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共湘潭市委党校 刘娟
人事档案是每个干部职工的人生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等方面的真实记载和反映,也是单位和上级组织全面历史地了解、考察和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因此,人事档案工作也是人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发展趋势的研究,充分挖掘人事档案资源,更好地为选拔和使用人才提供真实可靠的材料,对做好单位的人事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人事档案载体向数字化发展。数字时代,人事档案载体由传统的纸介质为主发展到声、光、电、磁等多种形式,人们在读书、工作、年度考核、写作、职称申报、婚姻登记、生育审批、医保社保申请、户籍申报、健康检查时,都在不断产生电子记录,形成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客观地记录了干部职工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数字技术把人事档案信息存贮密度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在数字时代,人事档案的载体虽然是纸质和数据共同存在,但信息管理、传递、利用将逐步过渡到以数据为主,纸质文件材料将逐渐退出利用平台。我们必须把握好人事档案工作的这一发展趋势,注意把人事档案数据作为管理的重点。
(二)人事档案传递向网络化发展。人类信息传输方式经历了驿差传送—邮政—电报、电话—计算机网络几个阶段,计算机和网络使信息传递的速度、广度、深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大家连结起来,“天涯若比邻”。通过计算机网络,人们自由地利用信息,就像利用电和水一样,这是以往时代无法达到的境界。人事档案信息传递也和其他信息传递一样,现在,单位和个人通过计算机网络,在权限范围内能方便快捷地查阅干部履历表、年度考核表、学历、职称、工资、奖惩等信息。网络化传递,既给人事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为它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三)人事档案积累与利用向大众化发展。档案本质上是信息,在数字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国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依法利用档案的权利,人事档案利用不再是少数人和组织的特权,人事档案也不再是“奢侈品”。由于人事档案与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紧密相联,人们利用档案的愿望不断增强,查阅范围不断扩大,从而使人事档案工作领域不断拓展。因此,不仅单位和组织重视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干部职工也注意平时工作生活中产生的照片、成果、证件、履历、医疗等资料的积累,人事档案资源建设不仅是单位和组织行为,也成为了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
(一)强化集中管理。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是我国多年来实行的档案管理模式和制度,它的基本要求是:各单位产生的档案先集中到机关档案室保存,10年之后,各机关档案室将长久保存的档案再移交国家综合档案馆保管。怎样实现机关人事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呢?主要措施是强化收集归档。要按照中组部关于干部人事档案收集归档范围的规定,将文字、图形、音像、电子等各类文件材料集中到机关档案室统一管理,不能交一部分,自己留一部分。集中管理是做好人事档案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它有利于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操作系统、统一开发利用,实现专业化管理与服务。人事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是材料的不断收集、整理和补充。人事档案内容繁多,涉及面广,需归档的材料一部分由个人提供,大部分由人事部门提供,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主动与各部门联系,做好经常性的收集归档工作,做到应归尽归,确保每个干部职工的档案完整齐全。收集到的人事档案材料要及时装订成卷,做到不散失、不积压,装订程序要按人事档案管理要求进行。
(二)强化规范化管理。一是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由于人事档案本身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所以,很多单位对人事档案工作不够重视,有的人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认为人事档案工作就是保管文件资料,只要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外调、查档就行了;还有一些干部职工对人事档案的形成、保管随意,如填写履历表、年度考核表等表格时,能省则省,甚至不填写,填写的内容和项目不完整,敷衍了事;有的材料如学历、培训、职称等资料,认为是自己的东西应该由自己保管,不愿交给档案管理部门,造成个人档案资料短缺,如履历表、年度考核表、职称材料、工资、表彰、处分等材料不全。应按照国家有关人事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对过去归档不齐、整理不规范的档案,进行全面、细致的清理核查,逐一核实、完善个人信息。发现与实际不符的,及时和本人核实、修正,确保不差项、不错类,重点对干部的“三龄两历一身份”进行逐卷逐项审核,认真细致地鉴别材料表述是否准确,内容是否完整,对不符合要求的材料退回,限期纠正再归档;不属于归档范围的材料要退回给有关部门,缺少的材料要逐一登记、查漏补缺,确保档案材料的完整性。二是要做好数据库的日常维护,遵循以用促建、建用并重的原则,根据干部的调转、任免、考核等情况,随时更新干部的职务、学历、薪酬、培训、奖惩等信息,使干部信息更加及时、准确、全面。三是要加强制度和技术规范建设。要制定《人事档案管理办法》,明确单位和个人收集、管理、移交和利用工作中的关系与职责;制定《网络管理办法》,确定数据移交、归档等工作流程和技术规范。建立健全《安全保密制度》。人事档案的主体是个人,记载了每个人的自然情况(姓名、性别、出生地、出生年月、家庭成员)、个人健康、婚姻状况、财产收入、职业经历、任职奖励、专业特长等方面的信息,其中有很多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在采集人事档案信息、利用人事档案时必须以尊重档案主体的隐私为前提,不得随意公开与扩散档案主体的隐私信息。保证利用者遵守保密规定,在权限规定范围内安全合法使用人事档案信息。要对人事档案信息的网络开发与传播,设定严格规范的审核流程与监督机制。数据的存储、保管与利用、信息的网络应用物理隔绝,由专人负责,涉密文件目录和原文数据,一律不得上网,严防信息外泄。通过落实这些制度,确保各类数据及时、齐全、完整收集、顺利移交和安全使用,使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三)强化现代化管理。在传统的档案管理体制下,人事档案基础工作非常薄弱,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分类、鉴定及编研等不规范;人事档案管理设施配套滞后,信息化建设不到位,文件查阅手工检索,一卷一卷找,一页一页翻,工作效率低。一些开展了信息化建设的单位,也仅是单机录入档案目录和一些没有核实的基本数据,没有建立符合信息化要求的标准数据库,更没有网络利用平台。只有加快推进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这些问题才能解决。
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重点是推进档案内容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查阅检索平台化。实现这一目标,一是要建设好通用数据库,包括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数据库建设的实质是数据的整合,它通过全文数字化、电子文件在线接收、目录移交等方式,整合单位内部各类人事档案信息,形成大数据与海量信息,为人事档案管理打下基础,为人事档案利用创造条件。二是配置相应的设施设备。主要是档案数字化设备和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包括系统硬件、基础软件、网络设施、安全保障系统、终端及辅助设备。可以依托机关信息化建设,配置相对独立、稳定、兼容、能够满足人事档案数字资源管理和共享利用需求的设施设备,这是人事档案信息传输、交换和资源共享的基本条件。如果将数据库比作水库,那么网络就如同一条条渠道,将水库里的水源源不断地提供给需要的地方。因此,只有建设好安全、互联互通的网络,人事档案才能实现异地和远程利用。三是要建立人事档案查阅平台。管理是手段,服务是目的。要建设好室内查阅中心和网络查阅平台,为利用者提供方便高效的信息服务。要坚持“以人为本、立档为民”理念,坚持“积极利用”与“审慎开放”有机结合,把人事档案作为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有力工具,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有力工具,这样既提升了人事档案的价值,也增强了人事档案工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