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
——以小学体育教学为例

2019-11-25 14:31
少年体育训练 2019年7期
关键词:定式体育教学方法

马 蓉

(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江苏 扬州 225000)

创新教育是体育教育的核心部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有利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创新思维的首要障碍就是思维定式。小学教育是个人人生发展的奠基阶段。可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显得尤为重要。

1 认识本质,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小学的必修课程。小学生思想单纯,却已有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多数学生对体育课的印象只停留在可以出去玩了,至于在课上能学到什么不是他们关心的重点。然而在《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了小学体育的目的是:“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小学体育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锻炼身体,可促进身体健康发育进而促进学生个人身心的和谐发展。既然如此,就应该让小学生明白体育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同等重要,同样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要提高综合素质,就必须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创新能力,其中就包括了创新思维的激发与培育。学生如果没有发散性思维活动,那么学习就是盲目、机械的模仿和重复。因此,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体育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增强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坚定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放飞自己的思维,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教师一起开发新的游戏玩法或新的学习方式,努力学习并掌握运动技能技巧,为终身体育锻炼打好基础。

2 因材施教,让学生学会比较分析

体育教学方法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手段,一般包括讲授法、学习法、语言法、直观法和练习法等。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组织与教法的结合运用。不同的教材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使是相同的教材,面对的学生是不同水平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亦不同。当教学内容相同,但是面对的学生班级不同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宜相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比较分析,分析哪种教学法或学习法更适合自己,甚至想办法自己来创编游戏以达到掌握技能的目的。例如,篮球教学,面对同一批学生,当他们还处于水平一(一二年级)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和篮球做好朋友。让学生不是被动地听从教师的要求把球抱好,听教师讲解,而是让学生主动去爱护、呵护篮球,自然不会让篮球离自己太远或者乱拍球等。也可以试着用普通的讲授法和情境法同时用于一个班级,让学生自己来分析该如何保护好自己的球,不让球乱飞。当他们到达水平三(五六年级)时,游戏教学法可能比情境教学法更适合他们,也许他们能够自己或以团队的智慧一起将学习内容与生活或球赛结合创编出更有趣的练习方法。

此外,在体育教学中,除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也同样重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灵活地适应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师提出问题或布置练习任务时,学会比较与分析,让自己尽快掌握技能。

以水平二(三年级)的一个队列教学——《四(二)路纵队变二(四)路纵队》教学为例,三年级的学生对方位的掌握能力有所提升,在新授课时,教师讲解示范了2种方法:一种是走3步变到位,一种是走2步变到位,并请学生自己试验后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发现个子矮的同学喜欢3步到位,基本上不慌不忙,而个子高的同学喜欢两步变到位。于是教师请2名代表性的同学来讲自己的观点,其中一个学生分析得很有道理。他认为自己腿长,3步动作很慢,而且显得多余,2步就好,还特地指出就算是前排的学生也没有必要3步,2步虽然有点小困难,但是为了集体的整齐和快速,应该学会克服困难。他的分析既有从练习中得到的启发,也有集体意识,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省去了从3步到2步的过渡阶段,学生也更快、更准确地掌握了该技能。

总之,体育教学必须因材施教,“材”既代表学生也代表教材,亦代表教学场地与器材等。只有教师做到了因材施教,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 表扬引导,让学生敢于变通质疑

思维定式会影响人们的变通性,让人们活在固定的模式里,忘记了质疑与抗争。小学生对教师基本上都有一颗畏惧之心。表扬与鼓励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一道重要的桥梁,当学生受到肯定时,自信心增强,对教师多了一份亲近之心,自己的想法敢于表达了,对于平时学习过程中碰到的疑难问题也有了质疑的勇气。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帮助并引导学生摆脱定式思维的影响,解放孩子的本性,让他们敢于变通与质疑。

以一个交换队友的小练习为例,在一般体育课技能练习过程中,队形多以4列横队站立,为了练习的多样性和队伍调动的便利性,请2、3排交换位置,或1、3排交换位置等,学生都习以为常,但是当第1次练习后,再追加1次练习时,让某两排交换,问题就产生了。大多数学生都会习惯性地认为,自己一直是固定排数的学生,交换时就出现了混乱。此时,教师应该当机立断,根据这一现象再添加一个小游戏,提醒学生先忘记自己原有的排数,不再单纯是第1排或第2排的学生,而是以教师为基准,永远都是面向教师的第1排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1排。练习过程中,如果第1排和第3排已经互换了位置,那么之前的第3排就成了现在练习中的第1排,以此类推。学生的热情瞬间被激发了。在游戏中,教师要及时表扬那些零失误的学生,鼓励那些反应较迟缓的学生。表扬与鼓励让学生的思维得以解放,甚至有的学生还提议教师可以换个方向来测试一下他们的反应能力。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请学生在思维发散的氛围中提出更多的游戏玩法,并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让学生尝试组织新游戏,制定新规则。仅仅是一个打破他们思维定式的小游戏,就能让学生对整节课充满激情,对未来自己的身体锻炼提出有益的建议。在练习过程中交换队友可以增强游戏的娱乐性,那么举一反三,练习是不是必须2人1组呢?如果3人1组或4人1组该怎样练习?或者说又会衍生出什么新的游戏呢?这些都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

此外,一些器械如跳绳、接力棒以及球类等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本身的功能之外,还有许多功能有待发掘和利用。一节体育课一般只会使用一种体育器械或球类,当教学内容完成后,在拓展环节或素质练习环节就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是不是只有一种玩法?还能怎样利用它们来进行游戏或练习呢?

教师应让表扬与引导伴随他们走进课堂,让思考与创新伴随学生融入每一节体育课的学习中,融入每一项运动技能的学习中。

4 加强逆向思维训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逆向思维训练是创新思维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思维的扩散性不同,它不仅仅要打破定式思维,更要反其道而行之。它不仅能克服学生的单项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兴趣。体育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重逆向思维的训练。

反口令练习是体育课堂中最常见的一种逆向思维训练方式,它既能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也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例如,室内课经常会用到的小游戏“大西瓜,小西瓜”,让促进学生手脑口的协同性。在中高年级经常用于队列练习的原地三面转法反口令练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学生对左右分辨更清晰。在立定跳远教学中,“高人、矮人”游戏也很受师生欢迎,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摆臂和蹬地的动作要领,如果口令加快,就将分解动作巧妙地连在一起,成为连贯动作,可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该运动技能。而在练习和游戏过程中,学生还提议利用数字、颜色、水果等来进行练习分组或比赛分组。例如,当分为红队和绿队时,当教师举红旗,绿队学生进行游戏,反之亦然。此外,“照镜子”的小游戏和反口令游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总之,逆向思维能带给体育课堂创造出许多意想不到的奇迹。

5 结 语

小学体育教学要以中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首先打破定式思维模式,更要积极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因材施教,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让他们敢于分析问题,勇于标新立异,善于变通质疑,鼓励发散思维,克服单项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为将他们培养成国家需要的创新性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定式体育教学方法
谈小学美术有效教学方法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辩论打破思维定式
简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解数学题要克服思维定式
高中物理中一种常规题型的解法判误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要克服思维定式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我们的“体育梦”
我的教学方法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