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建中国校园足球国家队影响研究

2019-11-24 19:56:54
运动精品 2019年12期
关键词:国家队后备足球

王 腾

(河海大学 体育系,江苏 南京 210000)

2003 年,韩国大邱举办第22 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由北京理工大学生足球队为班底的中国大学生男子足球队参加该项赛事,这是第一次由在校大学生球员组成大学生国家队,而在此之前大学生男子足球国家队成员均由挂靠大学的职业足球运动员组成。从2003 年开始,各级别校园足球国家队逐步由在校学生组成,参赛球队一般以全国各级别学生赛事的冠军球队组成、或采取指定某一学校参赛,而近几年逐步采取由几支学校组成联队参与国际学生足球赛事。

2019 年1 月,2019 青少年校园足球精英运动员训练营开营仪式在广东省梅州市嘉应学院举行。此次校园足球精英运动员训练营中,共招收过去四年入选各年龄段最佳阵容的球员600 多人。专家组通过集中训练、比赛,选拔组建出各年龄段中国校园足球国家队。在十天的集训当中,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小学男子甲、乙组,小学女子甲、乙组,小学混合组,初中男子甲、乙组,初中女子甲、乙组,高中男子组,高中女子组,共11 支校园足球国家队正式成立,总计239人。校园足球国家队组建后将与与国内职业俱乐部同年龄段梯队进行对抗比赛,同时代表中国参加相关国际赛事。

选拔组建校园足球国家队在中国校园足球发展中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本文将对于这一重大改革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政策改革的影响

2015 年2 月27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中,审议通过《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改革推动校园足球发展。教育部4 年来牵头组织校园足球工作,在全国遴选并创建了24126 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8 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135 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47 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目前校园足球发展态势良好、成效显著,此次校园足球国家队的组建,进一步了完善校园足球的顶层设计,使得校园足球朝着健康有序方向继续发展。

1.1 足球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按照过往的中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优秀的青少年苗子在很小的年纪会被选入省市队或职业队梯队进行专业培养。但从结果看,自2002 年韩日世界杯后中国足球水平每况愈下,中国足球运动员水平逐年下滑,中国足球后备人才更是出现断档现象。这一方面说明中国足球环境恶化导致足球人口逐步下降,更多家长不让孩子踢足球,另一方面说明中国足球这套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校园足球国家队培养模式的创立,打破校园足球人才向上流通的问题,同时将改变过往单一的专业队人才培养模式,随着国家对校园足球发展各方面投入的加大,越来越多优秀的青少年球员不断涌现,校园足球人口基数庞大,这给中国校园足球集训队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日本、韩国采取的均是“校园足球人才培养模式“,大量的职业球员均来自高中联赛或大学生联赛,所以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校园足球队将为国家队、职业联赛输送大量后备人才。

1.2 培养理念的科学化

科学化的中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理念,这关系到中国足球的未来。在现有培养体制下,过分要求运动员在青少年阶段就取得成绩,青少年足球人才选拔往往采一刀切,即专业队、职业队梯队对12—15 岁之间足球青少年进行选拔,没被选中的足球青少年未来很难再有机会进入专业队、职业队。该培养模式由于过于功利性,只看中眼前的成绩,却忽略了长期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

中国校园足球国家队培养模式将设立小学到高中各个年龄段校园足球国家队,并由国内优秀的青少年教练员组建教练团队,同时每年都要重组校园足球国家队,增强了选拔的竞争性,保证了青少年选材的长期性、科学性、公平性。

1.3 体教结合的进一步探索

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内体育与教育是相互割裂的,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不可兼得,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及其家长只能在二者中选择一个,选择体育系统意味着放弃了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选择教育系统意味着孩子失去走体育道路的可能。近几年校园足球开展的红红火火,但在升学压力下,足球往往成为学生运动员及家长升学的一种工具,这就导致,对学生运动员而言,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的内在驱动力是远远不够的。

组建校园足球集训队能够反映出,这是一种明显的转变,是教育部对培养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态度的转变,即培养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不单单是体育系统的专利,教育系统自身的造血功能同样能够培养职业足球运动员。在充分保证校园足球运动员接受文化课教育的同时,通过搭建中国校园足球集训队平台,促进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中教练员和学生运动员训练、比赛积极性,学生运动员将入选中国校园足球国家队作为短期目标,并将成为职业运动员作为长期奋斗目标。

2 建议

2.1 集训、比赛时间合理化

进入校园足球国家队的队员都是就读于小学到高中的在校学生,而作为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所以建议校园足球国家队的集训和比赛时间要合理化,平时可以在校内进行日常训练,兼顾体育训练与文化课学习,而集中训练则可以安排在寒暑假和节假日,以不占用学生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时间为原则。比赛时间也可灵活调整,可以选择学期初期课业任务相对轻松的时间段,避开考试及升学阶段,让集训和比赛均朝着合理化方向发展。

2.2 打破学训矛盾困境

不少家长担心,参加体育运动就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业成绩,这就造成许多家长反对孩子从事体育锻炼活动。但目前在学术界,关于足球训练影响学生运动员学习成绩并没有科学依据,相反科学研究表明6 到12 岁青少年,只有达到一定程度运动量后,脑细胞的分裂发育才是正常的。校园足球国家队球员文化课成绩的好坏某程度影响家长是否支持孩子从事校园足球运动的态度。教育系统应对校园足球国家队中文化课成绩突出的球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并进行广泛宣传报道。同时,文化课成绩未达标的学生运动员将无法进入校园足球国家队。

2.3 人才培养避免功利化

通过培养校园足球后备人才,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一段时间以来校园足球国家队的竞技水平往往可以代表校园足球的发展水平。但在青少年培养阶段,训练方法、强度都应按照各年龄段学生运动员的客观特性而制定,教练员不能仅仅为了短期的成绩,便对学生运动员制订“揠苗助长”的训练计划。同时,教育系统对教练团队的执教水平的评判标准应多元化,比赛成绩只是众多评判标准之一。

2.4 构建从学生足球联赛到职业足球联赛的人才培养模式

伴随校园足球快速发展,中国校园足球国家队、各省市校园足球队今后必将为职业联赛输送大量后备人才。考虑到竞技体育的残酷性,无法让每一位从校园足球走出的职业球员都有的顺利运动生涯,运动员面临退役后二次就业的问题,特别是目前社会存在的“学历门槛”,这将成为足球运动员退役后二次就业的阻碍。因此,教育系统应搭建从大学生足球联赛到职业足球联赛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运动员按照这样的路径,经过大学生足球联赛的锻炼并完成大学学业,之后再进入职业联赛。一方面,文化知识的学习有利于职业足球运动员更好理解技战术打法,另一方面,学历文凭的取得有利于解决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问题。

猜你喜欢
国家队后备足球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冰雪运动(2020年2期)2020-08-24 08:34:22
北欧两项国家队备战2022年冬奥会路径探索
冰雪运动(2019年5期)2019-08-24 08:04:40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中国漫画(2017年4期)2017-06-30 17:04:03
认识足球(一)
“国家队”医院考评记
中国卫生(2014年11期)2014-11-12 13:11:20
包虫病为害一方盼“国家队”相助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01-22 17:13:13
无后备灵敏度的220kV变压器后备保护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