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小春 沈桃淑
凯里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民族健身操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新兴的运动项目,具有民族性、体育性及观赏性特点。它是将西方的健美操与我国的少数民族舞蹈相结合而成,以民族舞蹈动作为元素,以操化动作为基础,在民族特色音乐伴奏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有氧运动为条件,达到增进健康、塑造形体和娱乐健身为目的的一项体育运动。目前,民族健身操在全国正处于发展与推广阶段,国家民委于2005年首次将民族健身操设为竞赛项目举办了全国首届民族健身操比赛。2007年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民族健身操列为表演类竞赛项目。2013 年由国家民委创编的我国首套民族健身操在辽宁省正式发布推广。近年来,由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大型赛事为民族健身操的普及与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全国多数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相继将民族健身操引入了校园的教学与比赛中。在开展过程中,民族健身操以其浓郁的民族性、舞蹈性、音乐性和健身性深受大学生的喜欢。另外高校体育也是群众体育的坚实基础,更是全民健身的战略重点,因此,正值第十一届全国民运会来临之际,推广民族健身操不仅是参赛选手和教练员的责任,更是广大高校学子和教育者的使命,因此必须加快推进民族健身操在高校尤其是民族院校的全面推广与普及。
凯里学院作为贵州省黔东南的地方民族院校,有着丰富的民族舞蹈文化和人力资源优势,使其民族健身操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人文优势,是其它地区高校和社会团体无法比拟的。一直以来凯里学院十分重视富有民族特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建设。因此,探索凯里学院开设民族健身操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加快推进体育课程内容改革、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彰显民族办学特色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索新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已成为凯里学院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民族健身操由于不受场地器材限制,资金与设备投入不高,又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集表演性、观赏性、健身性和广泛适应性为一体,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又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更能提升学生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因此,凯里学院引入民族健身操,既能使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为体育课增添新的活力,又能使我校民族办学特色愈加凸显,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
民族地区高校是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通过学校教育对民族优秀文化进行宣传和普及。民族健身操本身就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新的保护和创新模式,是民族艺术与体育的完美结合,时尚、动感,优美又简单易学,具有极强的健身性、观赏性和吸引力。通过民族健身操的学习,使学生领略到各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魅力,利于增进民族大融合和。黔东南有着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民族舞蹈文化,是创编民族健身操用之不竭的资源,如人们在祭祀活动、节日庆典、婚丧嫁娶、交流交往等都需要舞蹈进行渲染。但民族舞蹈因地域、宗教信仰、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再加上时代的发展及广大青少年审美观的改变等原因,迫使民族舞蹈必须融入一些现代元素。因此需要我校研究者将适合学校开展的民族舞蹈进行挖掘和整理,融合现代健美操的元素,实现黔东南少数民族舞蹈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传承,使凯里学院更具有地方民族特色。
由于民族健身操是以少数民族舞蹈元素为基础,以民族特色音乐为主旋律,配以动感的音乐节奏和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充满了浓郁的民族氛围和青春的活力,具有很强娱乐性和观赏性,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学生们学习后可用于表演,可参加比赛,还可根据本民族的文化特点和自己的爱好进行民族健身操的创编,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学校每年的运动会、“五四”“十一”“元旦”等文艺汇演中,都可将民族健身操作为表演或比赛项目来展示健康活力的具有民族风彩的校园体育文化。
为民族地区培养各种高级应用型人才是凯里学院的办学定位。近年来,学校为黔东南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培养和输送了大量健身指导者和组织管理者。如今随着民族健身操在群众体育中的推广,越来越多的群众需要懂民族健身操的指导员进行指导与服务。因此,学校开设民族健身操,应根据培养目标,做好师资队伍、设施、资金等的建设,培养适应全民健身发展需要的组织与管理、指导与服务、宣传与推广等方面的民族体育爱好者。
近年来,贵州省高度重视宣传民族健身操,主要以赛事来促进这项新兴项目的推广,而在推广的过程中,高校是一支中坚力量。如在 2014 年举行的第八届民运会上,民族健身操开始作为竞赛项目设有规定套路和自编套路得以受到各高校重视,此次比赛前三名均为高校代表队,从而提高了民族健身操在贵州高校的影响力,为高校开展民族健身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各高校教练员赛后交流,认为应把民族健身操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中发扬推广。同时,通过近几年的全民健身操舞广场舞大赛大规模的举办,民族健身操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2018年7月笔者有幸参加了为即将举行的贵州省第九届民运会和2019年的第十一届全国民运会民族健身操比赛的教练员、裁判员的培训,从培训中了解到,民族健身操要想得到快速的推广,必须要在高校中加快普及。因此,凯里学院要抓住这个机遇,开设民族健身操课程,同时利用黔东南丰富的民族舞蹈素材,努力整理、创编适合本校全面推广的民族健身操的校本课程,在体育公选课和体育普修课中选取难易适中的分别开展,以培养更多的民族体育人才推广民族健身操。
高校是连接社会的桥梁,学生是传播民族文化的使者,同时高校也是群众体育的坚实基础,是全民健身的战略重点,还是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高校开展民族健身操,是贯彻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大学阶段,学生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掌握了科学锻炼方法,树立了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身意识,才能为全民健身贡献力量。因此,高校体育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是全民健身计划的基础与前提。
