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燃
德国物理学家哈肯认为:系统有序结构的形成,是在控制参量达到一定的临界值后,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协同现象和相干效应,在此条件中不断远离平衡态,大量吸取结构耗散理论,这一过程就是自组织现象,它主要研究各种不同的系统在变的过程中所遵循的从无序到有序转变的共同规律的科学并由此创立了协同学。
哈肯在《激光理论》里面多次提到不稳定性,主要是以演化方程的形式来研究出协同理论的种种非平衡定态和不稳定性(即非平衡相变),一种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变化,新模式的形成必将替代旧模式的形成。在郑开马拉松的系统中,每年赛事规模的不断扩充、比赛项目和参赛人员的增添,志愿者团队的招募,以及比赛路线的不断改变,每年都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因此需要一个组织者团队做出不断的修整,一个系统的结构根据外界序量的连续变化,从而产生诸多的不稳定性,导致一系列新旧模式的更替,从无知到有知、从简单走向复杂的一个演化过程,即不稳定谱系。如今的郑开马拉松做到了,这一系统的发展动力方向逐步接近自组织的有序化,赛事的管理运行模式、组织培训机构、志愿招募等机制也逐渐的从不稳定性走向稳定的道路。
哈肯的协同学指出:无论什么系统,只要是在整个系统演化过程中这个序量出现从无到有的现象,并且还能形成新的序量结构,从而能体现出这个新结构具有一定的序量程度,它就是序参量。序参量在整个过程中处于主要地位,由它支配郑开的管理机制如何去运营,又告诉参赛者如何服从赛事安排并有秩序有组织序态的情况。由此可推断出一个赛事的好坏,在于举办方是如何运筹支配的。一个城市的影响力、文化背景、衣食住行以及各个旅游景区,赞助商等外部因素都对组织者这一序参量起着重大的反作用,它们两者是协同与竞争的关系,同时主办方之间、参与者之间、赞助者之间都存在着协同与竞争,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进步。
支配原理是说序参量去支配子系统的发展原理,在协同学理论中被取名为“支配原理(役使原理)”。在整个系统演化过程里,有快变量和慢变量两个部分,快变量(如参赛人数的增加、比赛路线的改动和郑开马拉松赞助商的更新)因为出现的快也消失的快,对赛事的结果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而慢变量(如城市的影响力、地区的经济水平和人民的积极性)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具有较大的稳定性,这一过程对城市的发展起着主导性的作用,这就是协同学所说的支配原理。
回首展望这12年来的郑开马拉松会发现,参与者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年龄、国籍、文化背景、参赛经济投入等),举办方之间、赞助商之间、物料之间等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才导致了在2016年郑开马拉松赛十周年上的一片混乱,比赛起点管理不够完善造成众多人员拥挤,半程终点完赛车不足造成人员无法返程,途中补给太少造成后半程人员没有补给,全程终点人员分配不合理、设施机制不完善造成参赛人员长时间排队无法领取完赛包,使得赛场周围环境和参赛人员的不断吐槽,让2016年的郑开马拉松影响力迅速下降,也给举办方一个沉重的打击,至此举办方励志要把赛事举办好,吸取广大好评赛事的举办经验,从参赛者的角度去完善统一机制,大量招募志愿者,加强培训机构,才使得2017年的郑开马拉松有了明显的回转,在2018年中国马拉松评选活动上被评为金牌赛事,郑开的努力终于得到回报。这些差异性会使郑开马拉松的竞争与协同一直存在,并不断推动着郑开马拉松向前进步。
