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说《遗忘》的含蓄之美

2019-11-26 13:32周国瑞
文学教育 2019年17期
关键词:夙愿盆花含蓄

周国瑞

含蓄,是文学艺术的重要美感特征之一,尤其是在刻画与表现人的丰富而复杂的情感方面,中国式的含蓄更是显得别具一格。例如我最近读到下面一篇微小说,原文如下:

遗 忘

喜寿的家

一场大病重获新生后,崇铭决定去完成自己儿时的梦想,人生苦短,要到处走走看看。高山流水,小桥人家,大处有大处的美,小处有小处的俊。

所有的一切都令人心旷神怡,可是最初的新鲜感过去以后,他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夜深人静的时候尤其更加。他时时想,慢慢想,细细数着身边的一切,可是怎么也回想不起来到底少的是什么。

他有些烦闷,再好的山水也无法消除,反而更添孤寂。最后,他决定回家了,也许家人们知道些什么,能解开他心中的疑惑。

家中人都是说什么事情都没有,就他多心,不同的是有人斩钉截铁,有人支支吾吾。他弄不清楚到底什么是真什么是假,直到有一天他在自家门前遇到了一个姑娘。

那姑娘朝他浅浅一笑,他觉得心中有什么东西要涌出来却始终破不了那层壳。他试着去接近那个姑娘,每次遇到她心中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有时是更加暴躁,有时又可以心如止水。但他记得家人初见这姑娘时的眼神和叹息声,他知道,这其中定然有秘密。

他一遍一遍的想打听,但正面问也好,侧面问也好,姑娘都是笑嘻嘻的。问急了就笑的更灿烂说:“你是不是喜欢我!”

崇铭摇摇头:“不,不是。对不起给了你这种感觉,但是我真的觉得我应该认识你,或者我认识与你有关,和你想象的人。”他确定不是想和姑娘携手一生,但总觉得心中曾经有一个长得这样的人住过。

姑娘红了眼睛不说话。

时间一晃就是十年,他一直没有找到心中缺少的东西。

一个午后,从来不主动前来的姑娘忽然来找,手中捧着一盆花,说:“日前得了一株奇花,送我花的人说若是能使它盛开,便能了结心中夙愿。我想请你来养,你可愿意。”

崇铭答应了,如果这花真的能了结心中夙愿,那它一定能找到自己缺少的那件东西。

每次见到那花都会让崇铭的心微微的疼,他把所有时间精力都放在了上面。想尽一切办法才勉强让那花生根发芽活下来。每次看到花的情况好转都令他惊喜万分,感觉它都快成了自己的生命。

终于有一天,花开了,里面现出一个小小的身影,对着崇铭嫣然一笑,落下泪来:“我回来了,你可还好!”

往昔的时光随之回来,原来不是重病,而是遗忘,一场因为生离死别的遗忘。

(摘选自《今日头条》)

上面这篇微小说的标题虽然是“遗忘”,但人们读完全文却不难发现原来它的标题并不是这篇微小说的主题——尽管作品的标题、内容和表达都是在叙写一个人的种种“遗忘”,但其实却是在含蓄地表现一个人对所爱之人的深深铭记与忘不了。“含蓄”作为一种语言表达的技巧,百度给出的意义是“表达委婉,耐人寻味”。那么在微小说《遗忘》中,创作者是如何委婉、含蓄地表现一个人对所爱之人的深深铭记与忘不了的呢?

微小说开篇第一句是这样描述的:“一场大病重获新生后,崇铭决定去完成自己儿时的梦想,人生苦短,要到处走走看看。”——其实读到后面,我们知道这篇微小说的主人公“崇铭”并不是真正生了“一场大病”,而是经历了一场人生的重大打击——自己心爱的人由于某种原因(或重病或车祸)而永远地离开了他,致使崇铭的精神几乎崩溃。这时,可能是在崇铭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或同事们的百般安慰与悉心开导下,崇铭决定到外面去旅游旅游,“到处走走看看”,以平复、疏散一下悲痛与抑郁的心情。“高山流水,小桥人家,大处有大处的美,小处有小处的俊。”——这里的描写与议论,既可以看成是崇铭对旅游途中所观赏到的自然美景的不同感受,也可以看成是崇铭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或同事们对他进行安慰与开导的含蓄之言:人死不能复生,要想开一些;虽然她走了,但你的生活还要继续;世上的好姑娘还有很多,你定会重新找到自己幸福……总之,这篇微小说的第1段从叙述、描写到议论,无不是在进行开篇点题——尽快“遗忘”过去。

