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艳平
语文老师参与到语文课程的探讨中,是成为探索者的关键。对于如何参与探讨,这里有一个小例子。语文老师备课时,遇到一些学生可能陌生的词语和成语,应当翻阅教材和借助现代科技,比如播放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小视频《盲人摸象》,让学生在视频中体会盲人在摸象时的感受,给学生一个有趣又印象深刻的解释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将会事半功倍,对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有很大的帮助。这就需要老师落实到教学中,深刻探讨应如何给学生讲课教学。因此,语文老师应成为教学的主导者,主动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发展进行探索。
根据新改革的教学标准要求,小学语文老师应摒弃以前的灌输思想,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进行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对小学语文产生兴趣,并且做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比如,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不积极参与课堂,同时课后也没有花功夫学习语文,导致语文成绩一落千丈。对于这种学生,老师要做的就是关心学生,争取与学生做朋友,了解他对语文的看法,从根源上改变他对语文的学习态度,并在平常的学习中给学生指引思考方向。通过这样的举动,学生会渐渐地对语文产生兴趣,渐渐掌握语文的学习要领。因此,小学语文老师需要换位思考,不能举着铁尺高喊口号,而要落实到对学生的关注中,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扮演学生学习的引路者。
在我们一般的传授知识过程中,老师很少会在传授知识之后,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自我修正。这几年伴随着群众对教育的关注,着手对传授知识的方法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寻出了反思理论。[2]在新时代对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改革的教育标准要求语文老师在教学任务之后不应就此结束,而是应该回忆自己的上课过程,反思是否有值得改进的地方,然后不断完善自己,分析学生汲取知识的能力,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然而,如何让老师快速并且有效的进行反思?做笔记是一个好的方法。比如我们伟大的毛泽东主席,他每看一本书,都会在旁边做上相应的笔记,这样不仅可以让他记住此时的感受,更能在研磨笔记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想法。笔记不仅仅能帮助老师更完整地记录教学的过程和细节,更能让老师在记录的过程中总结出经验。只有通过记录,老师才能在文字中思索自己的教学课堂是否有需要改正的地方,是否有值得继续的地方,之后利用课余时间,对自己的教学细节进行思考,甚至是某一个课文段落,某一个提问环节,有时还可以请教周围的朋友,听取他人的意见。总而言之,语文老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把自己放在一个思考者的位置,在课后加强对传授方法的思考。
由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以及我国的教育十分讲究对古人的尊重,特别是义务教育,所以,在长时间学习古代文人的想法、观念、行为中,许多小朋友渐渐丧失了属于自己的创新力,而老师也逐渐固步自封了。久而久之,我们的教育慢慢抹杀了属于孩子的丰富想象,把一批又一批的孩子教成了没有自我想法的学生。然而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原因主要归咎在老师的身上,老师是学生汲取知识的主要来源,而语文老师更是传授学生们做人的道理,倘若一个老师不尊重学生的想法,忽略学生对未知事物的自我简介,甚至给予批评,种种行为会直接在根源上抹杀孩子们的好奇心与创造力。
比如,老师有时候在课余的时间开展一些开发创造力的活动,像一些你画我猜等有趣的小游戏,既让学生在课外学习到知识,又能让学生开动自己的大脑,而不是一味地在课堂上照本宣科,让学生一味地接受已有的知识。目前,新改革的教育标准在总结中提出,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加强学生的独立能力,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寻求他人的答案,而是先进行自我分析。想要实现这样的教学效果,语文老师首先要做到改变自己脑中的固定思路,进行发散思维,鼓励学生不断创新,在学生面前做好榜样,感染学生。[3]在教学方法中,老师应从教学方法开始,到学生的每一次提问,都应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完成自己的作业,让学生自己回答出自己的问题。其次,要让学生不懂就要问,要对老师怀有质疑,对课本也应怀有质疑,老师不是世界的准则,课本也不是唯一的答案,一旦认为和自己想法不对,就要勇于提出,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力。最后就是要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从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而不是在一条路上走到黑,因为教师需要辅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总而言之,新改革的教学标准不断完善,对语文老师各方面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意识到自己是担当一个怎么样的角色。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成为学生的好榜样,在教学中成为一个反思者,致力于培养一个拥有创新力、发散思维、全方位个性发展的中国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