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小刚
所谓梯队竞争法,是指在羽毛球选修课教学中将学生按照运动能力均衡分成最多小组,并以每次授课内容开展竞争性竞赛,前三名优胜小组实现升级,个人最终羽毛球成绩评定等级将取决于小组最终评价成绩。该教学法的提出是笔者基于羽毛球是一项对竞技技术要求较高、技战术复杂且对参与者的运动能力要求相对较高的运动项目,没有较为持久的运动兴趣和坚持力是很难在较短的时期内习得较好的羽毛球运动基本技能、培养出一定的羽毛球运动技战术水平的。虽然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开展受制于器材、场地、师资、学制等各种现实因素,但笔者认为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对一项运动的推动价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则具有更为重要的价值。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笔者提出了梯队竞争法,并就梯队竞争法对高校学生的羽毛球兴趣的激励价值及可操作性策略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虽然我国羽毛球运动爱好者基数庞大,但群众性羽毛球运动水平一直没有较高的提升,主因就在于随着羽毛球水平的提升,羽毛球的技战术水平难度不断加大,运动者的运动兴趣和运动持久性吸引力会不断下降,很难支撑运动爱好者继续坚持下去。虽然羽毛球选修课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具有较高的选修率,但中高级水平羽毛球练习者比重却较低,主因在于随着羽毛球技战术难度的不断提升,学生在常规课堂上没有及时跟上教师进度往往失掉对羽毛球的热情,从而不利于自身水平的提升。笔者认为梯队竞争法通过群体性的约束力,是可以激发学生的群体性探险、挑战精神的,这种采用团队晋级的形式可较好地实现利用团队的力量激励个体的羽毛球运动的持久性吸引力和坚持力的。
教学评价对于羽毛球这样运动技能复杂、运动能力养成时间较长的运动项目来说是尤为重要的,不仅能反馈运动者在某一时间段内的运动能力,更能使运动者及时掌握自己的优缺点,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技能提升。当前我国高校羽毛球运动评价约89%的院校都实行期末一次性测评制,无法客观地反映学生较为稳定的真实水准,而梯队竞争法则可以使教学评价更加直观和直接,每次课堂都是一次测试,学生群体只有全力以赴才能帮助小组在竞赛中脱颖而出实现晋级,这种评价机制相对于传统羽毛球教学评价机制来说是更利于学生的教学反思和羽毛球技能的提升的。
高校开展羽毛球运动这类群体性、对抗性的运动,一方面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良好的体育运动爱好,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群体在群体性的体育锻炼中彼此增强了解和合作,从而培养坚强的体育品质及增进团队合作精神等深层次品质的培养。因此,笔者认为梯队竞争法通过设置多次的团队升级、降级等激励等级规则,可激励学生培养较强的团队规约力和密切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励队员奋力拼搏,自觉提高自我羽毛球技战术水平和团队合作水平,只有团队整体水平提升才能获得个人成绩的提升,对于他们来说是可以有效激发长效的羽毛球运动爱好热情及坚韧不拔的体育运动精神的。
鉴于以上诸多梯队竞争法的存在优势,建立高效羽毛球梯队竞争法的可操作性实施策略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实现羽毛球教学及分组的教学目标的科学性,特别是要从根源上就有梯队建设意识,从而在分组参考标准设定、小组羽毛球水平评定及个体最终羽毛球水平评定等多个维度能够具有广谱性,从而避免过去其它教学法经常出现的狭隘的精英化培养的倾向, 从而利于激发最多学生的羽毛球运动长久性的参与积极性与参与意愿,从而实现培养扎实的兴趣爱好和“终身体育意识”的高校体育教学目标。
梯队竞争法是一个多层级、连续性的长效的教学法,因此要想使梯队竞争法公平、顺畅地贯穿整个羽毛球教学体系,则其次要做的就是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体系,既要保证评价标准的公平性,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群体间的竞争与合作,通过团队的升级而约束并激励自我羽毛球运动水平的提升,更要实现评价的多元性,保证较弱小组团队中具有较强运动能力和羽毛球运动水平的个体的评价的公平性,从而使这种激励机制具有更为普遍价值,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最终运动能力的提高。
不管何种教学法的提出与具体实施,最终都要依靠教师群体的执教认识水平。建立梯队竞争教学法的可操作性的实施策略的最终策略就是提升羽毛球教师的执教认识水平。一线教师是实际教学经验最多和接触到当今教学痛点体验最为深刻的群体,他们的认识和教学反思将会更有效,因此笔者认为要想使高效羽毛球运动梯队竞争教学法最终落到实处,则需要着手高校羽毛球教师执教认识水平的提升,加强教师群体对梯队竞争教学法的价值、学生实际羽毛球技战术学习成效及对羽毛球教学的实际提升效果等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评估和认识,并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群体的性格、实际运动能力、运动表现等加以灵活改进,则将会为梯队竞争法提供坚实的现实条件和基础。
作为羽毛球运动爱好的大国,我国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势头和热情一直居高不下,不仅推动了羽毛球的发展,也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一定运动技能和理论水平的高校学生群体,对于我国群众的羽毛球运动水平的提升是具有较好的效果的。对于羽毛球教学法的探索也一直没有停止过,笔者在综合多年一线体育教学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梯队竞争教学法,在本文中就梯队竞争法的价值和可操作性策略也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但就笔者的认识水平局限,仅提出了三点建设性的建设建议:首先,保证羽毛球学生分组及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有广谱性梯队建设意识,从而可避免传统教学法重精英化培养、轻普及化发展的倾向;其次,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体系,保证评价标准的公平性和多元性,从而使羽毛球运动激励策略更具有普遍价值;再次,要提升教师的执教认识水平,为梯队竞争法提供坚实的现实条件和基础。这三条建议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尚需要更多一线教师的实际教学检验和改进,因此本文谨起到抛砖引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