工作;
2.企业开展了危险源辨识与风险管控工作,但危险源辨识的方法不准确,危险源清单不准确,如危险源风险等级不准确等,未全面辨识本企业所有安全风险源;
3.企业未对危险源等进行实时监控;
4.企业未编制本单位的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应急资源调查登记报告。
企业应开展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工作,全面辨识本企业所有安全风险源(生产系统、设备设施、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的数量、种类和分布情况,开展风险评估,评定风险等级,建立风险辨识评估登记表;对危险源、重点部位、重点岗位进行实时监控,设有覆盖安全重点部位视频监控设备;应编制本单位的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应急资源调查登记报告(风险评估报告)等。其主要内容应包括:评估的主要依据,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安全风险等级,可能受事故影响的周边场所、人员情况,辨识、分级的符合性分析,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事故应急措施,评估结论与建议等。应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确定出各类各级、各层、各岗的安全风险防控重点,应向从业人员进行宣传与告知。
1.企业未编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企业编制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但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或不符合应急预案编制要求;
3.应急预案未经过评审;
4.应急预案未报当地有关部门备案;
5.每年未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或演练不符合要求,如消防应急预案演练只是做了消防器材使用的内容;
6.未对演练进行总结分析,未对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企业应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预案编制应符合GB/T 2963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的要求,预案应经过专家评审,符合修订、评审要求;应急预案应与当地政府预案保持衔接,报当地有关部门备案,通报有关协作单位,每年应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每3年应实现对本企业所有专项预案演练的全覆盖,对开展的应急预案演练进行总结分析,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如修订预案、加强人员培训等)。
1.企业未开展职业健康工作;
2.企业开展了职业健康工作,但所做的工作不全面或不规范。
应按要求及时、如实向属地安全监管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应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测结果存入职业卫生档案;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应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的要求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一般为一年一次),并按照“一人一档”的要求,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管理档案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清单以及作业人员接触情况等资料;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评价报告;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汇总资料与评价报告;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与应急处置记录;对存在职业禁忌证、职业健康损害或者职业病的从业人员处理和安置情况记录;其他有关职业卫生管理的资料或者文件。应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宣传培训,使其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和职业危害、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应设置公告栏公布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等内容。设置在办公区域的公告栏主要公布:本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等。设置在工作场所的公告栏主要公布: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岗位、健康危害、接触限值、应急救援措施,以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检测日期、检测机构名称等。企业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和防护措施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危险化学品的存储不符合相关要求。
危险化学品应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储存室、气瓶间或专柜等专门的储存场所内,不应露天存放;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应设置明显的标志,并在危险化学品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应有与所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种类相符的化学品安全标签和安全技术说明书;应建立危险化学品储存台账,在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内应有温湿度记录和安全检查记录,危险化学品出入储存场所时,应检验物品数量、包装等情况;应按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质分区、分类、分库(或分柜)存放,禁忌类危险化学品不应混合存放;不应在危险化学品储存区域内堆积可燃性物品。
1.企业危险废弃物贮存场所在维修车间内设置;
2.企业未建立危险废弃物管理台帐,未保留转移联单;
3.危险废弃物贮存场所未有防渗的硬化地面,未有泄漏液体收集装置;
4.盛废油料、稀料桶敞口存放,装旧稀料桶码放方式不正确;
5.废蓄电池存放电极未做防护;
6.不同种类的危险废弃物标识不清晰,混放。
危险废弃物贮存场所应在维修车间外独立设置;产生的危险废弃物应委托具有危险废弃物经营许可证资质的企业机构统一、分类处置,签订处置协议;应建立危险废弃物管理台帐,保留转移联单;应建立专用的危险废弃物的贮存设施或专用贮存区域,并设置危险废弃物警示标志,贮存房间应有防渗的硬化地面、有泄漏液体收集装置,盛有液体危险废弃装置应及时封闭,装旧稀料桶应按呈品字形码放,与地面之间设置绝缘胶皮;废铅酸电池存放区域,地面应采取防腐防渗处理,废蓄电池存放电极应做好防护(电极防护套或电瓶包装等)。
1.企业应制定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计划,按计划及时投入安全生产经费,并对安全生产经费使用情况跟踪记录;
2.应对违反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违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等行为进行处罚,并有记录;
3.每年应对在安全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集体、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并保存表彰文件和资料;
4.应定期(至少每年一次)开展安全生产进行检查、评比、考评,总结和交流经验,推广安全生产先进管理方法,并保存相关记录和档案;
5.企业与相关方应签订安全协议,明确双方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6.企业应按期为员工缴纳工伤保险;
7.企业一旦发生事故,应详细记录事故、生产事件的情况,建立清单,并对事故进行总结、分析,做到“四不放过”,形成报告;
8.企业应建立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促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9.企业应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