在政治中学过部分与整体的概念,其中整体包含部分,部分是整体的一份子,把部分做好了整体自然就会好。但哈肯并不这么认为,哈肯在协同学理论中认为:只要是一个系统它就一定存在着整体性,从宏观系统中可以看到微观系统中的所没有的系统量,在概括宏观系统整体性的同时,所用的新概念必须和微观量的概念完全不同。也就是说,郑开马拉松系统中的参与者系统、组织者系统、赞助商系统等之间的关联,由单纯的部分累计成不具备的宏观主导参量,该参量逐渐从无序走向有序的时,微观上的参量才能凸显出主导地位,即郑开马拉松赛对城市的影响力,赞助及宣传力度都具备一定条件时,参赛者和举办方的积极性就会推动着郑开马拉松有序的前进,整体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时,它才能有一个完整的模型顺利的运行下去。
哈肯中协同学的“协同”,包含有合作、协作以及竞争的含义。协同学指出:序参量的形成是合作与竞争的共同结果,只有包含多个要素的系统不处于“死寂”的平衡态,就会出现种种子系统不同的运行模式和集体运转模式,也就是竞争与合作,使整体各要素之间非线性相关,当序参量到达特定的临界值时,整体的合作必将成为主要的位置(竞争是一直存在的),系统的发展离不开协同,同样也离不开竞争,缺了谁系统都无法运行。在郑开马拉松系统中,竞争与合作是互相存在的,它存在于国内外各个马拉松赛事之间、参与者之间、赞助商之间等,形成了一条“竞争对手-对手-协同-更高层次的协同”的有序产业链,最后由组织者和参赛者占据主要上风,是郑开马拉松系统发展的序参量,这些序参量会一直出现竞争和合作,它们就像一个跷跷板,只要有一个升上去,就会使整个运营得利,反之,任何一个落下来,都会使整个系统受到影响。
哈肯在看待自由与约束的问题上具有更深的意义,协同学中的支配原理和序参量指出,系统的有序性并非是强加才出现的,而是由子系统之间自由竞争互相产生的序参量,同时也对子系统具有很大的约束力量,它们只有互相约束才有自由,反之对其不另加约束,系统就会出现纰漏。在郑开马拉松赛中,参赛者之间、组织者之间、志愿者之间和不同的赞助商之间等都存在着自由竞争,这种自由不是外界赋予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下所形成的一种利与弊的关系中所产生的,参赛者之间需要在身体健康的条件下才可进行参赛,组织者之间需要规章制度才能按部就班的工作,志愿者之间需要领导者的约束才不会自由散漫,赞助商之间需要相互信任才能完成整个活动,只有在这种社会坏境中遵守竞赛规则、法律等条件的约束下,不同的马拉松赛事体育品牌的形象也同样在这种环境的约束下才可以自由竞争,郑开马拉松系统就是在逐年不断的自由与约束的作用下,在2018年中国马拉松田径协会的评选中被评为金牌赛事,自由与约束也是使系统不断走向成熟的一个阶段。
哈肯认为序参量的出现必有偶然性和必然性互相结合的过程。偶然的形成与涨落一样,随时随地都存在着不确定的因素出现,郑开马拉松的发展就存在着偶然事件,赛事吸引了来自不同地区的参赛人员,这些参赛者之间本并不认识,但由于参赛的多了,就自然而然的熟悉了,并且还成为了朋友,组织者本没有经验,但由于组织的多了就必然会经验丰富,就好比一条路,本没有人走,但走的多了也就自然成了一条路,这种序参量是一种必然。郑开马拉松的体育品牌形象正是借鉴了这种精神,大力宣传体育赛事(从平面广告、微信手机传播、app软件线上活动、电视直播、央视航拍等)让五湖四海的人们了解和看到郑开马拉松赛的发展,更提高了参赛者偶然性的了解并参与体育赛事的可能性,从而由赛道的优美环境、人民热情的高涨、参赛者的积极性向人们传达了一个信号,由此吸引来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参赛者,每年郑开报名时都会出现人员报满、名额紧缺、名额转让的情况,也由偶然变成了必然,郑开马拉松带动了郑州城市的经济、旅游、体育文化氛围的发展,这些序参量也是在涨落的不同变化中呈现出非线性相关的情况,这是一个赛事成长道路中的必要因素。
综上所述,郑开马拉松赛自组织发展的动力,是总结了哈肯理论的不稳定性原理、序参量、支配原理的协同,来剖析郑开马拉松赛在协同学视角下所带来的不同启示,从差异与统一、部分与整体、竞争与合作、自由与约束、偶然与必然的不同演化,阐述了一种从无序到有序的协同学理论,这一理论正是自组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