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旅游深度开发探析

2019-11-23 10:31居灵
艺术科技 2019年15期

摘 要: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寻根旅游也逐渐兴起,但很少有人从旅游者心理需求层面设计规划寻根文化旅游内容,造成了寻根旅游目的地重开发轻文化、恶性竞争等问题,最终导致旅游者对寻根文化旅游资源失去信任。寻根旅游是依托旅游者的情感而开展的旅游,为了更好地维护寻根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紧扣寻根旅游者心理需求,采取对策解决问题。

关键词:“根亲文化”;旅游消费者心理;寻根旅游

1 寻根旅游内涵及主要模式

1.1 寻根旅游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许多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在“根祖情结”的影响下,回大陆(内地)探亲访友,寻根旅游因此逐渐成为热潮。目前,寻根旅游这一现象尚未上升为学术概念,只是约定俗成地把寻根旅游概括为游客对祖居地民族明细发祥地的游玩和旅行。然而这种定义,仅从血缘中心层面解释了“根”的意义,而忽略了其精神文化价值,是狭义的定义。本文沿用蔡礼彬提出的一种广义的定义:“寻根旅游应当是发生在与旅游者之间存在宗亲血缘、人生经历、文化传承等特殊渊源关系的旅游地,并以探寻这些渊源为目的的旅游现象和关系的总和。”[1]

1.2 寻根旅游目的地

(1)河南人文始祖寻根游及姓氏寻根游。河南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三皇五帝,人文始祖大多发源于此。河南省深刻挖掘“根亲文化”,打造出以新郑黄帝故里、灵宝黄帝陵为代表的寻根旅游品牌。2012年,首届“全球根亲文化盛世大典”在郑州举行,河南洛阳、开封、新郑等五市县被选为“全球华人最向往的十大根亲文化圣地”,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入选“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根亲文化盛事”,从中可以看出河南寻根文化的吸引力。

河南也是中华姓氏的起源地之一。河南社科院专家研究表明,中国前100的大姓中有97个姓氏都与河南有关,其中,有78个姓氏直接起源于河南。这些姓氏涉及当代华人的九成,使得河南在开展寻根旅游时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

(2)闽粤地区血缘宗亲寻根文化。闽粤地区的寻根活动多以港澳台同胞及客家人华侨寻根探亲为主。广东福建一带有其独特的根亲文化践行方式,对于祭祀祖先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其他地区。许多在海外的客家人仍然保留着续族谱的习惯,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东南亚地区的客家人华人华侨拿着族谱回祖国寻亲祭祖,对我国入境游起到了推进作用。[2]

1.3 寻根旅游主要模式

(1)祭祖大典。受儒家文化影响,中华民族有着尊先敬祖的传统,每个炎黄子孙或多或少都有着寻根问祖情结,异国他乡的海外华侨无论走多远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每到清明节的时候都会掀起各种祭祖热潮。而大手笔的祭祖大典不仅满足了炎黄子孙的祭祖需求,还能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例如2019年农历三月初三,新郑举行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来自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嘉宾共拜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这不仅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业的发展,还带动了新郑到郑州沿线旅游业的发展。

(2)宗祖祠堂。宗祠建筑大多为传统歇山式院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庄严肃穆、古色古香,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旅游价值,能够满足寻根旅游者的怀旧心理。而记载家族历史的族谱通常存放于祠堂之中,宗祠族谱是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认祖归宗的依据,是一种无形的血脉联系,能够使这些寻根旅游者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

2 寻根旅游心理需求特征

2.1 文化认同

许多移民者很难融入他国的生活和文化,容易受到现居国的排斥和边缘化,丧失归属感。因而,他们会选择返回故乡通过祭祖、收集祖先信息的方式重构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

2.2 怀旧心理

寻根旅游是激发人们的寻根意识,维系根祖情感,产生寻根行为的重要心理激发机制。[3]怀旧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现实生活的适当回避,把一些痛苦的、压抑的回忆隐藏起来,只记住了美好。在这种心理影响下,寻根旅游地被人为地想象为美好神圣的地方。

