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符号视角下手语舞蹈艺术表现形式研究

2019-11-23 10:31陆心怡
艺术科技 2019年15期
关键词:身体语言符号学现实生活

陆心怡

摘 要:当今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各类信息符号的社会,包含公式、数字、图表等这样的“语言”来完成信息传达。舞蹈作为一门以身体语言为媒介的艺术,是将肢体动作视为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进行信息交换与感知。而手语舞蹈是基于手语与舞蹈两者相融合的一种艺术文化表现形式,是使用“手舞”作为语言符号的一类言说方式,反映人类的社会生活,具有关注现实、体现民本、追求大众理想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

关键词:符号学;语言符号;身体语言;手语舞蹈;现实生活

1 符号学的概述

何为符号?简而言之,符号是一种能间接地体现事物之间关系的抽象表现形式,它包含了能指和所指两个方面,而这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罗兰·巴尔特在《神话》中使用了“玫瑰”来具体阐述“能指”和“所指”这两个术语之间的关系。他说具体的事物就是能指,比如一束玫瑰花,而具體事物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就是符号中的所指。众所周知,玫瑰花代表着爱情和纯洁的爱,当它不仅仅局限于事物本身而是成为一种象征意义时,“玫瑰”也就成为了一种具有意义的“符号”。[1]符号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以下4个方面:索绪尔的现代语言学理论、皮尔士的符号论思想、现代逻辑学以及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符号学”实际是由语言学发展而来,它是研究记号本质以及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等的学科,它的适用范围相当广泛,适用于各个领域,艺术就是其中之一。

2 身体语言符号

2.1 舞蹈动作符号

在符号领域的交流中,不仅仅存在语言的手段,还有非语言手段,包括数理、服饰、形体等,而人类在形体方面的交流手段又分为日常身体语言和艺术身体语言。艺术作为人类与世界的一种交流方式,主要以图像符号,特别是直接通过身体语言来构建艺术形象,揭示人的生存状态以及生命本质,而舞蹈就是将肢体动作视为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进行信息交换与感知。舞蹈的身体语言符号作为艺术符号,具有不同于其他符号的特点,即独特的表现对象、独特的表现性和“奇异性”。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即称为艺术,而舞蹈属于艺术的一种,因此舞蹈也不例外。

2.2 特殊化的哑剧手语符号

在舞蹈领域中,特殊化的哑剧手语符号的使用早期存在于芭蕾舞剧中。这一类的舞台表演大多是由舞蹈和哑剧这两大部分构成,哑剧作为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辅助舞蹈动作所不能表达的情感和故事,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哑剧手语同舞蹈身体语言符号一样,通常都强调一种指示能力,譬如芭蕾舞剧中常见的哑剧手语。

我:将双手贴在胸前,表示“我”。

爱:把双手放于身体胸口左边的位置,右手于里面,左手在外面,掌心指向自己。

发誓:将食指与中指并拢,并将手举向天空,有“对天发誓”之意。

跳舞:将双手举过头顶,并在头顶上方交替划圆,表示一同来跳舞。

高兴:通常一左一右地交替拍手,表现喜悦之情。

结婚:通常通过一只手指着另一个戴婚戒的手指来表现。

请求:双手相握放在面前,微微低头。

死亡:一种是将手指指向远处的地面;另一种是将双手握拳,双手交叠,从超过头顶的位置一直下压到身体前方。

3 手语舞蹈的艺术表现形式

3.1 手语的现实生活依据

资华筠在《话说中国舞蹈》一文中曾经这样说过,“舞蹈,这门古老而又充满青春活力的艺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繁衍不息,流传至今。在人类创造文化又被文化造就的历程中,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独立品格和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门类——有着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以人类自身形体动作作为媒介的存在方式、呈现方式,决定了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号称‘艺术之母”。[2]手语作为聋哑人这类群体的特殊属性以及重要交际工具,是他们与世界交流、表达自我、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手语对聋哑人来说,是这类特殊群体独特的言说方式。“作为本能的个体生存空间领地的欲求,人的手语首先是对其社会关系的同类发出的友善、真诚和渴望的信息”,[3]就表达方式而言,我们会发现手语中有许多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肢体表现,例如在表达吃饭的意思时,他们会模仿进餐时的动作。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手语与舞蹈动作之间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同时也存在着差异。我们通常所说的手语实际上是与汉语之间的互译,并且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进行翻译,譬如在互译时要按照相应的语法规则将手语中所牵涉的手形、位置、方向以及动作进行排列组合。另外,还要配合具备相应的脸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简而言之,手语就是一种依据动作和视觉进行自我表达以及信息交换的符号系统,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3.2 手语与舞蹈的交融

