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聂力奶奶

2019-11-25 16:55姚杜纯子
神剑 2019年5期
关键词:奶奶爸爸

姚杜纯子

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一天爸爸问我:“中国的十大元帅,你能说出几位?”想了想,我回答:“朱德、林彪、彭德怀……”再往下就说不出来了。爸爸感叹:“你们这些孩子,缺课太多了。”

2006年春天,组织上调爸爸到北京,协助聂力将军写作整理回忆她父亲聂荣臻的文章,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聂元帅的名字。爸爸一去几个月,回到济南时已是盛夏,此时爸爸已经协助聂力将军完成了《山高水长》的初稿。卸下了重担的爸爸一身轻松,茶余饭后不时谈起聂荣臻元帅,讲他老人家的战争生涯和人伦亲情,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听多了,我耳濡目染,不知不觉有些入迷,感觉爸爸离聂帅和他的家人那样近,好生羡慕。

一天,爸爸兴奋地宣布,聂力和丁衡高首长打来电话,对《山高水长》的初稿比较满意,特意邀请我们全家到北戴河休假。我和妈妈高兴极了!长这么大,我还从没去过北戴河呢,我也想见见聂力奶奶和丁衡高爷爷,因为爸爸老念叨他们,我感觉虽未见面,但已经和两位前辈很熟悉了。

坐火车到了北戴河火车站,聂力奶奶派车来接我们,安排好住处后,紧接着把我们一家三口带到聂帅当年住过的院子。聂力奶奶站在院子里迎接我们,我和妈妈都有点紧张,毕竟头一回见这么大的首长。但是我很快就放松下来,因为我觉得聂力奶奶好面熟,似乎在哪里见过——我突然想起来了,她特别像一个人——天哪,真像我的外婆!都留着短短的头发,差不多一样的面庞,一样的身段,一样的步履,怎么那么巧呀!紧张感、陌生感一下子烟消云散。聂力奶奶把我拥在怀里,我就像扑在外婆怀里那样,感到好幸福,好陶醉……

在北戴河的一周,我们几乎天天同聂力奶奶见面,她住的院子就在海边,在房间里能听到涛声,从窗子里能看到波浪。我喜欢大海,但我更愿意抓住这珍贵的时机多同聂力奶奶交流。早就听爸爸讲过,聂力奶奶小时候受了不少苦,她一岁的时候,聂帅就丢下她和母亲,从上海跑到江西去打仗了,几年后,母亲也被组织上转移到了陕北,地下党组织把孤苦无依的她托付给上海郊区一位老奶奶抚养,很小的时候,她就学会了下地干活,经常吃不饱穿不暖。更要命的是,村里没有人知道她的父母是谁,有人见了面就说她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野孩子。有一回,她到地里摘棉花,不小心扎破了腿,鲜血直流,她就用泥巴把伤口糊上,后来感染了,不停地化脓,最后都烂到骨头了。她13岁那年,老奶奶去世了,她又成了“孤儿”,一个人在村里待不下去,只好到日本人办的纱厂,当了一名童工,受尽了苦。直到她15岁那年,才在周总理的關怀下找到父母,一家人历尽曲折终于在张家口团聚。她从15岁开始上学,为了迎头赶上,又得拼命地补课……

聂力奶奶小时候受的苦,像我这种生活在阳光下蜜罐里的孩子,是体会不到的,无法想象的。我觉得我应该从聂力奶奶身上,学会坚强,学到勇敢。

第二次见聂力奶奶,大约是2007年的夏天,爸爸已经调北京工作,我放暑假,从济南到北京探亲,爸爸带我和妈妈到聂力奶奶的驻地看望她和丁衡高爷爷。此时《山高水长》已于半年之前出版,好评如潮,很多报纸刊物都进行了连载、转载。聂力奶奶送给我一本书,她在上面签了名,还拉上丁爷爷共同签名。我把书捧在怀里,感觉好珍贵好珍贵。

那一次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聂力奶奶带我们参观聂帅事迹陈列室,陈列室是一座古建筑,好像叫吉安所,是明朝建的,据说刚解放的时候,刘伯承元帅曾在里面住过几天。聂力奶奶亲自担任解说,参观过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有三件事,我想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一是抗战初期,日军侵入华北,大军南撤,聂帅仅率三千八路军孤悬敌后,向着敌人占领区进发,很多人为他们担心——能不能生存下来?仅仅一年之后,他们就站稳脚跟,创建了晋察冀敌后根据地,后来成为新中国的“雏型”。第二件事,是在百团大战中,聂帅保护了日本孤女美穗子,将军与孤女的故事,成为人间大爱的象征,也许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保护一个侵略军的孩子?其实这恰恰是聂帅的伟大之处,因为孩子是无辜的,炮火连天中,能做出这种壮举的人,天下能有几人?第三件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聂帅在一穷二白的国情之下,顶着种种压力,带领广大的科学家,研制成功两弹一星。聂帅是个热爱科学的人,他年轻时候到国外留学,就是为了寻求科技兴国的道路,党中央让他主抓国防科技,真是选对了人。其中有一个细节让我久久难以忘怀,是20世纪50年代初钱学森先生回国后,在周恩来总理建议下,他给国务院写了一份报告:《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1956年3月14日,周恩来主持中央军委会议,会议决定组建导弹航空科学研究方面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简称航委)。周总理在会上提出:“谁来抓这项工作?”时任军委副主席的聂帅立即表示:“我来抓!”不久,国防部通知,聂帅任航委主任;黄克诚、赵尔陆、钱学森、刘亚楼等人为副主任。至此,中国研制导弹、原子弹的大幕徐徐拉开。然而航委刚成立时,实际上是个空架子,下面连一个兵都没有,聂帅就把他代理总参谋长时的得力助手、总参办公室主任安东调过来担任航委秘书长,让自己办公室主任范济生和安东一起,由二人担负起航委的日常工作,办公地点就选在自家院子后面的这个吉安所。后来就有了国防部五院(导弹研究院),有了国防科委,有了二机部。某种程度上,不妨可以说,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聂帅这儿是出发点之一。