2.3 探源心理

中华民族都有着寻根问祖的心理情结,人们通常都想要探寻自己的起源,这种心理对第二代乃至第三代移民者都有着重要影响。许多移民子女,在祖辈的言传身教中了解了中国文化传统,长大之后便踏上旅途,寻找祖先生活过的地方。

3 寻根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缺少文化内涵

寻根旅游其实是一种文化旅游,“根亲文化”是推动寻根旅游发展的直接动力。然而,我国目前寻根旅游发展过程中,忽视了文化内涵,很多地区都是靠着打亲情牌来获得经济利益。有些规划者本身對“根亲文化”并不了解,对寻根旅游者的心理诉求和文化背景也知之甚少,盲目地进行项目建设,导致许多旅游产品与当地的文化背景并不对称,使得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失去信任。

3.2 恶性竞争

我国寻根旅游还处于从初级到成熟的过渡阶段,恶性竞争时常发生,寻根旅游低水平重复开发、效益低下。[1]以黄帝陵为例,陕西黄陵县、河南灵宝荆山、河北涿鹿、甘肃正宁等地都在争抢黄帝陵,也都能拿出历史依据。每年清明前后,河南和陕西都会举办黄帝陵祭祖大典,相互竞争客源,这样的内部竞争、重复投资只会使游客感到雷同,进而失望,无法让游客产生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

3.3 产业化水平低

寻根旅游虽然逐渐成为热潮,但其发展水平较低,未能形成成熟的产业运作模式。传统旅行社设计的带有寻根主题的旅游产品和线路不多,而目前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如携程旅游,提供给消费者的依然是海量零碎的商品信息,而不是高针对性、高质量的产品,[4]并不能有效指引寻根旅游者出行。大多数寻根旅游者都是通过独自出行或乡亲陪同的方式寻找祖居地。而景区景点配套设施不足,旺季如清明、重阳、春节期间人满为患,到处都得排长队,卫生状况堪忧。此外,导游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真正了解“根亲文化”的导游较少。

4 寻根旅游深度开发对策

4.1 深挖文化内涵

在开发景区的过程中,要深入挖掘“根亲文化”的内涵,对本土“根亲文化”有系统的了解和分析;然后将自身文化特色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来进行文化定位,以满足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同时,也要对原有的“根亲文化”进行丰富和创新,增强竞争力。

4.2 做好资源整合

首先,整合同类型的“根亲文化”资源,遏制恶性竞争,促进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寻根旅游合作,打造区域寻根旅游圈,如中原人文始祖寻根旅游圈、闽粤客家文化寻根旅游圈等;旅游圈内实现信息共享,减少旅游者的探源之路的阻碍。其次,整合文化资源,将“根亲文化”与当地的民俗风情、节庆活动、自然风景相结合,打造出带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寻根旅游产品。

4.3 加强旅游合作

首先,相关旅游企业可以在政府引导下建立寻根旅游网站,输入各地族谱数据和其他旅游地信息。如此,游客能通过互联网,在行程开始前较完整地了解目的地,公共基础设施也对旅游者的认知产生影响。[5]其次,这些企业可以与国外的华人社区、血缘地缘社团合作,由他们牵桥搭线,吸引国外的寻根旅游者。此外,寻根旅游地要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共同培养具有高素质、了解本地“根亲文化”的导游服务人员。

参考文献:

[1] 蔡礼彬.河南寻根旅游研究——兼论河南“古光州”寻根旅游开发战略[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

[2] 毛勇.对我国发展东南亚华人华侨寻根旅游的思考[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

[3] 蔡礼彬,余登魁.中国三大寻根旅游区区域整合研究[J].旅游论坛,2011(6):322-326.

[4] 鲍佳琪,孙煜,是丽娜.基于价值链的在线旅行社营销模式优化研究——以携程旅行网为例[J].电子商务,2019(07).

[5] 杜雅棣.自助游客对南京旅游形象的认知调查[J].艺术科技,2019(07).

作者简介:居灵(1999—),女,江苏扬州人,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

通讯作者:是丽娜(1979—),女,江苏常州人,博士,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文化。