手语舞蹈是在手语和舞蹈相互接触、交流,进而相互吸收、渗透、融为一体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一种使用“手舞”作为言说方式的艺术形式。在肢体的表达方式中,手舞作为一种重要的传达语义与思想的手段,也是舞蹈这个门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我们所关注的特殊群体聋人为了能够与外部世界进行信息交流,延续了舞蹈中手语的使用,但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手语舞蹈中不仅会出现表达特定含义的手部动作,而且也会有迎合舞台审美需要的纯粹的舞蹈动作。手语与舞蹈二者相融,催生了一种新的残疾人艺术文化表现形式。它作为反映生活状况及特殊人群社会生活的艺术,具有关注现实、体现民本、追求大众理想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手语沿用至今不但成为了聋人的言说方式,更是从中体现了他们的思维符号。在聋人的手语系统中,有很大一部分动作都是来源于对日常生活的模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思维方式可以看作是一种再现的表达。当舞台上出现模仿日常生活的手语舞蹈动作时,对于不懂手语的观众来说也十分易懂;也就是说,要将表达的具体内容以日常的生活形态为基础,转化为具有艺术性的舞蹈动作的再现。在一些叙事性的舞蹈作品中,通常将下半身的腿部技术动作配合手部的生活动作进行语义的传达,二者相结合达到叙事的目的,而非直接生搬硬套表义动作、不加艺术化的修饰。手部动作的再现方式就是手语舞蹈中语义性表达的核心部分,手语舞蹈中手语的目的并不是要使用中国手语的手部动作内容,而是要借鉴简单明了的再现表达模式,使其成为一种语义性表达方式。在抒情性的舞蹈作品中,手部动作没有语义性表达,而是一种意象的表现方式,不该受生活化动作的影响。由此可见,中国手语为手舞作品的创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它不仅给予了再现的思维方式即叙事性舞蹈中手部动作的表达,而且也启示了我们抒情性舞蹈中的手部动作应该如何表现。如何在手语舞蹈的创作过程中将手舞的艺术再现与艺术表现相结合,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在艺术实践中尝试与摸索。

4 结语

手语在舞蹈中的运用是将日常生活动作元素加以提炼,成为符合舞台艺术审美特征的舞蹈语汇,是生活的艺术化。在手语系统下,符号化的身体语言重视语义性表达的特点,这对手语舞蹈的艺术表现形式有深刻影响。在舞蹈艺术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应当运用手语系统当中的思维方式、动作素材,将直接的手语内容表达转换为经过艺术加工且具有语义的手部舞蹈形态,丰富舞蹈的艺术表现形式,编创具有时代精神的手语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1] 罗兰·巴尔特(法).神话[M].许蔷蔷,许绮玲,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71.

[2] 资华筠.话说舞蹈中国[N].光明日报,2009-12-17.

[3] 刘建.无声的言说[M].民族出版社,2001:100.

[4] 刘岩.手之舞之——中国古典舞手舞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4.

[5] 庞佳.中国民族民间手语舞蹈[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6] 庞佳.论手语与舞蹈交融现象研究的逻辑新起点[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5.

[7] 庞佳.手语文化与舞蹈文化的融合及艺术表现形式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5.

[8] 蔡梦昕.手语在舞蹈表演与创作中的运用[J].艺术教育,2019.

猜你喜欢
身体语言符号学现实生活
身体语言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论审讯中身体语言的运用与利用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基于符号学的文化衍生产品设计
符号学理论初探
假期归来
符号学研究
不等式创新题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