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视域下太极拳教学模式的理论解构

2019-11-26 04:27
武术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视域太极拳

杨 睿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武术学院,北京 100084

1 前言

中国武术有着几千年深厚文化底蕴,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学校是承载着青少年教育的重要阵地,武术在学校的开展有着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太极拳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之瑰宝在教育事业中太极拳教学也更加重要了,如何探索和构建一种合理的教学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2 建构主义视域下太极拳教学模式的理论解构

2.1 建构主义视域下太极拳教学模式中的知识观

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而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1]传统的太极拳教学中对太极拳知识的认识和表达或许只能说是简单的概念意义的解读,知识的学习不能满足教条化的模式而是要具体化,情景化,衍生化。知识本来就是复杂化的,由于环境变化,事物发展等方面的原因其知识本身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而处于21世纪的我们,日新月异的发展,有谁能想到太极拳能在国内外都能有这样好的发展呢?这只是一个比方。那么对于建构主义下太极拳教学的知识观的特点应该与旧的教学模式是截然不同的,新的太极拳教学知识观应该建立在更为深入地认识和探究事物的基础之上,通过实践后,学生自己对太极拳所产生的认识和理解,达到自身对学习中的思维的“具象化”。传统的太极拳教学是片面的,局限的。建构主义视域下的太极拳教学就更具完善化,多元化,情景化等特点。从本质上革新于旧的教学模式,使得知识观的从新确立。

2.2 建构主义视域下太极拳教学模式中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根本出发点是要把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动地位。[2]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才是构成学习活动的主导者,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的根本在于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强调其主观性和主体地位。 学习观的确立在于学生自我学习方式改变和教育课程改革促使的学习方式的改变,传统的太极拳教学中学生大多都是当下学习,现下热衷而教学结束后所有的学习大多都搁浅或者在课堂教学中由不正确的方式对待学习,这就产生了对学习观自身的不够主动性和懈怠心理。对于课堂本身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学习太极拳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得不到好的体现。这样在建构主义视域下我们为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观,学生能更好的了解和应用太极拳那么就必须从学生和课程教学两个层面抓起,提高学生对学习观的认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2.3 建构主义视域下太极拳教学模式中的学生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潜能和学习经验有丰富性和差异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一无所知的走进课堂,以往的学习过程中每个个体都在潜移默化中组建了自我的学习经验,但是由于自身差异性的存在依靠学生的个人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或知识的解释也会有所不同。这种解释是在学生的学习经验,学习潜能背景下所产生的,所以教育不能忽视学生的这种潜在的学生观。以往的教学总是从外部构建和灌输太极拳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不能更好的从学生观出发令学生获得更多、更好的知识和方法的积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当以学生自身的学习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2]传统的教学模式遏制了学生观的发展,体现对太极拳知识和技术学习的单一性和客观性。建构主义下太极拳教学中更注重学生观的建构和释义,从学生自身出发,以学习经验和潜能为基础,教师引导为辅助体现了当代太极拳新教学模式的先进性、多元性、自主性。通过学习观的确立能更好地使学生学习新观点和新思路并由此组建新的学习经验,完善和扩大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和知识面,另外明确学生自身学习的主人翁情怀。

2.4 建构主义视域下太极拳教学模式中的教师观

教师观是指教师职业的基本观念,传统的教师观的基本观念在于灌输和传授,即从教师的教学转移到学生知识的形成当中,教师职业的教学心态,职业精神和基本知识素质的体现决定了学生知识的吸收和利用。太极拳作为一门实操性教学课程体现得更为突出。教师对太极拳的认知和实际传授水平将起到重要的影响因素。传统的“耳提面命”“口传心授”等教学方式在教师观的体现在于失去了教师的研究性和局限性,最终导致教学心态的懈怠和职业精神的流失。建构主义下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在现代教学中的特点又表现在哪里呢?简单简析建构主义下的教师观, 格拉塞斯菲尔德:教师的首要任务是通过提出问题来解释学生的知识建构和学生的自我理解。其次任务在于认真对待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作为个人建构的解决问题的方案。[3]那么现代化建构主义的太极拳教学下教师观的特点就和传统的教师观的特点有了鲜明的区分,教师不在注重指导和组织而是协助和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了学习,这样教师在教与学当中也能在不同角度的探索和发现中完善自身教学结构体系,只有在不断完善和学习中才会有新的体悟,新的传承,新的思路,新事物的不断更新也不断促使教师教学心态,职业精神的转变和飞升。太极拳或其他学科的认识在某一个的自身认识中永远是不够完善的,那么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为了更全面的,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认识和分析问题是教师观转变下的关键所在。传统的太极拳教学过于守旧,新型的教学模式才是建构和传承太极拳文化,技术原理的重要基点。建构主义下太极拳教学的教师观也有着对学科的完善性,对学生知识体系的解构和构建性,对教师职业的强化性。该如何让学生能更全面的,更系统有效地学习太极拳知识。

2.5 建构主义视域下太极拳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观

传统教学观是指存在于以往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工农业时代,以知识、经验传授为主,以学科体系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强调教学就是教师实施教的行为有关教学的观点和看法。以往的太极拳教学正是如此,这样的教学体系下所教育的学生对太极拳知识较为狭隘,技术应用过于规范化和套路化,而真正的太极拳正如太极图中体现的讲究阴阳变化,相容互补,过于板正的教学方法最终也导致对太极拳教学认识的狭隘性。建构主义对于现代教育体系的变革可以说是教育学和心理学中的革命。那么现代建构主义教学观则认为主体是学生,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及所有教学过程中的组织、个体、环境等都应该服务于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建构主义“教”“学”结合互助模式为教学主流所倡导,这样的教学观能满足太极拳学习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贯通。新型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施不仅对教育者提出了新解读,也把被教育者的地位做出重要的阐释,同样教学的结合与沟通互助就能把教与学之间架起了桥梁。对太极拳教学模式的搭建有了更为广阔的桥梁。任一文化系统的构建都必须在以往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新体系的构建更多的是对以往武术教育体系的修正与完善。[4]随着太极拳教学的革新,那么其教学体系的构建也就有了必要性。

3 结语

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教师观、教育观是伴随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学习和认知体系的基本观点,在建构主义视域下太极拳教学模式理论的构建不能脱离基本观点的建立与阐述。本研究主要从以上五大建构主义观点中认识和探讨建构主义下太极拳的新型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视域太极拳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42式太极拳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