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坚定文化自信看学校武术教育现状及反思

2019-11-26 04:27张艺晞
武术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武术中华民族学校

张艺晞

武汉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0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复兴,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内涵与价值的充分理解、认同与肯定,也是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的集中体现,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构成要素之文化软实力的 重要标志。因而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不单是在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在扩大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与号召力。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这一历史阶段应当捍卫好武术所拥有的优秀文化核心价值,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大环境之下让中国武术不再仅仅局限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掘和利用中国武术所具备的多重文化属性使之大放异彩。而决定上层建筑的正是最底层的基础,从中国武术的传承与发扬的角度来看,要想将中国武术不仅仅局限在体育项目,不仅仅将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发展目标设置成将“成为奥运会项目”,就必须抓紧新一代的武术教育;只有在新一代充分理解武术精神文化,掌握武术知识之后,中国武术的传承和发扬才能不再只是属于小部分人的“空中楼阁”。学校武术教育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改革在学校教育里拥有了一席之地,可是仍然存在武术在不少学校名存实亡的现象;因此,在武术伴随着新时代来临之后进入到新的发展环境,学校武术教育的开展也应该步入到新的舞台。

1 武术之于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2]文化的发展程度是判断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强盛与否的重要构成要素,因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发扬中华文化、发展文化软实力是相当重要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道路上最根本的原动力,更是中华民族灵魂所在,它是数千年来的历史沉淀,也是中华民族立身的原则和处事的标准。随着历史的变迁,新的需求和新的情况不断产生,但在不断变化的新时代发展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却被打磨得越发透亮,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也正是来源于此。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发展,更与国家的发展和壮大息息相关;社会关系的稳定、健全人格的塑造、人生境界的提升、目标追求的实现无一不受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传统文化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而文化自信的建设是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源源不断的内部动力。

中华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当中极具“中华文化因子”的文化瑰宝,就好比是细胞里的遗传物质,可以由武术反观中华文化甚至是中华民族。就如阮纪正先生所言,武术是中国人的存在方式。武术不仅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更在中国的医疗、教育、艺术、军事等各个领域上都有映射。而武术的传承也不只是武术本身的发扬与传播;武术对于和谐的人际关系、人体自身的身体康健、个人意志品质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塑造、人与社会的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认同感和凝聚力等方面的促进作用无处不在,因而武术的发扬对于增强文化自信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更在某种程度上推进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坚定文化自信是振奋民族精神、提升人民精神志气、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举措,武术作为在新时代的国家战略发展中拥有重要地位的优秀传统文化,武术的发展乃至于武术教育的发展都应该踏上新的征程。

在武术的传承和发扬的道路上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那便是武术教育;而现阶段武术教育最普遍的教育模式分为三类:家庭武术教育、学校武术教育、社会武术教育。其中家庭武术教育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代差现象的出现以及同代家庭成员之间的各种价值观差异,武术教育由过去的必须文化变成了一种自在文化,几乎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而社会武术的形式多样,影响力巨大其中尤为重要的武术校馆却面临着生源短缺,经营困难甚至是关门的现实难题;而学校武术教育是以武术为教育内容,通过身体运动的学习对人进行全面的教育,使学生在武术实践活动当中养成习武的习惯,掌握基本的武术知识和技能,了解武术相关的历史;学校武术教育对于武术的普及、人的全面培养、尚武精神传习、思想道德修养的塑造、民族精神的弘扬、民族礼仪的传授乃至于民族精神的凝聚和和谐社会的构建都起到了促进的良性作用。因此,学校武术教育的开展对于发展中华武术、发扬中华文化的意义和贡献都是非凡的,而将学校武术教育看作是提升民族思想文化、坚定民族文化自信的关键来开展和推进就尤为重要了。

2 学校武术教育中存在的漏洞及其影响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为人类社会所特有;它是在将人类历代所积攒下来的知识、文化、经验传授予下一代,使之才学、能力、道德素养、身心健康都得到更好的发展。而武术作为沉淀了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瑰宝,为有目的的培养人这一社会活动可谓是添砖加瓦。王岗认为:“武术,是以攻防技击动作为素材,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理论依据;以套路、搏斗和功法等运动形式为载体,以传统武术练习和现代化武术竞赛为实施手段和存在方式;以实现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培养一支、提高攻防技能、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目的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3]通过武术的学习,对于人行为准则的规范、思维方式完善、强健体魄塑造、意志品质养成、个性化发展的培养、尚武精神的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的树立、民族自信心的建立等都有极大帮助。而学校武术的开展也不仅仅是在为新一代的各方面培养做贡献,同时是在为武术乃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和奠定坚实基础。

自1915年起,教育部采纳了《拟请体长中国旧有武术列为学校必修课》的议案起,武术在学校教育中有了一席之地。1956年教育部制定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全国通用的《中小学生体育教学大纲(草案)》将武术列入其中。2004年中宣部、教育部联合颁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要求“体育课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的内容”。2010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和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联合颁发了《关于推广实施〈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的通知》,决定自2010年9月1号起在全国普通中小学(含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中推广实施《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