倘若按照一般文章写作“起承转合”的行文程式,在开篇点出要尽快“遗忘”过去之后,紧接着下来就应写如何“遗忘”过去了。然而,在文学创作中,却经常是以出人意表的方式来引人入胜。我们看到微小说的第2段是这样描述的:“所有的一切都令人心旷神怡,可是最初的新鲜感过去以后,他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夜深人静的时候尤其更加。他时时想,慢慢想,细细数着身边的一切,可是怎么也回想不起来到底少的是什么。”——在这一段里,创作者显然不是在刻画和表现崇铭去怎么“遗忘”过去,而恰恰相反,这里却是在刻画和表现崇铭对过去怎么也遗忘不了。在上一段里,崇铭刚刚感受到“高山流水,小桥人家,大处有大处的美,小处有小处的俊”;在这一段里,“所有的一切都令人心旷神怡,可是最初的新鲜感过去以后,他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夜深人静的时候尤其更加”——这种“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感觉正是在委婉、含蓄地表现崇铭对所爱之人的深深铭记与忘不了。

“他有些烦闷,再好的山水也无法消除,反而更添孤寂。最后,他决定回家了,也许家人们知道些什么,能解开他心中的疑惑。”“家中人都是说什么事情都没有,就他多心,不同的是有人斩钉截铁,有人支支吾吾。他弄不清楚到底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从第3、4段中的这些描述来看,崇铭可能是真的“遗忘”了一些事情,但这也正符合普通人的一种正常心理——“选择性失忆”。选择性失忆是一个人受到外部刺激或者脑部受到碰撞后,遗忘了一些自己不愿意记得的事情(或者是经历重大挫折,或者是经历感情变故等)。选择性失忆,在心理学讲是一种防御机制。通俗的说,假如人遇到一个强大的刺激,这个刺激让这人无法接受,那么,这个人潜意识中就会选择忘掉这件事情,从而形成“选择性失忆”。但是,虽然表面上似乎是忘掉这件事情,可它的阴影还是存在的。做事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受那件事情的影响,可能自己都搞不清楚,慢慢的就会变成一个心结。而打开这个心结的契机,有时往往需要某个相似的情景再次出现——“直到有一天他在自家门前遇到了一个姑娘”。

往下的各段描述,就是在记叙崇铭努力恢复记忆的整个过程——

“那姑娘朝他浅浅一笑,他觉得心中有什么东西要涌出来却始终破不了那层壳。他试着去接近那个姑娘,每次遇到她心中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有时是更加暴躁,有时又可以心如止水。但他记得家人初见这姑娘时的眼神和叹息声,他知道,这其中定然有秘密。”——曾经被选择性遗忘的东西开始慢慢地回到了崇铭的记忆中。

“他一遍一遍的想打听,但正面问也好,侧面问也好,姑娘都是笑嘻嘻的。问急了就笑的更灿烂说:‘你是不是喜欢我!’”——虽然对方的那位姑娘并不明了崇铭为什么要“一遍一遍的想打听”她,但是创作者却在含蓄地告诉我们,这位姑娘的音容笑貌一定颇似崇铭逝去的所爱之人——而这正是使崇铭恢复选择性失忆的关键。

为什么我认为这位姑娘的音容笑貌颇似崇铭逝去的所爱之人呢?这从此段前后的描述中可以得到印证:“他记得家人初见这姑娘时的眼神和叹息声”——表明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竟有与崇铭逝去的所爱之人长得如此相像的人;崇铭“总觉得心中曾经有一个长得这样的人住过”——也表明那姑娘与崇铭逝去的所爱之人长得非常相像。通过作者的这些描写,我们不难看到崇铭之所以能对“曾经有一个长得这样的人”的熟悉身影产生感觉,不正是在含蓄地表现崇铭对所爱之人的深深铭记与忘不了吗!