由于民族健身操集民族舞蹈的柔美和健美操的力度于一体,既有时尚动感又有民族美感,而且动作形式多变,节奏变化多样,表现方式独特,又能愉悦心声、塑形健身,容易满足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女生的兴趣爱好。据调查,在大学体育课选修民族健身操的学生比例逐年上升,并有超越传统健美操的趋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凯里学院地处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较高,对她们而言,民族健身操中的民族音乐和民族肢体语言很容易被理解和接受,有些动作甚至是学生在日常学习和交往活动中的,这份亲切感能引起她们的情感共鸣,学习会更加积极主动,课堂质量效果会更好。现在普遍存在学生们大都喜欢体育,但不一定喜欢体育课,主要原因还是教学内容以竞技体育为主,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没能根据自身爱好选择。而民族健身操很好地将动感活力的健美操与民族舞蹈相融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能健心美体、愉悦情感,而且能融入到不同民族文化之中,提升了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力。
黔东南现有苗、侗、布依等 32个少数民族,其中以苗族和侗族最多。因自然生态完好、民族风情浓郁、历史文化厚重、自然资源丰富被誉为“歌舞之州、神奇之州、百节之乡”。千百年来,各族人们在生产、生活、祭祀、狩猎中创造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族舞蹈,如布依族的粑棒舞,侗族的多耶、芦笙舞、铜鼓舞,毛南族的猴鼓舞、火把舞、栏门舞,水族的芦笙舞、铜鼓舞,苗族的芦笙舞、鼓舞、反排木鼓舞等。各少数民族舞蹈的流传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娱乐性与技艺性结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世代相传、绵延不断。这些丰富的民族舞蹈资源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为民族健身操的创编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黔东南州民委在将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纳入民族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中提出: 在举办大型节庆活动中,针对性地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列入活动统筹安排,使节日庆典活动与民族传统体育表演、文化娱乐有机结合起来。而民族健身操舞皆是节日庆典活动中一项重要的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既有民族美感又有时尚气息,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吸引力,对烘托节日气氛具有重要意义。另外由于我校承担着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组织参加全省乃至全国民运会的双重任务,黔东南州政府在政策、经费、宣传等层面上对我校的投入力度比较大,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这也是民族健身操在我校开发、推广必不可少的优势。
黔东南丰富的民族舞蹈资源、广泛的少数民族学生基础以及黔东南州政府的政策支持为我校民族健身操的开发、推广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我校健美操教学团队成员都具有硕士和副高级职称以上,虽不都是本地人,但来凯里学院多年,一直受本地区浓厚民族文化的熏陶,对民族舞蹈文化理解较为深刻,多年来一直思考将本地区民族舞蹈引入体育课堂教学的问题。同时在长期的健美操教学中,具有了丰富的教学、训练以及科研积累,所训运动队参加省级及全国全民健身操舞比赛中获多项奖。因此健美操教学团队优势能满足民族健身操的教学、比赛、科研的需要,在挖掘、整理和推广民族健身操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凯里学院为达到国家对本科合格评估的需要,大力推进体育场馆建设,场馆面积及设施现已基本达到普通高等学校规定的标准。由于民族健身操对于场地、器材要求不高,投资不多,场地、器材可因地制宜,一块平地一台音响即可。因此,我校体育场地设施无论室内室外,都能满足民族健身操教学与训练的需要。
凯里学院是一所民族地区的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可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于民族健身操课程的创编、开发研究,更利于选拔具有民族舞蹈基础的民族健身操运动员。
近年来凯里学院充分利用体育与民族艺术学科的优势,通过各种平台选拔和培养具有一定民族舞蹈基础的学生进行系统训练,为各级各类比赛输送体育人才。由于民族健身操具有浓厚民族特色,无法使用统编的体育教材,只能使用自编教材,但就目前来看,几乎没有自编的高校民族健身操的教材。因而自编民族健身操教材也是我校研究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今年我院健美操教学团队利用健美操专业优势和民族传统体育特色课程,成功申请并立项了健美操校级一流课程和民族传统体育校级一流教学团队2个课题。这些优势为民族健身操在我校的推广和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学科和人力资源基础。
民族地区高校是学习、继承、挖掘、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最理想的场所,民族健身操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走向校园,是传承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于黔东南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本民族文化在高校得以挖掘、整理和创新,能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本民族文化,既增加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又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对于少数民族体育研究者来说,一直以来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扬光大是一名研究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其中最好的途径就是将适合学校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整理、创编和推广。体育学院吴萍教授曾组织课题攻关小组,在当地苗族反排木鼓祭祀舞的基础上巧妙融入现代健美操的元素,创编了反排苗族木鼓舞健身操,作为研究成果的推广,在当年校运会和文艺演出上的表演获得师生一致好评。如今因种种原因未能传承下来,但昔日浓厚的学习氛围为今天的民族健身操的开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开展民族健身操是师生们难以割舍的民族体育情结。
我校作为民族地区高校,自然成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开发和研究的前沿阵地,在科研上具有较强的团队优势,主持省厅级和校级课题多项,发表数篇相关论文,这些研究成果将不断地为民族健身操在我校的推广与普及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促使民族健身操在我校得以可持续性发展。
综上所述,作为民族地区院校的凯里学院,民族健身操进入体育课堂的条件已基本成熟。这不仅可以拓宽体育教学内容、满足师生的兴趣爱好、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人才,更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和推广普及民族健身操的一项有效举措。与其他高校和社会团体相比较,凯里学院开设民族健身操具有师资力量、地缘、学科与教材和人文等方面的优势。因此,凯里学院体育课开设民族健身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