综上所述,我国的学校武术教育虽然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并在不断的调整和改进之下,正在逐步走进学校教育的领域;可是尽管如此,武术在大部分的学校当中仍然是处在名存实亡的尴尬境地。据“关于学校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显示:“仍有70.3%的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有的学校不仅没有开设武术内容,反而消减武术以增加跆拳道等域外武技项目” 。[4]虽然武术正在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但是武术也仅仅只是作为动作技能的学习内容存在于体育课程当中,不仅如此不少学生在参加学校武术学习的过程当中仍然呈现出一种消极的学习状态。武术基本功、基本单个动作、组合动作、攻防动作、武术操、少年拳、初级拳、青年拳、青年拳对练、棍术剑术等器械内容虽然被列入进我国武术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当中,但是在学校中真正开展的也仅仅只有武术健身操和24式简化太极拳等简单的套路学习,学校的体育老师也仅仅只是完成套路动作教学,在武术套路教学的过程当中,对于动作的教学方法也只局限在老师示范而同学跟着做的示范教学法的单一教学方法;不仅如此,学校武术教学对于武术基本功的学习、武术动作攻防含义的理解、武术对练教学的开展、武术格斗动作的学习、武术拳种的普及、武术知识和历史的传授、武术精神文化的熏陶、武术礼仪以及武德的培养都还处在空白的阶段;而正是由于对于武术教学内容的不全面,武术教学评价方法也就被局限在了对于武术套路这一单方面的评价。

学校武术教育绝不是学生接触和学习武术的唯一途径,但学校武术教育一定是学生-接触和学习武术的重要途径。学校武术教育对于武术的传播与普及确实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现阶段学校武术教育的开展不到位却也让武术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极大的断层现象。学校武术教育当中出现的武术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片面、武术套路教学内容陈旧、评价体系失衡、传统武术文化和武术精神的传播处于空白的问题极大的限制了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对武术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们在家长对防身术学习的要求下,选择了学习跆拳道、搏击、泰拳等域外武技项目;而对于武术学习有兴趣的学生,除了参加课余武术馆的培训和学校体育课的武术学习,了解和学习武术的途径最多的却是影视传媒和武侠小说;可无论是这以上的哪一种途径都全然不能使现代青少年领悟到武术文化的内涵与真谛。

3 对于当代学校武术教育模式的反思

武术在传承与传播中体现出三重属性:文化性、艺术性、体育性。“武术的文化属性是其首要属性,其次是艺术属性及体育属性” 。[5]武术在学校中的出现形式一直被局限在体育范畴内,发挥着武术的健身价值和育人价值,可是武术的深层文化含义在学校当中却没有被挖掘。学校武术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应该上升到国家层面来谈、它不仅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坚定文化自信的途径,更在于弘扬民族精神、振奋人民精神。在此理解之上,落到学校武术教育又应该对当前学校武术教育现状做出什么要求和改进呢?武术自身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内涵以及技术都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来展现的。通过一系列的武术知识、武术历史、武术拳种演变由来、格斗知识、技术动作的攻防含义的学习以及武术基本功、武术规定套路、传统套路、格斗技术、对练技术、养身功法等内容的练习来实现对人的智能和体能的双重提高;而在学习知识和练习技术的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是尚武精神、爱国精神、民族精神、团结精神等意识形态的培养。学习武术是一个艰难的、磨练意志的过程,无论是技术的提高还是意志品质的形成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因而大力推进学校武术的开展为个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竞技体育后备力量的储备都有着巨大的建设性作用。

但现阶段学校武术教育在开展过程当中存在的顾此失彼的现象很大程度着武术价值的体现;学校应当更加重视武术教育,将武术育人的价值体现出来,普及武术知识以及无数历史并宣扬尚武精神,摈弃掉只教学生武术技术动作而对武术知识不闻不问,而在完善了武术知识教学的基础之上同时应该将武术教学的评价体系完善,武术教学评价不应该是单以对技术动作评分来评判一个学生的武术学习成果,在增加武术知识评价的基础上还可以增设尚武精神的理解与探讨以分析学生对于尚武精神等意识形态内容的掌握。对于武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开发多样的教学方法带动学生理解技术动作中所蕴含的文化深意,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当中也应当兼顾对抗性的格斗知识、技能的学习,普及技术动作的攻防含义以提升学生运用技术的能力而不再仅仅只是停留在了解武术动作的阶段。

“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修德”武术的学习过程中一直伴随着礼仪的学习,武德也一直是武术文化当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但连抱拳礼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也大有人在,武术礼仪文化以及武德的学习在慢慢脱离学校无数教育。武术礼仪是在对武术的长期学习交互当中形成的,武术礼仪有利于团结武术群体,创造和谐的武术环境;有利于提升武术品味,使得武术走得更远;有利于提高习武之人的道德素质和文化涵养;有利于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有利于增强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加强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加强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6]武术礼仪以及武德的学习的意义不仅仅局限在育人,更应该作为学校武术教育当中的重中之重来开展和学习。

猜你喜欢
武术中华民族学校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学校推介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