“姑娘红了眼睛不说话”——这句神态描写的内涵非常丰富:它既可能是姑娘因为有人告诉她了崇铭与所爱之人的故事而被感动,亦可能是对崇铭失去所爱之人的不幸遭遇表示一种深深同情。总之,作者是在这里含蓄地刻画和表现这位姑娘的内心善良与富有同情心。基于此,不妨让我再大胆地想象一下:创作者在此专门用“姑娘红了眼睛不说话”这句描写,是不是在埋下一个伏笔——为她日后可能会跟崇铭走到一起作铺垫。不然怎会在十年以后,“从来不主动前来的姑娘忽然来找,手中捧着一盆花”,想请崇铭来养,以了结崇铭的“心中夙愿”呢?

“时间一晃就是十年,他一直没有找到心中缺少的东西。”——这一段文字言简义丰,它既是在委婉地表现崇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落寞之感,又是在含蓄地表现崇铭“茫茫人海终生寻找,一息尚存就别说找不到”的执著之情。而这都与崇铭始终忘不了他的所爱之人、力图找回他与她的全部记忆密切相关。

作品再往后面的情节发展,就有点近乎童话境界了——

一个午后,从来不主动前来的姑娘忽然来找,手中捧着一盆花,说:“日前得了一株奇花,送我花的人说若是能使它盛开,便能了结心中夙愿。我想请你来养,你可愿意。”

崇铭答应了,如果这花真的能了结心中夙愿,那它一定能找到自己缺少的那件东西。

每次见到那花都会让崇铭的心微微的疼,他把所有时间精力都放在了上面。想尽一切办法才勉强让那花生根发芽活下来。每次看到花的情况好转都令他惊喜万分,感觉它都快成了自己的生命。

终于有一天,花开了,里面现出一个小小的身影,对着崇铭嫣然一笑,落下泪来:“我回来了,你可还好!”

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一盆花”一定是开启崇铭记忆大门的钥匙,在那花中一定藏有昔日崇铭与所爱之人的很多故事,比如当年是否就是在二人同去买花的途中,她遭遇了不幸,他虽生还却造成了失忆。不然,现在的崇铭怎么“每次见到那花都会让崇铭的心微微的疼,他把所有时间精力都放在了上面。想尽一切办法才勉强让那花生根发芽活下来。每次看到花的情况好转都令他惊喜万分,感觉它都快成了自己的生命”呢?总之,这“一盆花”可以让读者去展开想象的翅膀……耐人寻味的是,知道巧用那“一盆花”去打开崇铭记忆大门的人,一定是一个真正走进了崇铭心里的人——由此可见在“十年”的漫长岁月里,那位曾经“红了眼睛不说话”的姑娘,不知默默地为崇铭做了多少事情。此情此景,真的令人感叹和敬佩!

微小说的结尾写道:“往昔的时光随之回来,原来不是重病,而是遗忘,一场因为生离死别的遗忘。”——从这个篇末再次点题来看,崇铭的一段长达十年之久的“选择性失忆”,终于通过“一盆花”的养护过程而被重新找回——“每次见到那花都会让崇铭的心微微的疼”。那些曾经发生在“一盆花”上面的曲曲折折的生活往事,最终化为了崇铭的点点滴滴的温馨回忆与长长久久的深刻铭记。所以,我认为微小说《遗忘》表面上是在讲述“一场因为生离死别的遗忘”的故事,而实际上却是在表现一种深沉含蓄的情感美——钟情、专情、深情、长情……所有这些,很可能随着崇铭的选择性失忆的全部恢复,将延续到为了恢复崇铭的记忆而默默守候了十年之久的另一位姑娘身上——毕竟生活还要继续,人不能永远沉溺在过去的回忆中,该遗忘的应当遗忘,该铭记的应当铭记,该珍惜的应当珍惜,该追求的应当追求。我相信,有了那位貌似前爱人而又心甘情愿为崇铭付出了十年青春的姑娘,崇铭的未来一定是幸福的!

综上所述,在微小说《遗忘》中,没有直抒胸臆的文字,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只有让人产生联想的含蓄和使人发挥想象的空间。“文贵曲折不喜平”的至臻境界就是含蓄。清代沈祥龙说得更具体明白:“含蓄者,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已。”(《论词随笔》,见《中国历文论选(四)》,上海出版社1980年版)所以,微小说《遗忘》的含蓄之美,正是体现了这样一种“意不浅露”之美,一种“语不穷尽”之美,一种“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让人思而得之之美。

猜你喜欢
夙愿盆花含蓄
宋月航
如果没有细菌
今生夙愿陌上花开
含蓄三义
交 谈
含蓄
夙愿
含蓄
靓诺 含蓄中的优雅
盆花旅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