或许就是从那一刻起,我萌发了将来参军入伍、从事国防科技事业的决心。

2009年,我随军到了北京,当时我即将上高三,偏偏转校时遇到了困难,爸爸妈妈急得不行。聂力奶奶听说后,赶紧安排秘书常红阿姨帮助联系她的母校八一中学,使我顺利完成了转学。坐进明亮的教室里,我一想到这所学校的前身是“荣臻子弟小学”,她诞生于晋察冀的烽火硝烟中,而且她还是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的母校,我心里就一阵阵涌出暖流。

爸爸调北京工作后,不间断地写出了电视剧《国家命运》《聂荣臻》,电影《钱学森》。听爸爸说,《国家命运》最初就是聂力奶奶大力推动的,她亲自给总政领导写信,要求拍摄一部反映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电视连续剧,她说,中国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伟业,应该大书特书,可是,由于各种原因,那些为国家做出过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仍然鲜为人知,仍然默默无闻,她觉得应该让人们从银屏上见到他们的光辉形象,拍一部电视剧,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正是在她的推动之下,《国家命运》应运而生,感动了万千观众。

这三部作品,我都认真看过,里面的聂帅形象,一次又一次地打动了我,尤其是电影《钱学森》里面,聂帅来到酒泉基地指挥两弹结合试验的大场面,让我激动和钦佩不已,林永健扮演的聂帅,既有儒帅的高雅,又有战将的威武,演出了一位民族大英雄的别样风采。电视剧《聂荣臻》里面,小聂力在张家口见到爸爸妈妈,一家人拥抱在一起,聂帅说“以后再也不分开了”的场景,让我禁不住热泪长流……

转眼到了2014年,此时我已经穿上了军装,成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一名技术人员,我们新分配来西昌的学员,要到酒泉基地实习半年多,有些同学认为那里苦,有畏难情绪,我却比谁都高兴,因为那里是中国的第一个导弹基地,我国第一颗导弹,第一颗卫星,都是从那里升起的。尤其那里是聂帅经常去的地方,所以我早就盼望去走走看看了。

一个晴朗的午后,学员队全体学员来到“东风烈士陵园”,迎面耸立着聂帅的亲笔手迹:“东风革命烈士纪念碑”。最醒目的就是聂帅的墓碑。在聂帅墓碑的周围,整齐地排列着好几百座坟茔,他们中有将军,有士兵,有科学家,也有普通的工作人员,墓碑上有的连姓名都没有。聂力奶奶说过,她的父亲将自己后半生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我国的科技事业中,他爱科学,爱科学家,他深知没有他们,我们的事业就不能成功。而在戈壁深处的这个地方,一代代科研工作者和广大官兵默默无闻地奋战在此,牺牲在此,所以他愛他们,他惦记他们,他希望与他们长相伴,长相随。所以,聂帅去世之后,家人把他老人家的部分骨灰安放在他亲手题写园名的酒泉基地。

站在聂帅墓碑前,我眼含热泪,敬了一个军礼。我默默地对自己说,聂帅一家为革命,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了那么多,我作为一个年轻军人,应该走什么样的路,已经无须多说了。

这些年来,因为在基层部队工作,回北京的时间少,见到聂力奶奶的次数并不多,但是每次见面,都能让我心潮澎湃,浮想联翩。眼见着,聂力奶奶日渐苍老,腿脚不那么灵便了,她的思维却还是那么活跃,叮嘱我趁年轻好好干,多学习,争做新时代的科技人才,为军队的强大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我都默默记在了心里。

她是聂荣臻元帅唯一的女儿,她是一位为中国国防科技事业做出独特贡献的女将军,她有显赫的身世,有值得炫耀的传奇经历,但在我的眼里,她就像我的外婆那样,或者像一位行走在街头的邻家老奶奶那样,朴实无华,温润可人,带给你亲切,带给你安详,带给你默默前行的力量……

我愿把聂力奶奶,当成我一生的榜样!

猜你喜欢
奶奶爸爸
给奶奶按摩
奶奶喊你吃饭啦
奶奶与龙
奶奶驾到
我和爸爸
爸爸
爸爸冷不冷
我家有个“潮”奶奶
可怜的爸爸
我家也有奶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